大宗惠澤尊王(惠澤尊王)

大宗惠澤尊王

惠澤尊王一般指本詞條

大宗惠澤尊王聖號為【廣德·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簡稱惠澤尊王,此外尚有祖伯公、祖王、葉尊王、葉聖王諸稱。惠澤尊王寶姓葉氏諱森謚【廣德侯】,為凌雲葉氏始祖三翁公的第十一世孫。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己酉十二月初十日出生於南安眉山高田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冠禮之年羽化登仙。據史志記載,惠澤尊王成仙登神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成為中華民間信仰的高級神祇。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五次敕封祭典。惠澤尊王惠施天下尊千世,澤布人間王萬年,英名遠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間崇拜。

南安高田雲山宮(原古廟上宮在今廟下方即慈濟宮,始建於宋代)真祖寶殿惠澤尊王金尊神像,頂戴翼善冠-帽翅朝上,象徵神權至高無上,身著五龍袍,左手按膝,右手拍案,丁字狀蹬在寶座上;臉部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慈眉善目,含唇沉思,不怒自威。左右神兵部將、文官風度翩翩,武將挺胸凸肚,呈帝字狀排列,莊嚴肅穆。自宋至今,惠澤尊王正金尊神像歷經八百多年滄桑,香火供養,幾經坎坷輾轉,尤其渡過“文化浩劫”一關,更是不易,為凌雲葉氏無價珍貴的歷史珍寶,現國家已列為珍貴歷史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森
  • 別名:惠澤尊王、祖伯公、祖王、葉尊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南安眉山鄉高田村
  • 出生日期:宋淳熙十六年己酉十二月初十日
  • 職業:惠澤尊王·代天巡狩
  • 信仰:道教
  • 主要成就:自宋至清保國安民五次受皇帝敕封
  • 升仙日期:宋嘉定元年戊辰
  • 主要神像:三位尊王、四旗盟主
  • 尊王祖廟:南安雲山宮
惠澤尊王介紹,神明由來,應夢而生,成仙受封,名垂萬年,歷史文獻,惠澤尊王傳,敕封聖旨,尊王乩咒,民間傳說,綠豆兵芝麻兵,牛仔爭奶,請天兵護境,祭祖的故事,和睦相鄰,打虎記,消除災難,尊王祖廟,惠澤尊王靈簽,媒體報導,周年活動,參加大法會,寶誕慶典,萬名僑親聚首,神誕活動,

惠澤尊王介紹

大宗惠澤尊王

神明由來

應夢而生

南安縣城北去八十里,有座凌雲山。高峻挺拔,若插雲霄,亦稱朝天山。凌雲山峻岭之中辟有田數十畝,故又得名高田山。此處氣候溫潤,四時如春,風景秀美雄奇。清初進士葉獻論曾為凌雲山寫生:“陡起為騰空朝天,逶迤而西,屹然高峙者,凌雲也。吞九氣,連五色,位置高大與眾山不同。惜古人不建剎造塔,栽種柏松,引客開徑,聲色甚晦。獨幸其中多奇石,山之頂貌類獅子。中有穴,莫能瞰其所底。訇訇然,風聲從穴中出。其空也,為洞;其架也,為亭;其淺也,為庭;其低洼也,為池沼;其曲折也,為荒徑;其佇而立也,為老佛;其古而淨也,為禪床;其搖影也,為菩提樹;督郵爭界,曠女望夫,虎臥犬伏,種種奇態俱焉”。其實,凌雲山豈止以崇隆雄奇飲譽,更以孕育神奇的惠澤尊王稱聞。
尊王姓葉諱森,南安魁躔凌雲人,宋教諭葉迅的十一世孫。其父名廷顯,其母陳氏,其弟名三復。凌雲葉始祖迅公卜居魁躔後,家業蒸蒸日上。到了迅公的第十世孫葉廷顯,家族繁榮昌盛,人丁興旺。葉廷顯偕妻子陳氏勤儉興業,樂善好施,為人排憂解難,積德其厚,因此很受鄉人的愛戴。遺憾的是,葉廷顯夫婦雖心地善良,但膝下尚無子女。宋淳熙十六年(1189),有一天夜裡,葉廷顯老爺夢見天色異象,三棵桂樹枝枝相交,葉葉相連,突然一顆閃星疾飛入居室。葉老爺驚醒了,只見天已大亮。推開房門,滿庭紫氣祥雲環繞,香氣迎面撲鼻,頗為驚奇。經高人指點,知必有貴祥降臨。不久,夫人有孕了,舉家歡喜。積德之家,必有餘慶。是年十二月初十日,陳夫人生下一子,廷顯公聯想奇異構境,便取其名為“森”,希望長成後能成為社稷的棟樑之才。葉森自幼十分聰穎,倍受父母和族親好友的疼愛和器重。在葉公夫婦的言傳身教下,葉森知書達禮,富有同情心,十分關心窮苦人家,且丈義行仁,人人對葉森稱讚有加,都說葉森堪比豪傑。葉森實在與俗人有許多的不同。他深居簡出,不僅體恤窮人,也十分憐愛動物,從不吃葷,生活極其清淡簡樸。喜淨,避煩喧,誠心向善。奇怪的是,他具有奇特功能,未卜先知,預言吉凶福禍,遠近鄉人紛紛慕名前來問事。轉眼之間,葉森到了論及婚娶的年齡,但他似乎另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選擇,堅持不婚娶,葉公夫婦為之十分著急。

成仙受封

嘉定元年(1208年),葉森已二十歲了,行過冠禮,自知塵緣已盡。一天清早,沐浴更衣後,來到魁躔南面山麓的枷吊藤上端坐,雙手合十,不久便羽化升天。葉森成仙后,英靈丕顯,神通廣大,有求必應。人稱救急拯危,妙藥挽回恩同再造;行仁賜福,慈雲普遍利群生。因森公庇佑,高田一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為紀念森公的廣施德澤,人們根據他的面容塑成神像,供奉在上宮。一時香火鼎盛,四方善男信女前來進香祈福還願者絡繹不絕。未幾,依上宮舊址擴建為慈濟宮。成神後的葉森,理通天地秘,道合聖賢微,故神光顯耀,威靈屢著。捍賊御災,澤及萬民;興兵助戰,立功於朝。據史冊記載,自南宋嘉定而下至清同治年間,歷經五次封爵。
1.南宋嘉定十七年,敕封“廣德侯”
南宋寧宗帝,嘉定末年歲次甲申(1224年),金兵與蒙軍征戰角逐,屢次侵犯宋疆,危及宋國社稷。多難之秋,森公由西方神明點化,興兵助戰,保全疆土,建立奇功。宋帝獲悉沙場出現“葉森”兩字旗號。查明來歷,遣派欽差前往福建南安縣魁躔慈濟宮,賞賜敕封“廣德侯”,並追贈葉森之父廷顯為太王,元君母大仙陳氏為太妃。
2.南宋寶慶二年,敕封“忠應、威武”
南宋理宗帝寶慶二年歲次丙戌(1226年),西夏國獻宗帝李德旺於二月興兵侵犯宋疆,設下伏兵、地埋火藥。森公作法,使天降暴雨,浸濕火藥,宋軍化險為夷。宋軍在雷電閃光之時,發現“葉森”旗號兩字,宋帝得知神明沙場顯聖,敕令加封“忠應、威武”四字。
3.南宋開慶元年,敕封“英烈”兩字
南宋理宗帝,開慶己未年開慶元年(1259年),皇太后患病,經宮內所有太醫醫治無效,太后病危,命在旦夕。宋理宗帝出榜,尋找天下杏林高手,竟無華佗在世。森公神力顯聖,化一白衣道人,入宮為太后醫病,從此太后日漸痊癒。宋帝詢問醫師何處人氏。一瞬間,道人突然顯化無影,晃見“葉森”兩字。宋帝獲悉又是葉森神靈顯聖救太后,功著趙家皇族,敕旨加封“英烈”兩字 。
4.南宋景炎元年,敕封“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
南宋端宗帝,景炎元年(1276)十月間,皇宮帝殿突然遭於火災,烈火沖天,匹夫不及,目睹宮殿成為一片廢墟。危及之際,出現陰兵神將萬千,俄頃大雨傾盆而降,火焰遂熄。禁軍首領恍惚看見一面黃旗,上繡“葉森”兩字。宋帝獲悉,龍顏大悅,說:若非福建南安葉森神力之助,勢必宮廢朝亡!立即敕令遣官抵魁躔慈濟宮,敕封“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
5.清同治九年,加封“代天巡狩”
清鹹豐、同治年間,惠澤尊王多次顯聖,息逆亂、攝群賊、沛甘雨、祛瘟疫,有功於朝。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帝加封“代天巡狩”尊號。
至此,神葉森封號累計有廣德、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十字,職務榮膺“代天巡狩”,祭祀由民間紀念逐漸升為朝廷派大臣致祭,地位從一介庶民扶搖直上,晉升為侯、為尊王秩位的高級神祇。

名垂萬年

惠澤尊王顯化後,以護國庇民立功勞,被人們崇敬為道教的高級神祇。惠澤尊王的事跡,歷代志書均有記載,茲摘錄如下:
1、明洪武十九年《泉州府志》卷八十六載尊王於南宋時四次被冊封事(見上);
2、明隆慶五年(1571年)《泉州府志》卷四:“宋朝敕封;神靈丕震,屢有御患之奇,祀興宜隆,光昭崇德報功之意,考之。”
3、《南安縣誌》記載:
皇清同治八年請封文牒。同治八年三月,泉州府南安縣魁躔凌雲堂,神姓葉名森,二十歲化身登神。宋嘉定年間,敕封廣德侯;寶慶年間,加封忠應威武;開慶元間,又封威武英烈尊侯;景炎年間,再封尊王兩字。總之,王有三賜之典。鄉中先正所謂可兒三也,方之藏於枌鄉也。南人以神物珍之,非有大慶,罕窺其書。迄乎明季,東倭蹂躪,王卻居民三祀,遂毀於兵燹。後有知者,雖粗知大概,終莫稽年月,叩顛未以,殫述其累朝賜爵之由,噫噫!亦不幸哉!並系大於理宗帝僅數稔,果有無此事,又安可謬為附會邪。惟於我固山巡撫部院批,奏請南安縣魁躔凌雲堂慈濟宮惠澤尊王,受封於宋,顯請封典。必須查明確實事跡,乃志乘有無載明詳細,造軸取結,照例詳辨。茲未據造大事跡冊結加詳,評送唯難核辨。仰即遵照移會,查明葉尊王,當土匪滋憂邑屢造妥協。冊結具結並將志書送,可以憑核辨。延此繳。同治八年正月廿四日,卑職摘自《泉州府志》卅四卷《欽頒匾額》等,前來卑職會查御災捍患,有功德於民者,正神例準。葉聖王受封宋朝;明有封賞;清鹹豐、同治年間,奇功邑城,御災捍患之例相符,理合地同,具文請國朝。輔國庇民,歷有成績。故上自三吳,下通百白力,莫不禱祠而廣祝焉。鹹豐年間,廈門、同安等處,盜匪滋事,蔓延南安,四處淪掠。官軍剿捕數次,日匪焰熾張狂難御,官兵會神前,夜夢神聖指點機宜,隨後集合鄉兵,會和官軍,戮力剿捕,賊遂以平。鹹豐三年四月三十日,土匪首領糾集賊黨四五千人,由德化竄入永春城,直侵南安境界。自晨至午,官軍攻賊,力戰二時之久。正在危急之際,忽見城北與城南兵甲林立,其中看到葉姓旗幟一面,士卒見之,奮勇攻擊,斬疳馘無數,賊遂敗城池。即於日午,收復地方。尚賴葉聖王力助,則安而勝。同治年間,匪首等聯合在永春州屬何山寨地方,結黨嘯聚,擾境害民,時值叛逆竄臨漳州郡縣,該匪思圖回響。經官司軍疊次迫寨猛攻,諸神顯聖,助擒匪首,有功事實。同治九年十月,經撫學部院審示,巡撫部院監示,督學部批示於欽命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鄧政使。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七。民國四年《南安縣誌》卷之三十八,人物誌之十三(第1389面)載明進士、江西布政使戴廷詔撰寫的《惠澤尊王傳》。
惠澤尊王澤被四方,千百年來,香火不斷。對惠澤尊王的宗教信仰,早已由南安高田地區傳播至海內外。供奉惠澤尊王的廟宇由上宮改建成慈濟宮,公元1993年再擴建成雲山宮。各處奉祀惠澤尊王的廟宇,據不完全統計,在泉州一帶有:南安社壇雲龍寺(黃旗盟主尊王府邸)、良田境凌鳳廟(黑旗盟主尊王府邸)、參山龍山廟(白旗盟主尊王府邸)、南安市內柳城雲山殿、金淘埔後王府、泉州霞淮村以及德化、惠安等處;在海外有:馬來西亞的冼都南陽宮、泗岩南陽宮,增江南陽宮、檳城慈濟宮、美聯園珠明宮、坡德申南陽宮,以及新加坡的惠澤尊王殿、印尼雅加達的惠澤廟、菲律賓的惠澤廟。
著名方誌家戴廷詔稱惠澤尊王“護國裨民者,功難殫述。宜乎德音懋著,英聲爛然……則後此億萬斯年,而王之聲靈赫濯,亦將與日月經天,江河緯地,同垂永久而勿替也夫”。

歷史文獻

惠澤尊王傳

葉聖王者,南安高田人也。諱森謚廣德侯。有宋教諭葉三翁第十一世孫,父廷顯元君,母大仙陳氏,弟三復,昆仲二人王居其長。初太王樂善好施,積德甚厚。嘗夜三桂交柯,飛星入室。晨興異香撲鼻,紫氣迎眸。心竊奇之!乃未幾而太妃娠矣。於宋淳熙十六年己酉十二月初十日誕生王,名之曰森,其以此歟。王生而穎異,少而豪傑。獨居凌雲堂,不茹葷、不受室,亦不與庸俗偶。吉凶禍福,所言多奇中。嘉定元年戊辰王年二十歲,一旦沐浴更衣,端坐而。鄉人德之,立廟上宮。今慈濟宮其故址也。後屢著靈異,凡有祈禱如谷受響。嘉定末有功於朝,寧宗遣官齎敕封之授其秩曰:威武惠澤尊王,並賜祀典。夫立功大者,爵必高;賜爵高者,澤必長。受封以來神光愈熾。水火盜賊,王則捍之;災殃疾疫,王則御之。歷今數百年,其所以護國裨民者,功難殫述……宜乎懋德音懋著,英聲爛然祝朝曛者,歌載道蔫,暴牲者,人如雲也!於戲懿哉,神傑亦由地靈哉!高田之山半插雲,日嶄岩乎,南之北、安之東,而葉聖王產焉。文章為泉名,岫峭拔乎,南之北、永之南,而郭聖王居焉。二山雖離三十里許,其脈同發天柱,雄鎮對峙,正氣特鐘。二王一以慈聞,一以孝著。報國同時,榮封同爵。其神光普照,兩地如同一轍,亦可知山嶽之鐘毓者大也。則後此億萬斯年,而王之聲靈赫濯,亦將與日月經天、江河緯地,同垂永久則勿替也夫!
——明賜進士出身、任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邑人戴廷詔拜撰
【民國四年《南安縣誌》卷38人物誌之13(1389面)載明進士、江西布政使戴廷詔撰寫的《惠澤尊王傳》】

敕封聖旨

授魁躔凌雲堂慈濟宮正神葉森尊王誥
朕擇大臣專執政,社稷賴以保守。宏賜神祇冀裨民,黎元得以奠安。嘉耇成仁而遂其志,旌揚賢靈而贈祀典。具官葉森,雖藏閭閻,素履修治,蛻化益顯,德音懋著。一方道仙,蒿目時艱期報國。千秋正氣,關懷世務在安民。邊陲祝釐,神靈丕震。有扶危濟困之德、捍賊御災之功。惠澤萬民,望重一方。尊達乎鄉,善同於國,殊愜聯心。祀宜隆重,位宜顯崇,以昭朝廷報功之意,以體天心懷德之情。敕授秩曰尊王、諡號威武惠澤,歲享祀典。於戲殊榮必逮於所親。爾葉廷顯者,乃葉森之父,雅尚素風,長迎善氣,弓冶克勤於庭訓,箕裘丕裕夫家聲,貤贈王之秩。爾陳氏乃葉森之母,淑範宜家,令儀昌後、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貤贈元君。俱貺影堂同祝。勿謂閩土僻疆之遐,亦若京畿鬧市之邇。欽訓是式,佇聞英聲。毋替,可
大宗惠澤尊王(惠澤尊王)
嘉定十六年癸未正月六日

尊王乩咒

鄭重聲明:不可兒戲隨意朗誦乩咒,因為尊王有感應會真神下降,導致冒犯神明!
【版本一】香氣沉沉應乾坤,應開高田祖殿門,祖殿門下三拜請,拜請高田武凌身,其派流傳十一世森公祖伯敕化身,對手無敵是君神,神兵助戰大得勝,敕封威武大尊王,四海人民皆敬奉,千里神通飛雲請,飛雲走馬降壇前,弟子壇前焚香三拜請,拜請威武英烈惠澤尊王真神下降,扶助童身開金口指示分明,急急如律令,速速來降臨。
【版本二】奕奕廟宇,沉沉香菸,偉哉尊王,弱冠成仙,簪纓貴胄,豪傑名賢,英靈莫匹,穎異天然,著功炎宋,顯化魁躔 ,安民護國,持危扶顛,忠良威武,惠澤萬年,一爐香火,萬世不遷,虔誠禱請,速到來前,裔孫爐前,焚香誠心三拜請,拜請大宗威武英烈惠澤尊王,速速降來臨,扶助乩童開口,指示分明,神兵火急如律令。

民間傳說

綠豆兵芝麻兵

葉森成仙后,屢著靈異,凡有祈禱,有求必應。南宋嘉定末年,因顯聖興神兵助戰,保衛疆土,建立奇功,受到朝廷封賜。受封以來,為報答皇恩,尊王更加英烈,大顯神通,護國庇民。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三月,元兵攻入臨安(今杭州),俘宋恭帝與謝、金兩太后北去。同年五月,年僅八歲的益王趙罡在陳宜中、陸秀夫的輔弼下,於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時北方元兵鐵騎長驅直下,直逼皇城。國難當頭,君臣忙著徵調各地勤王兵馬,陪都的宮殿自然沒有昔日臨安金鑾殿的氣派。偏偏上天不佑趙宋,景炎十月間,皇宮失火,當時狂風大作,風助火勢,烈火沖天,熱浪逼人,官兵逼近不得,宮廷亂成一片。人們眼睜睜看著火神囂狂,宮殿即將變成廢墟。危急之際,突然有萬千兵馬從四面八方前來滅火,緊接著天空又飄來一片烏雲,瞬間降下一陣暴雨,大火即將被撲滅,帝殿無傷。救火的功臣是南安的郭聖王和葉尊王。郭聖王,俗名郭忠福,南安詩山郭山人。幼小家貧,7歲喪父,為人牧牛奉母,事親至孝。16歲時,盤膝於絕頂古藤上坐化。後人念其孝,立廟奉為神明,以將軍儀禮祀之。蛻化後的忠福威靈顯赫,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年)被敕封“威鎮廣澤侯”,並賜廟額“威鎮廟”,宋理宗開慶初年(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廣澤尊王”。是年欽差蒞臨南安,先抵郭山廟封郭聖王,後至魁躔慈濟宮封葉尊王。一縣同時封兩王,皇恩寵賜,榮耀至極,郡邑庶民,歡呼雷動,一時傳為美談。郭、葉二王身蒙聖上眷顧,在異族進犯、國家多難之秋,深感保國護境責無旁貸,於是郭聖王帶了三斗綠豆兵,葉尊王帶了三斗油麻兵前來勤王。二尊王一到福州,發現火神祝融正在宮中放火,郭聖即刻命令綠豆兵上前滅火,但綠豆兵是綠色的,綠色五行屬木,木能生火,故綠豆兵一靠近,反使火焰更猖獗,郭聖王只好採取防守戰術,運用神功,極力扼住火勢。而葉尊王手下的油麻兵是黑色,黑色五速決,使火神逃竄。郭聖王看到葉尊王的油麻兵個子雖小,但數額多,又變化莫測,進退自如,心中甚是喜愛。滅火救駕功成之後,兩王結伴返鄉。在半路上,郭聖王對葉尊王說:“我有三斗綠豆兵,個子大力量強,一個可對付幾個;你的三斗油麻兵,個子小無力氣,不如我們來對換,我用你的油麻兵,你用我的綠豆兵,肯定可以助你無限威風。”當時葉尊王剛登神位不久,缺少江湖閱歷,禁不住郭聖王的懇求,同意互換兵馬。綠豆兵到了葉尊王后中,經過一番整頓訓練,個個勇猛,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神兵。而油麻兵在郭聖王手中,戰鬥力雖沒有削弱,但也沒有加強。與葉尊王兵馬相比,已經一丈相差九尺之遠。看到這種情況,郭聖王又提出互換兵馬。葉尊王說:郭兄,我們二王親如兄北,鎮守在南北二處山頭,要驅除一切邪魔鬼怪,保護地方百姓安寧,關鍵在於我們能否通力合作。我們應該互相照應才是,不要為此傷害感情。郭聖王認為葉尊王言之有理,也就不再提互換兵馬的事了。後來,郭聖王轄境內碰到特大的妖邪病害,就請求葉尊王幫助驅邪扶正。葉尊王也屢次邀請郭聖王入本境共同為民排憂解難,消除疾苦。二王互相支持,庇護黎庶。

牛仔爭奶

:二尊王的故事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人搶錢,有人搶物,有人搶人,也有人搶佛(即神像,下同)。南安凌雲山(即朝天山)一帶的葉姓後裔,每年七月十五日都到魁躔大宗祖祠祭祖,隆重儀禮舉行完畢,各村葉裔即挑選年輕力壯的選手,參加魁躔祠堂搶二尊王神像的活動,這項活動被稱為“牛仔爭奶”。
“人搶佛”與“牛爭奶”,風馬牛不相及,但兩碼事卻緊緊聯繫在一起,是何緣故?此事說來話長。
高田的惠澤尊王,葉氏子孫親切地稱為祖王。高田慈濟宮和魁躔葉氏祠堂,都奉祀著祖國,祠堂中祖王神像稱二尊王。神龕內祖王的神像頭戴王帽,身著五龍袍,右手抬玉帶,左手按膝頭,腳穿軟靴,丁字狀蹬在踏座上,目字型臉孔原如傅粉,因長期受香菸烤染變成赭紅顏色,慈眉善目,含唇沉思,不怒自威。尊王的左右侍從、部屬均按王的級別配套,文官風度翩翩,武將挺胸凸肚,陣容整齊,莊嚴肅穆。
作為地方保護神,祖王具備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乃至招財進寶、庇佑商賈農林、呵護育男生女等等之無邊法力,所以凌雲山一帶四時清潔,八節平安。人們對祖王頂禮膜拜,慈濟宮香火鼎盛,善信絡繹不絕。這座慈濟宮,是依上宮舊址改建起來的,而當年,上宮是鄉民供奉尊王神像的場所。尊王顯化成仙后,神靈丕震,英聲遠播,人稱千處祈求千處顯,萬家敬仰萬家靈,因此前來上宮求神者擁擠著進山道路。
元大德二年(1298年),仙遊縣石蒼鄉有一做手工的匠人陳先彤,專給農家做蒸籠為生。有一天,陳挑著蒸籠來魁躔村叫賣,路過上宮,看見香客接踵而至,來此進香還願祈福。他不禁想到家中變故,妻子突然精神失常而變瘋癲。四處求醫無效,亂抱佛腳未果,正愁難找神醫。眼看此景,陳頓生一計。待香客散盡,趁無人之際,偷偷地將尊王金身藏在蒸籠擔內,連夜挑回仙遊老家。
俗話說,偷請佛不是賊。陳先彤一到家中,便將尊王神像供奉大廳案上,從此不再外出做手工,專心在案前祭拜尊王。賴尊王保佑,不久,陳的妻子恢復正常,並且家中四時無災,諸事順遂。當地村民聞訊,紛紛慕名來到陳的家中行香,祈請尊王保佑平安。
祖王澤布仙遊,整整三年光陰。他的裔孫因尊王神像不知下落,萬分惦念,心急如焚。至元大德三年(1299年)八月間,由葉裔十八個專門挑擔做買賣的人(簡稱十八支扁擔),集資重塑一尊王神像在上宮供奉(即二尊王)。不久,人們將上宮改建為雄偉壯觀的慈濟宮,宮內主祀大佛保生大帝(帝君公)。如神像駕返,已無座次。但祖王神像眷戀著他的裔孫,決定返回故園。
一天晚上,尊王託夢給陳,說他要回祖地庇佑子孫,叫陳速速送他回南安魁躔,否則家境復舊,鄉里不得安寧。陳大為惶恐,念及妻子已恢復正常,且四鄰安康,便叩謝尊王,將尊王請放於蒸籠擔內,再次擔來魁躔。
到了魁躔,陳先彤發現原來的廟宇佛已換主、宮已改名,況且慈濟宮內已奉祀著另一尊王祖王的金身了,所以不敢將尊王神像放在宮內。於是,陳在慈濟宮的左下方路邊,用四塊石頭搭了一個小石亭,將尊王金身請放亭中(即今四角亭故址)。
由於石亭是倉促而就,極為簡陋。每遇陰雨天氣,尊王全身濕淋淋的,祖王手下的兵馬為之深感不平,每當夕陽西下時,尊王兵馬就到慈濟宮與帝君公爭宮廟,使慈濟宮灰塵飛揚,宮內吵鬧喧譁之聲不絕。後來,帝君公給高田鄉里外姓的耆老託夢,說魁躔葉尊王和他爭廟宇,外姓的耆老將此事告知葉姓耆老。於是葉姓立即會集族人,將二尊王神像恭請到慈濟宮對面的魁躔祠堂右邊龕內安放奉祀。至此,祖王神像已有兩尊,族裔稱失而復得的神像為大尊王,重雕的神為二尊王。
歪打正中。魁躔祠堂地處牛眠穴,二尊王安放的右龕剛好是眠牛的奶房,金身正神,時刻得到眠牛奶汁的滋養,神像特別靈應,將神像迎到村中供奉,竟然獲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利。尊王是葉裔的共同祖先,你要迎請我也要迎請,怎么辦?於是大家商定,再塑第三尊祖王神像供奉在祠堂,二尊王於祭祖後常年出駕。為了使神明更加裨益自己的村落,各村便相互爭奪,搶迎二尊王神像。據說,爭奪愈激烈,將會愈興旺發達。後來相沿成習,居然成為獨樹一幟的民俗活動。
時過境遷,1993年凌雲葉裔創建雲山宮後,將惠澤尊王金身迎請到宮內安放。大尊王長期供奉於宮中,只有凌雲葉氏十二年一度的祭祖才會親臨現場;二尊王則巡遊各地,2013年就遠赴上海、江蘇、河南、雲南等地巡視,平時裔孫建祈福道場也會恭迎二尊王駕臨。

請天兵護境

古時候,每逢亂世,外地匪徒揭竿倡亂,燒殺搶掠,氣焰囂張,直侵魁躔境內。高田一帶的葉裔百姓,因散居凌雲山之麓,御賊力量分散。惠澤尊王為保境安民,請來上界五營將軍協助護境。這五營是設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兵營。五位將領分別為:東營張將軍,天干甲乙,五行屬木,故青甲青旗;西營劉將軍,天干庚辛,五行屬金,白甲白旗;南營肖將軍,天干丙丁,五行屬火,紅甲紅旗;北營連將軍,天干壬癸,五行屬水,黑甲黑旗;中營李將軍,天干戊己,五行屬土,黃甲黃旗。中營李將軍,姓李名哪吒,商紂王時人,為陳塘關李靖三子。傳為靈珠子轉世,神勇廣大,曾輔助周武王伐紂,奠定周期基業,與父母等肉身成聖。李將軍是姜子牙的中營神將,身長六尺,三頭六臂,本領非凡。統率五營神兵神將,鎮壓人間邪魅。他第二次降世,以蓮花化身,身高一丈六尺。道教以他為護法主將,俗有中壇元帥、太子爺、哪吒元帥、三太子爺、哪吒三太子諸稱。這五位將軍,形象如何?除哪吒三太子外,其他的均鮮為人知。既如此脫離民眾,又如何為百姓御賊祛災?讀者有所不知,人神之間的感情溝通,可以靠乩童傳遞民情,宣示神諭。五營神將的乩童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擔任,須經神明挑選。有幸被選中的必須跳“五營”,而跳五營必須“坐禁”:即閉關、淨化、修行。其法是在陰暗關閉房間裡坐禁七天,乩童先沐浴更換新衣服,房中設煤爐、茶壺、木炭、水、茶葉及食糧等,關閉禁見,絕不與外界接觸,面壁思過。七天后出禁,還必須赴湯蹈火,以祛除身上的邪魔。這時的乩童再沸油中洗手,赤腳蹈過燃燒的五個方位、五堆炭火,都不會起泡。筆者曾走訪過當過乩童者,其告知足蹈熱炭火只感到有點硬觸感。但是,遇到沒有適當的乩童人選,或乩童因固缺席,則可延請道士,因道士可通天地而達幽明。言歸正傳。高田地區如遭禍害,即由乩童或延道士請神遣將,村民備辦牲醴犒祭,然後在村落的五個方向豎立五方旗,在廟中祭拜主神、土地、五營神,招請神將,驅除役癘,抵禦外患。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金淘境內的葉氏與水閣黃氏因通婚之事產生矛盾,調解未果,親家變冤家,引起封建械鬥,致使後來兩姓結下宿仇。 因深垵與水閣相距很近,冤家路頭窄,出入不好相見。黃氏出榜請當境神王爺對葉氏施加嚴法,使葉氏出入安全受到威脅。而黃氏則幸災樂禍。惠澤尊王為保護葉氏子孫平安,出壇著乩童指示派出四方令旗,(東營張將軍的青旗未派出),實則邀請四方將軍幫助,鎮守葉氏與黃氏居住的邊界線上。四營鎮守邊界的具體地方是:
1、黃旗盟主尊王鎮守社壇仙境
2、紅旗盟主尊王鎮守祖地高田
3、黑旗盟主尊王鎮守深垵良田
4、白旗盟主尊王鎮守安溪參內
5、青旗尊王親自統領
有四營四方令旗鎮煞,械鬥得以平息。但從此結冤達四十四年之久,兩姓彼此不相往來,沒有通婚,沒有交朋結友。直至鹹豐二年(1852年),隨著宗族意識淡化,通過經商、社交往來,關係逐漸改善,以後恢復婚嫁來往。而地名黃紅黑白旗之說則沿傳至今,成為民間的俗稱。

祭祖的故事

泉州洪潮和是一位精研擇日的名師,符法也非常高明。民間凡是遭患邪氣,用他的靈符治邪禳災,總能符到病除。
清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十一月廿七日巳時,惠澤尊王要率凌雲葉裔到金淘吳坂龜湖山祖陵祭凌雲始祖三翁公英靈。訊息傳到洪朝和那裡,洪精通甲子,屈指一算,算出祭墓那時是蛇年鼠月蛇日兼蛇時,正好是三煞合併的吉凶之日。估計祭墓儀式必然隆重,參加的人數一定很多,如果真的要在這個日子按儀舉祭,不知要多少人犯沖受煞,當地死亡,危險萬分,洪潮和心裡計算,既然他的靈符應驗如神,不如藉此機會,大張旗鼓地宣傳一番,一來獲得行善救人的美譽,二來趁此機會賺它幾擔銀子,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於是,洪潮和就將這個情況向家人說明,並且日夜兼做,大造靈符,準備大發其財。
祭奠這日,洪潮和就帶著家僕,整理了十三擔靈符,僱人挑來金淘,途中在保福嶺山腳下休息,為慎重起見,先派一名家僕打探訊息。
再說惠澤尊王策劃的祭祖活動,循祖規每十二年祭祀一次,一百二十年一大祭,這次剛好是大祭之年,所以聲勢浩大,規格極高,組織非常嚴密。魁躔葉姓自北宋而下,至時已歷650年,葉迅公孫支繁衍,分居四處。海內外各地族裔聞訊,歡欣雀躍,他們不遠千里,返歸故土,尋根謁祖,祭奠先人。尤以葉姓門庭奕世簪纓,衣冠盈門,返梓遊子自是風光無限,他們踴躍捐資捐物,倡議祭禮務須隆重。而祭禮籌備組不辱使命,他們已事先安排如下:
首先,因三翁公生前是舉人,捐世後稱鄉進士。他生前職位是教諭,既享受朝廷俸祿,又在天地君親師之列,況且後裔品秩王爵者大有人在,故制定祭祀按王儀注的規格:(一)與祭成員構成:主祭一人,陪祭二十四人,引贊一名,讀祝二名,東西唱贊兩名,司香、司茶、司盤、司爵、司禮等等十二名。參與祭祀人選項的資格要求極高,主祭陪祭須高級仕爵品秩,引贊以下禮生俱要秀才前程以上身份,葛衣白丁不得與祭。(二)祭品供獻:配有剛鬣(豬)柔毛(羊),五牲五果,佳肴美味,醴酒香茗,香楮金帛。(三)侑食配備:宮廷大鼓吹為大樂,御前清曲為細樂。(四)儀注形式:按三獻制儀禮,每獻禮均須三跪九叩首。
其二,為渲染禮祭氣氛,使祖先英靈歡顏,特邀請高甲、梨園、打城、薌劇及嘉禮等戲班搭台唱戲,並允許遠近的舞獅、踩高蹺、火鼎公婆、什錦班等,自行義務前來獻藝。
其三,發動葉裔各村備辦豐盛美食助筵,以供幽明觀禮者果腹。
至於其他事宜,如安全隱患等,也一一落實清楚。尊王把準備工作做得周密細緻。祭墓這天一早,葉迅公陵墓前便熱鬧無比,其景象非大手筆難以描述。
洪潮和的家僕登山朝葉公陵墓一望,啊!漫山遍野是人的海洋,到處是歡騰的世界。洪潮和家僕觀看到這盛大的場面,心裡暗喜,預測一下,這十三擔靈符,每五人才能得到一張,他後悔造得太少了。
巳時已到,莊嚴的祭禮即將開始。突然,一隻老鷹從葉迅公墓前上空飛過,這時一位乩童速將手中銅劍擲向空中,老鷹立即落地。見此情況,洪潮和面仰天空,嘆了口氣,對家僕說:“人算不如天算,真是天意啊,枉費我多少心機!靈符不靈了,打回頭馬,挑回去吧。”
為什麼洪潮和會仰天長嘆?他深知其中奧妙。巳者,蛇也,蛇龍同類,變不成龍者即為惡蛇或陰邪,天體運行,天干地支相交搭配,陰陽相擊相成,地支巳屬陰火,巳年子月巳日巳時陰火極盛極邪,三煞合一,此刻祭墓,如無易變,犯沖必死,性屬水,色鮮紅,強水葉,以紅血水而克邪毒陰火,化險為夷,任憑如何行動,保無傷害。
十三擔符籙挑到西溪邊,家僕已精疲力竭,洪潮和便交代把十三擔符籙拋進溪流中。看著靈符隨水流去,欽佩惠澤尊王的神機妙算,洪自嘆:“美夢未現,損財千兩”。回到家中,不久染病而死。這便是:得失萬事總由天,機關用盡枉徒然。
惠澤尊王率眾裔孫祭凌雲開基始祖墓(每十二年祭祀一次,六十年一大祭)

和睦相鄰

金淘與眉山相毗鄰,金淘下山後奉祀的神明是三王爺。三王爺來頭如何,且聽筆者道來。
民間稱王爺為“三爺公”、“大人公”、“阿爺公”,為瘟神統稱。瘟神之說由來已久,古籍《管子》、《國語》謂之“厲”。閩南地區過去時有水災、瘴癘瘟疫發生,因而瘟神崇拜普遍。民間一般視王爺為惡神,以為瘟神有司瘟驅疫、降災賜福之功能,所以水旱必祈,災疾有禱。部分王爺被尊為“代天巡狩”,視察民間善惡。
諸王爺之典故多有所本,或傳為隋唐之三百六十進士,實際多為我國歷史上之忠臣烈士、宗教神祇,或為民間傳說及小說中人物。
三王府,供奉朱、刑、李三王爺。朱王爺,名叔裕,隋嘉興(今屬浙江)人。經文緯武,唐高祖時為吏部尚。能匡國安民,頗有政績,民間奉為“代天巡狩”。刑王爺,名明德,隋刑台人。唐高祖時進士,文博三文五典,武精六韜三略,忠君愛民,深為朝廷器重。李王爺,名大亮,隋涇陽(今屬陝西)人,兼資文武。唐高祖時,曾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為國為民,屢建奇勳。高祖時拜越州都督,太宗時討吐谷渾以大亮為訶東道行軍總管,以功進爵為公,拜左衛大將軍,後兼工部尚書。房玄齡每稱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可當大任。大亮雖位望通顯,而居處卑陋,衣服儉樸,至性忠謹。寢病時太宗親為調藥,卒時五十九,太宗為舉哀,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
清光緒三年(1877年)八月十二日,金淘下山後三王爺,要到安溪東獄祖廟進香揭火,近百名信眾隨行前往,路過高田地界。
揭火是什麼樣的一回事?據筆者所知,道教信仰的傳播,往往是以通過另塑神像分爐他處奉祀的形式進行的。按本地習俗,分爐的神像每年要到發祥的宮廟進香,並用本龕香爐裝上樟木屑引火種回分爐處,這活動稱之為“揭火”。揭火並非無稽之舉,道教經典《南華真經·養生主》曰:“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盡也。”謂柴雖燒盡,火種仍可留傳。後以“薪盡火傳”比喻道術學業相傳遞相傳授。據此,揭火之含義就很明確了。
三王爺受過前朝冊封,自然要擺個架勢,方能顯出威風。如不然,如何鎮妖?如何穰災?況且信眾如雲,如如何樹立崇高形象?於是,當進香團浩浩蕩蕩進入高田境界撫乳巷時,鳴鑼開道,符頭哨角猛吹,威風凜凜。人們出於對王爺的敬畏,趕快迴避,以免受到沖煞。揭火隊伍走到高田尾藍埔時,葉姓一個不滿十二歲的男孩,年幼無知,爭著看熱鬧,從揭火隊伍中橫穿過路,突然當地倒地,七孔流血,昏迷不醒。進香團對此事竟然視而不理,無動於衷,依然招搖過境。當他們走出尾宮橋後,惠澤尊王的乩童突然跳起來,他用銅劍在小孩的屁股上輕拍三下,先救孩子,這時神力顯靈,小孩終於清醒過來,接著自己從地面爬起來,安然無恙。
惠澤尊王的乩童馬上開口指示,要高田葉裔立即準備三副豬頭、三份五牲、三席筵桌和金紙燭炮若干,設三處犒勞桌迎接三王爺揭回的聖火,等待下山後一行從安溪東獄取火回來,到高田時扣留香火。指派尾宮橋為頭等火,插龍巖祖師公香旗,要先取它三分之一聖火;指派格仔埔章相公為二等火,再取它三分之一聖火;指派聖祖媽宮為第三等火,請聖祖媽將其剩下的三分之一聖火全部取完。進香團帶著滿爐燃燒正旺的香火回歸,當走出高田境處撫乳巷時,發現香火籃的聖火全部熄滅。此香火是代表三王爺從發祥祖廟接回道術、接回神靈,在途中是不能熄滅的,否則是不會靈驗的。
聖火全部被惠澤尊王攝熄,朱王爺的乩童開示:現不能敲鑼打鼓,要偃旗息鼓回境入宮。過不久,下山後村鄉里的豬牛等牲畜相繼死亡,接著瘴癘瘟疫發生。鄉中耆老敬請三王爺出巡繞境,驅疫鎮煞,三王爺出壇開示:我們到安溪謁祖進香,路過高田惠澤尊王境界,因一時失誤,傷害葉氏裔孫小孩,所以取回的聖火被尊王攝熄。此行違背天意,得罪尊王,造成境內不得安寧。本王爺一時過錯,要求爐下眾弟子虔誠焚香向西北方向惠澤尊王賠禮道歉。下山後的善信明白情由後,大家表示,負荊請罪是應該,便立即準備豬頭、三牲五味、金紙香燭炮,派人挑到高田葉氏祠堂,向惠澤尊王認錯,請求寬恕。尊王寬大為懷,果然神明顯聖,驅疫除災賜福,使其合境平安。此後,惠澤尊王與三王爺互不侵犯,和睦相處,凡事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和平共處。正如俗語所言:知錯能改是好人,冤家宜解不宜結。

打虎記

民國三年(1914)六七月間,眉山至金淘邊界地區常有老虎出沒,傷害人畜。僅一年多時間,高田至太山一帶被老虎咬死的就達十七人,豬牛羊等牲畜更是不計其數。
那時在高田境內,人們每天都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響和“老虎來了”的聲音。鄉民都要等到太陽升起一竹竿高,才敢開門下地勞動,而下午三四點就得匆忙收工回家,關好門戶。逢夜間及陰霾之時,無人敢出門,遇家中有人病危,竟不敢出門請醫生看病,只好在家碰運氣或是等待死亡。災情呈報官府,雖亦組織圍剿,並設陷阱、安弩槍,但反被傷害數人。虎患成災,談虎色變,人心惶惶,百姓確實難以生存。為了活命,有的棄家外出謀生,有的搬遷別處落戶,有的漂洋過海遠渡異邦。高田至太山變成人跡罕至的僻壤之地,百姓苦不堪言。
為使葉氏眾裔孫免遭獸害,是年八月旬,惠澤尊王真神下凡,先禮後兵,吩咐鄉中耆老以一羊一豬致祭司虎之神,祭文稱:“今與神約,驅爾所屬醜類,令其徙他境深山,凡本王所轄之地,毋得更居。為期三日,毋使一留。則是神之有靈,助吾安民,好德之舉必有善報。如其冥頑無知,縱爾惡畜,逼脅吾土,殘害吾民,必窮搜廣捕,掃蕩其穴無赦。惟神裁之。尚饗。”
三日之後,老虎仍然咬豬傷人。惠澤尊王即派高田葉裔請法師在祠堂連做三天開虎醮,虔誠地向天公祈求平安。是年八月十六日,尊王指點扶助葉乃德、葉春暉、曾等三位乩童,同時出駕到九畹山門埯打虎。這時,安溪縣鎮府、參內等地的百姓都看到高田近白土的岩倉山,滿山都是穿白衣服的陰兵神將時現時無。據說,這是惠澤尊王的三斗綠豆兵出勤執行任務,圍困這隻害人成災的紅斑老虎。
當時,老虎吃下一頭豬,正在洞內酣睡。三位乩童同時跳到山門埯虎窩洞口,春暉手執木槌在洞口左邊,曾等手拿銅劍在洞口右邊,乃德手執三叉耙在洞口,左右乩童用木槌銅劍齊向洞內擊打,迫使老虎獸性發作,引虎出洞。老虎果然中計,向洞口三位乩童猛撲過來,乃德乘勢將三叉耙對準老虎的水肚緊緊叉住,左右乩童則對準老虎的要害部位猛烈打擊,直至老虎斷氣為止。大蟲即除,人心大快,鄉民將之只老虎抬到白上村大水埯過稱,實重二百八十六斤。為懲效尤,特將這隻死老虎吊在龍水岩大樹上示眾三天。從此眉山四鄉五里的百姓安居樂業。
惠澤尊王真神下凡出駕,打死造害成災的老虎的訊息傳出,一時神威大振,在泉南地區傳為美談。

消除災難

高田惠澤尊王有三尊神像,大尊王坐鎮慈濟宮,二尊王坐鎮魁躔葉氏祖祠,三尊王平時奉祀在慈濟宮,遇有災情或妖孽作祟,則移駕現場,親臨裁決。惠澤尊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所以三尊神像時而合三為一,時而一分為三,俱各獨當一面。
明景泰元年(1450年)間,下界十二房科出巡王爺(掌管瘟疫病災的瘟神),奉天廷意旨,要取南安葉姓五千人頭,即傳播瘟疫,屆時將有五千人要喪生。
葉尊王接到王爺的指示,馬上與二尊王、三尊王商議,說:“天意難違,怎么辦呢?咱葉姓裔孫,總共只有幾千人,現在王爺奉命要取咱葉裔五千人頭。如果真的交出五千人頭,咱葉裔將會更加稀微而導致絕嗣。我看,我們只有向玉皇大帝稟明葉裔人丁稀少,請求玉帝寬恕,儘量設法消除這場滅頂之災,挽救咱葉裔。”這時,三尊王眼珠一轉說:“大哥、二哥不必煩惱,此由交由小弟來處理。”
三尊王讓大尊王和二尊王守護葉姓子孫,自己去尋找五千人頭來交帳。他在葉裔家族中,找到一個與葉裔配偶的女性姓吳名千的人。托關係到陰間向判官查詢,知其陽壽已終,三尊王就造冊將吳千呈報,令城隍手下大哥爺二哥爺鉤去她的魂魄,割下人頭,交上抵帳,使葉裔免遭大災難。
這時,王爺發現葉尊王用一個姓名為吳千的女性來代替五千的人數,大為震怒,馬上向玉帝告狀,指控葉尊王偷梁換柱,將一名已無壽源的女性吳千來抵五千個人頭,篡改詔書,罪在不赫,請求玉帝按律嚴處。玉帝立即派遣天兵神將下凡,將葉姓三尊王捉拿到天庭問罪。玉帝親自升堂審問,靈宵殿諸神將陪審,其狀威厲。玉帝怒道:“天意豈容違反,朕要取葉姓五千人頭,爾竟膽大包天,弄奸矯旨,公然抵制,對抗朕裁,該當何罪?”三尊王從容鎮定申辯:“小臣怎敢違背隆指,但王爺明明口達上天聖裁,要葉姓交出吳(五)千人頭,並無說要五千個人頭,小臣確實是依旨辦事,不知罪從何來?”玉帝自知制誥用詞不準確,下屬實難把握,欲強行加罪,似理由不足,況殺人太多,有悖天道。於是,不僅赦免了葉尊王三兄弟,又因三尊王菩薩心腸,辦事幹練,應對自如,還讓他專門負責天宮的日常事務和受理凡間諸神及四海龍王的奏章牒文等事宜,職位由下界尊王晉升入玉闕仙班。從此,因為三尊王手掌實權,王爺降災就不敢侵犯葉裔境內,葉姓子孫再沒有發生過瘟疫災害。
三尊王在天廷執事後,凌雲葉氏子孫每紀年祭凌雲始祖迅公墓一次,由大尊王指派四旗盟主代替三尊王,輪流坐鎮龜湖祖墓左邊三煞方地界,保護參加祭墓眾裔的安全。
相傳,三尊王為保護葉裔平安興旺,曾當著玉皇大帝的面立誓:“葉姓子孫如果不超過萬,我決不下凡。”又傳,在民國初年亂世時代,三尊王的乩童開口對葉裔說,他要回來,照護葉氏裔孫。現時凌雲葉裔人丁已經超過五十萬,兒孫圈繞祖王膝下可達上百圈。三尊王,您老人家應該下凡與眾裔共敘天倫,同唱昇平盛世之華章了!

尊王祖廟

俗稱南安“五大山頭”之一的朝天山,又名凌雲山,位於眉山鄉的高田村與天山村交界處,海拔990餘米。雲山宮就坐落在朝天山的煙墩峰下東北山麓,祀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葉森,是為尊王祖廟。雲山宮前身叫慈濟宮,原址在今寺前下方,建於宋代。
葉森(1189一1208年),眉山鄉高田村人,生於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少年穎異,勇而豪傑,獨居凌雲堂,不茹葷,不受室,亦不與庸俗人偶,言吉凶多奇中。嘉定元年(1208年),正值弱冠之年,一日沐浴更衣,端坐而蛻。鄉人德之,立廟以祀,後屢著靈響。據《南安縣誌》載:“嘉定末有功於朝,敕封‘威武惠澤尊王’,並賜祀典。爾後歷經百年,宮宇久圮,鄉人移奉於祖祠,神光依然愈熾,水火盜賊,悍之;災殃疾疫,擊之;歷數百年,護國裨民,香火鼎盛。
1993年春,凌雲葉裔旅居東南亞華僑踴躍捐資200多萬元,在眉山鄉凌雲山創建雲山宮,祀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雲山宮坐南朝北,範圍寬廣,規模宏大,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宮前大埕左右立有金亭,中有七層鎏金鐵鼎,左右前方有兩個噴池。寬敞的廣場上可停靠百十輛汽車。遠遠望去,雲山宮一殿高過一殿,殿殿升高。整座寺院宮殿式建築,琉璃紅瓦,重檐飛甍,金筒彩畫,巨棟斗拱,雕龍刻鳳,巧奪天工。前殿面闊七問,中間大門橫匾上書“雲山宮”三個鎏金大字,聯云:“後望煙墩千里月,前瞻天柱萬重山”。殿廊上大紅燈籠高高掛,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吉慶氣氛,寺內分前後殿。步入大門,一進前殿,眼前是一個占地800平方米的石天井。天井中立有大香爐。兩側各立一匹石馬。正殿左右兩旁,階下雙側是長廊平屋,多功能的會議廳、會客廳、閱覽室、辦公室、廚房、餐廳、宿舍、小賣部等。在南安寺廟之中,崇殿傑閣,獨具規模,為全市之冠。步經迴廊抵達惠澤尊王殿,重檐歇山式的殿頂上佛日高照,兩翼巨龍飛騰,潔牆淨壁,庭院生輝。金碧輝煌,滴水流丹,已成為集旅遊、宗教、聯誼、服務為一體的一方遊覽聖地。
走進第一寶殿,殿中金色的神龕奉祀威武英烈惠澤尊王金尊真身神像,左右兩殿是二副、三副尊王神像,此殿稱為真祖寶殿。神像莊嚴肅穆,古香古色。每日晨鐘暮鼓,鐘鳴鼎食,梵音琅琅,好一派道家清淨之地,更顯名剎風範。主殿惠澤尊王真身神像,自宋至今,歷經820多年滄桑,幾經坎坷輾轉,尤其逃過“浩劫”一關,更是不易,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大殿中還有聖旨和宋代皇帝敕封的牌匾,刀槍劍戟等72對兵器,有“肅靜”、“迴避”、“代天巡狩”等儀仗,更顯示出尊王的權力和地位。一年四季,四時八節,香菸繚繞,燈光輝煌,海內外的善男信女。不遠萬里,前來進香膜拜。正是:“雲布甘霖施萬物成功德,山藏瑋寶澤群生賜福祥。”從迴廊登台階步入“第二寶殿”“奉敬台”,前有四根龍柱四根圓柱撐起的飛檐翹角敬奉台。殿廊上六根青石蟠龍柱一字排開,三門並立,浮雕花窗,精美華麗。寶殿面闊五問進深四問,共有三大神殿,中殿為靈霄寶殿,供奉玉皇上帝。左殿為崇先殿,供奉惠澤尊王父母太王太妃。右殿為進生殿,供奉註生娘娘。左右兩座分別供奉三十六星君。此殿稱為“凌山古地”。登上“第三寶殿”那華麗壯觀的神佛殿特別引人注目,第三寶殿是三殿並列式的宮殿式建築,中寶殿曰三清寶殿,設有三大神殿,中殿供奉三清道祖金尊,左右兩殿分別奉祀東華大帝、西王金母神像。左寶殿日大雄寶殿,殿內中龕分別供奉佛教之三世尊文佛,左右神龕分別供奉文殊、普賢、觀世音、地藏王四大菩薩佛像,左右兩座分別供奉十八羅漢。右寶殿日圓明寶殿,中龕奉祀斗姆元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左右神龕分別供奉文昌帝君、大魁夫子,五路財神、關聖夫子等神佛像,左右兩座分別供奉六十甲子星君。雲山宮三座並列式殿堂重煥神光靈彩。諸神、佛金尊雕塑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這是一殿集諸神、佛的綜合性寶殿,以滿足海外僑胞和國內善信的奉敬需求。僅2001年12月19日,雲山寺接待海內外的回鄉祭祖進香的鄉親一萬多人,盛況空前。
雲山宮前下方和左方,保存有慈濟宮,舊址和惠澤尊王顯化處,都已建亭保護。
雲山(凌雲山)不輸天柱(萬壽山),雲山(雲山宮)不遜鳳山(鳳山寺)。誠如當代著名古典文學專家林東海撰聯所云:“拔地奇峰爭高未必輸天柱,凌雲古寺顯聖猶堪比鳳山。”
雲山宮管委會自1999年重新組建以來,班子成員認真按照黨的宗教政策加強學習和管理,制定各項制度,寺務管理進一步規範化,得到海內外鄉親的信任支持。

惠澤尊王靈簽

靈籤詩靈籤詩

媒體報導

周年活動

雲山宮,位於眉山鄉高田村凌雲山煙墩峰,始建於宋代主祀“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葉森,據《南安縣誌》載,南宋寧宗加定十七年1221)葉森有功於朝敇封‘廣德侯’追封其父母為‘太王、太妃’並(賜祀典,寶慶二年(1226)敇令加封‘忠應’、‘威武’,開慶元年(1259)又加封‘英烈’,景炎元年(1276)敇封為‘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清代同治九年(1870)再加封‘代天巡狩’。尊王五次受封,爾後歷經數百年香火鼎盛,護國庇民。
一九九三年至今凌雲葉氏海內外眾後裔及四方善信男女紛紛籌資捐款,集資共一千多萬元於原址翻建並逐漸擴建雲山寺一至三殿,奉祀尊王父母‘太王、太妃’‘玉皇大帝’‘三清道祖’等諸神聖,成為南安之冠的道教聖地。
為了繼承和弘揚雲山寺“惠澤尊王”“御災捍患、濟世佑民”的精神,雲山寺管委會在葉高山主任的率領下,於2009年12月12日至14日隆重舉行“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尊王”誕辰820周年的大型慶典活動,並啟建“太上覃恩護國佑民祈安植福迎祥保泰”三永日清醮法會,祈求上蒼庇佑祖國昌盛,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繁榮昌盛,戰災勿侵,厄難消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009年12月14日,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道教協會會長林舟道長、南安市政協委員會戴愛國主席、南安市人大常委會張國進副主任,南安市人民政府李清安副市長,政協李軍副主席、南安市統戰部副部長、南安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陳榮安局長、南安市道教協會會長楊昌仕道長,以及眉山鄉黨委洪世傑書記、楊慶堅鄉長等有關領導應邀出席第三殿“三清寶殿”落成剪彩儀式。
參加慶典活動的海內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道協各宮觀代表及國內各地善男信女共有一萬多人次,此次宗教慶典活動,規模壯大,儀式隆重,活動自始至終,有序進行,秩序整然,圓滿成功,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善信的讚頌和好評。

參加大法會

2011年7月1日,供奉在湄洲媽祖祖廟正殿的媽祖神像離島,首次前往香港參加7月2日至4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 “福建神明佑香江·和平大法會”活動。而6月30日,三平祖師公神像也從平和縣三平寺起駕赴港參加該項活動。這是三平祖師公神像千年來首次赴港巡遊。
湄洲正殿媽祖像為樟木刻制,高1.8米,寬0.6米,重65公斤,是海內外媽祖信眾前來祖廟朝拜的第一尊媽祖像。手捧香爐的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榜說,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媽祖是旅港百萬閩籍鄉親信仰的神明之首,此次湄洲正殿媽祖神像首開香港祈福和平之旅。在港期間,正殿媽祖神像將安坐在“大法會”現場神明席首位,彰顯了媽祖在香港民眾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三平寺“廣濟大師” 祖師公,不僅在閩南地區家喻戶曉,而且在東南亞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華人華僑中也久負盛名,每年前來朝聖進香的信眾達數十萬之多。
據悉,福建共有八尊神像受邀參加“祈福和平大法會”,其餘六尊神像分別是,保生大帝、保全廣澤尊王、妙應仙妃、安溪清水祖師、武平定光古佛、南安惠澤尊王。(記者 陳建平 通訊員 陳華俐)
【來源:福建日報】

寶誕慶典

2013年1月20日(壬辰年十二月初九),旅港社壇葉氏鄉親在香港鳳山寺(屯門小坑村129號)大廣場舉行惠澤尊王千秋寶誕慶典。
上午十時由法師主持觀燈犒將法會,前來參拜恭賀惠澤尊王寶誕的信眾絡繹不絕,神壇擺滿貢品祭品,手持清香的善男信女虔誠叩拜,專誠祈求惠澤尊王慈悲護佑,保佑添福添壽,闔府平安。
儀式結束,廟會準備“湯丸面線紅雞蛋”供善信享用,傳統習俗認為,生日吃麵線蛋是有去邪氣及晦氣的意義,及添福添壽的象徵,因此吃碗麵線蛋可以為自己帶來好運,如神明誕日陪吃“面線蛋”效果會更佳。
【來源:網站】

萬名僑親聚首

本報訊 (記者黃雅珊)鑼鼓喧天,歌舞昇平,彩車助陣,人聲鼎沸……昨日(註:2013年12月17日),南安金淘鎮亭川村熱鬧非凡,萬餘名來自泉州、寧德、港澳台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的凌雲葉氏僑親聚首謁祖。 此次活動由南洋凌雲葉氏海外聯誼會和南安眉山雲山宮管理委員會主辦。雲山宮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葉貴陽說,凌雲葉氏謁祖每12年舉辦一次,此次有五六百名僑親專門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印尼等海外趕來,有的已是僑居海外的第三代人了。81歲的葉清遠看起來精神抖擻,手腳麻利。祖籍晉江東石鎮西尾村的他15歲那年,和姐姐到馬來西亞謀生並定居。得知要舉辦謁祖活動,他便專程回來,追本溯源。“舉辦這種活動,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愛國愛鄉、尊宗敬祖的傳統美德,增加海內外鄉親的情誼。”葉貴陽說。
謁祖現場,除了舞龍舞獅陣、拍胸舞陣、八仙陣、電聲陣和腰鼓陣等各式傳統民間陣頭,數十輛彩車吸引了行人的目光。這些彩車的裝飾體現了泉州、香港、澳門、台灣、吉隆坡等地代表隊當地的特色。
【來源:泉州晚報】

神誕活動

2014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收錄了480項非遺項目;其中編號3.13是「廣澤尊王誕」(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二日是「廣澤尊王誕」,北角開元禪院、屯門香港鳳山寺都會舉辦各項神誕活動)。廣澤尊王是福建人信奉的神靈,他的祖庭——鳳山寺,建於五代後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今日還矗立在福建泉州南安詩山鎮;而香港鳳山寺則由居港福建鄉賢籌建,於2009年1月15日開廟。
香港鳳山寺座落屯門小坑村,供奉著福建神明廣澤尊王。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十,此處都有一項特別的神誕活動,而這項活動的慶祝對象正是另一尊神明──惠澤尊王。每年,居港福建凌雲葉氏族人都在會這一天,假香港鳳山寺慶祝惠澤尊王寶誕,並有大型的神誕活動,十分熱鬧。(按:廣澤尊王與惠澤尊王是福建凌雲葉氏信奉的神明。廣澤尊王俗姓郭,惠澤尊王俗姓葉。)
惠澤尊王簡介
農曆十二月初十是惠澤尊王的寶誕。惠澤尊王,俗名葉森,是福建南安凌雲葉氏始祖三翁公第十一世孫。因為他是凌雲葉氏之先祖,故後人都稱他為「祖伯公」(因筆者為凌雲葉氏之後,故以下都稱惠澤尊王為「祖伯公」)。祖伯公於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羽化登神;從南宋嘉定十七年至清代同治九年,惠澤尊王五次受朝廷敕封,封號累計有廣德、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十字,司「代天巡狩」之職(同治帝的加封稱號),地位由庶民晉升至王侯,而祭祀則由鄉賢升格為朝廷派遣大臣參與。
惠澤尊王神誕活動
居港凌雲葉氏除了信奉惠澤尊王外,更篤信廣澤尊王。故此,在香港鳳山寺籌建之時,出錢出力,與一眾善信籌錢於屯門小坑村買地建廟;而香港鳳山寺自然成為他們重要的一個祭祀場所。自寺廟建成後,每年惠澤尊王寶誕,凌雲葉氏都會聯同寺廟,一起舉辦神誕活動,祈求族人平安、四境清晏。神誕活動,從早到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祭祀、游神、聚餐。
祭祀雖然在神誕當天,但葉氏後人大都會提前把自己家裡供奉的神像捧到寺里神壇供奉;而在神誕那天的清早,他們都不約而同地來到寺廟幫忙。在福建道士帶領下,接近二百名葉氏族人向廣澤尊王及祖伯公等神靈一一參拜。道士吟誦的經文,都是以閩南語誦出,故當天現場只聞閩南語,不見廣東話,活像在福建一般。
祭祀過後,最特別的活動——游神,終於要開始了。葉氏族人穿上黃色的外套,把祖伯公安放到神輿之內,然後由四個人,兩前兩後的抬著;而其他人則打著鑼鼓、擔著旗幡,浩浩蕩蕩地從寺門出發。在道士的引領下,神輿會圍繞小坑村走一圈,並會特意到村公所走一走,期望能為族人帶來平安,同時也庇佑村民。走了一圈以後,游神隊伍就會返回寺廟,在神壇之前繼續活動。
然後,神輿會交予年輕族人抬著,因為接下來的動作將會極花體力。這時候,年輕人會抬著神輿,圍繞神壇走三圈;隨著逐漸激動的鑼鼓聲,他們在神壇前猛烈地搖晃神輿。鑼鼓聲與歡笑聲夾雜著,人人都十分興奮,成為整次神誕活動的高潮。
「搖輿」儀式結束後,神誕活動也進入尾聲。葉氏族人會接著一同享用午餐。這些美食都是葉氏族人一大清早開始預備,而且都是福建的傳統食物,譬如蚵仔乾油飯、甜湯丸及寓意長壽吉祥的面線紅雞蛋等。其實,食物並不算名貴,但卻製造了一個契機,讓鄉親聚首一堂。這也是每年一度神誕活動的重要意義。
【來源: 香港商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