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概況
保護區位於廣東沿海惠東縣稔平半島的最南端(東經22°33'15"~22°33'20",北緯114°52'50"~114°54'33"),為亞洲大陸海龜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4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面瀕海,沙岸面積僅0.1平方公里,環境僻靜。近岸海底沙質,有少量礁石,水深5-15米,水質清澈,夏秋水溫28。C左右,常年海水鹽度為30%以上,沙灘坡度平緩,沙粒細小,利於海龜爬行、挖掘和產卵繁殖。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中國沿海只有這裡常年能見到母龜上岸產卵。歷史上一直是海龜產卵的場所,當地人稱“海龜灣”。面積1400公頃,海水、沙灘環境質量良好,一直以來是幼龜和雌龜棲息地,也是中國大陸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游產卵的場所,是我國海龜自然保護區。
1985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此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1993年7月,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網路;2002年2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400公頃,為亞洲大陸的海龜自然保護區.是海龜的傳統產印場,也是南海北部大陸沿岸的產印場。1986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習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以國際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及其產印繁殖棲息地中國沿海只有這裡常年能見到雌海龜上岸產卵,在歷史上也一直是海龜產卵的場所,當地人稱“海龜灣”面積1400公坂。海水、沙浦環境質量良好.一直以來是幼龜和雌龜棲息地,是中國大陸的綠鹵龜按期成批的洄游產印的堝所也是中國的國家海龜自然保護區,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為海拔25米等高線以下丘地與低潮水位線的灘涂,包括沿鹵海岸的丘崗、沙灘及塗水域。
地理植被
保護區濕地類型為淺海、潮間沙石海灘和岩石海岸,沿岸海洋植物以馬尾藻、石蓴及赤藻等濕地植物為主,是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繁殖與棲息的良好場所。
保護區氣候
本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為亞熱帶典型的外海性海域。年平均氣溫21.7℃,地處大亞灣與紅海灣交界處,東北西三面環山,南面瀕海,為一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70米的沙灘帶,近岸水深10-15米。
生物資源
保護區的四種主要海龜種類為:玳瑁、麗龜、棱皮龜和蠵龜。海龜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於長期隨意捕殺和挖取龜卵,已面臨瀕危境地,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和恢復海龜種群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發展
海龜保護區致力于海洋資源環境保護,堅持以海龜資源保護為中心,同時大力開展環保教育與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該保護區成為廣東海洋與水產“樣板式”自然保護區,投入700多萬“高起點、高標準”建成水生救護中心、標本館、多功能展示廳、專家樓、辦公室等保護管理設施,完善建設了相關交通、通訊、供電網路,積極開展青少年環保科普教育工作,短短二年內先後給授予“惠州市環保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及“中國少年兒童手拉手地球村海龜灣活動營地”,成為廣東乃至全國海洋環保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2004年7月,已成功舉辦“中國少年兒童手拉手地球村”——“走進海龜灣、認識生命”及“中美學生跨太平洋綠色行動”夏令營活動。由於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海龜保護區多次得到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嘉獎。
主要工作成績
保護海龜安全上岸產卵1184頭次,產卵665窩,共75319枚,孵化稚龜62188隻。 ●標誌放流成年雌海龜125頭,增殖放流小海龜53203隻。
救治受傷的海龜758頭,其中702頭被成功治癒並放歸大海。
1988年,人工養殖小海龜實驗獲得成功。
2001年,開展海龜衛星追蹤試驗。
2002年,利用有益微生物法培育稚海龜獲得成功,養殖成活率達94.5%。
2004年,完成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惠州海龜產卵繁殖棲息地保護與社區共管”及“稚綠海龜高密度養殖”項目。
2005年,啟動《世界瀕危物種———綠海龜的遺傳結構研究》及《綠海龜(中國)種質資源保存及遺傳多樣性研究》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