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農業志》是惠安縣農業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安縣農業志
- 作者:惠安縣農業局
- 出版時間:1990年07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林先民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編寫本志,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與真實性的統一,本志上限據資料而定,下限至1989年9月脫稿止,本志所用資料來自本局各股、站、場、所歷年存檔材料、縣檔案館、縣圖書館、舊縣誌、開座談會、調查、訪問知情者、當事人等提供。
作品目錄
- 封面
- 惠安縣農業志
- 領導組
- 編輯組
- 圖片
- 縣農業局辦公大樓
- 縣農業局住址
- 縣獸醫站辦公摟
- 縣農科所實驗樓
- 春花生畦中套種甘茹,隔溝間作高梁
- 甘茹溝底間作玉米
- 雜交玉米良種『蘇玉一號』
- 春花生畦中套種甘茹,隔溝間作玉米。
- 春植甘蔗間作玉米
- 晚甘茹畦邊套種大麥或小麥
- 1976年12月4日,縣、公社農業系技術幹部現場驗收“甘茹堆”裁培的成果,最大的一株88.5公斤,品種“新種花”。
- 甘茹採用“甘茹堆”栽培法,最大的一個甘茹塊17.5公斤,品種“新種花”。1976年12月4日經縣、公社農業系統技術幹部現場驗收。
- 1985年12月,市縣領導及農業統科技術幹部在驗收“惠茹三號”
- 福建省品種審定員委會水稻專業組1988年7月,在本縣鑑定“惠農早一號”
- 南田村的“田船粉甘”’是全國名、特、優、稀產品,是余甘中的珍品,果類中的新秀。
- 龍眼的優良品種『烏龍嶺』
- 下曾村的龍眼基地。
- 縣農業局實驗飼料廠廠址
- 飼料廠廠房一角
- 縣人民政府為杜絕濫占耕地,豎牌標誌保護耕地。
- 集約化養雞
- 『五一』墾灘蛋鴨基地
- 1965年引進“約克夏”公豬,作雜交父系之用。
- 辛地紅與閩南黃牛雜交的雜種第一代
- 序言
- 凡例
- 目錄
- 概述
- 第一章 大事記
- 第二章 農業資源
- 第一節 土壤
- 一、耕地土壤分類
- 二、土壤養分狀況
- 三、耕地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 四、耕地利用
- 第二節 肥料
- 一、農家肥
- 二、綠肥
- 三、海肥
- 第三節 水利
- 第四節 作物
- 第三章 耕作
- 第一節 耕作制度
- 一、民國時期的耕作制度
- 二、1949年至1969年的耕作制度
- 三、1970年至1979年的耕作制度
- 四、1980年以來的耕作制度
- 第二節 種植作物
- 一、糧食作物
- 二、雜糧作物
- 三、油料作物
- 第三節 高產典型
- 一、糧油作物豐產示範片
- 二、1989年農業戰線實現“十項超歷史、一項超計畫”
- 三、高額豐產田
- 第四節 植物保護
- 一、糧油作物的主要病蟲害
- 二、糧油作物病蟲害防治月曆
- 三、糧油作物主要雜草種類及防治
- 四、糧油作物病蟲發生嚴重年份
- 第五節 農技推廣
- 一、農技推廣機構
- 二、農機推廣形式
- 三、農技推廣內容
- 第四章 多種經濟
- 第一節 水果
- 一、龍眼
- 二、荔枝
- 三、余甘
- 四、柑桔
- 五、桃、李
- 六、葡萄
- 七、枇杷
- 八、香蕉
- 九、鳳梨
- 十、楊梅、柿、番石榴、芒果
- 第二節 蔬菜
- 一、芥菜
- 二、結球甘藍(包心萊)
- 三、花椰菜
- 四、白菜
- 五、蘿蔔
- 六、蕹菜
- 七、菠菜
- 八、莧萊
- 九、芹菜、莞荽、蔥、韭菜
- 十、瓜類蔬菜
- 十一、豆類蔬菜
- 十二、芋頭
- 十三、姜
- 十四、茄果
- 十五、蘆筍
- 十六、蘑菇、銀耳、木耳
- 第三節 茶葉
- 第四節 蔗麻
- 一、甘蔗
- 二、黃麻、紅麻
- 三、苧麻
- 四、劍麻、龍舌蘭
- 第五節 典型經驗
- 一、南田村的“田船粉甘”
- 二、邱後村的荔枝
- 三、下曾村的龍眼
- 四、塗嶺鄉的茶葉
- 五、界山林、果、茶綜合場
- 六、後龍郭厝、誠峰的海灘柑桔園
- 七、南埔村林場的泰國番石榴
- 八、縣茶果示範場
- 九、工農村的三華李
- 第五章 畜牧獸區
- 第一節 畜牧
- 一、資源
- 二、發展
- 第二節 獸醫
- 一、畜牧獸醫技術培訓
- 二、畜禽防疫
- 三、獸醫隊伍
- 四、防疫滅病
- 五、實踐經驗
- 六、疫病普查
- 第三節 技術
- 一、飼料
- 二、品種和品種改良
- 三、集約化畜禽生產
- 第六章 經濟體制
- 第一節 耕地占有
- 第二節 生產關係
- 一、互助組
- 二、初級社
- 三、高級社
- 四、人民公社
- 第三節 經營管理
- 一、臨時互助組
- 二、常年互助組
- 三、初級社
- 四、高級社
- 五、人民公社
- 第四節 收益分配
- 一、初級社
- 二、高級社
- 三、人民公社
- 第五節 聯產承包
- 一、承包辦法
- 二、承包期限
- 三、專業生產
- 四、整頓財務
- 五、農經服務
- 六、組建經聯社
- 第七章 農業機構和農技隊伍
- 第一節 農業機構
- 一、機構沿革
- 二、歷任領導人名錄
- 三、股、站、場、所領導人名錄
- 四、鄉、鎮三站正副站長
- 第二節 農技隊伍
- 第八章 人物
- 第一節 農業科技戶人名錄
- 肖斌德
- 張媽成
- 林德枝
- 周亞西
- 駱麗瓊
- 莊瑞蘭
- 連德玉
- 吳卻示
- 吳成土
- 柯清桂
- 第二節 技術幹部職稱
- 第三節 人才流動
- 第四節 援外人員
- 林先民
- 林福太
- 柳德聰
- 第五節 先進集體與先進工作者
- 第九章 農業諺語
- 一、春季
- 二、夏季
- 三、秋季
- 四、冬季
- 五、春夏秋冬
- 六、三象
- 七、農諺
- 八、生產諺語
- 九、肥料諺語
- 十、改土諺語
- 附錄
- 一、圍懇造田
- (一)、改造走馬埭,一年一熟為一年三熟
- (二)、潘南圍墾,擴大耕地1930畝
- (三)、五一圍墾,擴大耕地14000畝
- (四)、七一圍墾,擴大耕地8722畝
- 二、甘茹生產三字經
- 三、生產經驗
- (一)、早初季穩結實期澇淹損失補救措施的調查研究
- (二)、農業科技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 (三)、一個受歡迎的民辦農業技術服務站
- (四)、掃除農村科盲戶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 (五)、綜合防治甘茹茹瘟病
- (六)、套用科學技術,控制蠐螬為害
- (七)、霉花生餅餵豬中毒症診療
- 四、科技成果
- (一)、獲省科技成果獎一覽表
- (二)、農業系統技術人員獲省科技成果獎一覽表
- (三)、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五、農業戰線連續工作25周年以上、榮獲國務院農牧漁業部頒發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工作榮譽證書和榮譽獎章
- 六、自育作物新品種一覽表
- 後記
- 勘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