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注音:情 (qíng)緒 (xù)控 (kòng))
狀態
情緒控狀態分為三種:
心境、
激情和應激。 心境是一種背景式的主觀體驗,它反映著個人平靜而持久的情緒傾向。心境具有彌散性,它不是對某一特定關係的體驗,而是以同樣的態度體驗對待一切事物。人的世界觀、理想和信念決定著心境的基本傾向,對心境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心境也有相對的變化性,在經歷重大事件後,個人可能會將對此事件的情緒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比如金榜題名就會讓一個本來抑鬱的人在幾個月內充滿喜悅;而失戀失親也會讓一個本來樂觀的人一直處於抑鬱之中。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通常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的,比如重大成功的欣喜若狂、失戀失親的悲痛、身臨險境的恐懼等。這時的情緒體驗是劇烈的,人的理智受到抑制,出現“意識狹窄”現象。如果此時個人的心境處於消極狀態,那么極有可能引發情緒化行為,即表現魯莽、激動等來發泄、緩解。
應激是人對某種意外的環境刺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通常伴隨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如肌肉緊張、血壓升高、心率加速等。應激情境下的行為反應是需要個人能力與之相匹配的,不然可能會因為嚴重的生理反應而導致適應性疾病。
分析
情緒對人的事業、生活與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不正常的情緒變化可能引起多種疾病,情緒控的人其實是在某種程度上的情緒不成熟的表現,導致情緒不穩定,長年從事心理諮詢的王浩平醫生研究後認為,情緒不穩定主要是因為自身的心理素質太差. 情緒化的人不僅造成心理上的創傷,還會影響工作和人際關係。感情用事就是在感情強烈衝動的情況下,做出的缺乏理智的行動。有些感情用事雖然沒有引起明顯的惡果,但可能挫傷別人的情感,成為以後的隱患。感情用事的人往往對人處事情緒化,言行都籠罩上強烈的感情色彩,不根據事理,不考慮實際可能,一廂情願而鑄成大錯。感情用事可能是一時的強烈刺激,引起激情衝動所為,但也有的人是對人持有偏見,缺乏實事求是的誠意,一遇牴觸便走極端,或硬拼蠻幹。易於衝動、憑感情用事的人,在性格上往往偏於情緒型。情緒型的人舉止受情緒左右,情緒不穩,易衝動,在情緒衝動的一剎那,理智引退,意志失控,憑感情用事。這種人常常因為感情用事而賭氣發恨,造成友誼的裂痕,造成交往的中斷或財物的損傷。事後冷靜下來也感到不值得,不應該,但又怕丟“面子”,不肯收回成言,經常處於內心矛盾衝突的痛苦之中.
特徵
行為的無理智性。人的行為應該是有目的、有計畫、有意識的外部活動。人區別於其它動物之一,就在於人的行為的理智性。但是,人的情緒化行為的一個重要特徵,往往缺乏這一點:不僅“跟著感覺走”,而且“跟著情緒走”。行為缺乏獨立思考,顯得不夠成熟,浮於表面,輕信他人,而且有時還依賴於他人。
行為的衝動性。人的行為本應受意志的控制聯繫,受意識能動地調節支配。但是,人的情緒化行為反映了意志控制力的薄弱,顯得衝動。一遇什麼不順意的或不稱心的事,就象一個打足了氣的球一樣,立即爆發出來。帶有情緒化行為的衝動,看起來力量很強,然而不能持續很長的時間,緊張性一釋放,衝動性行為就結束了。這種衝動性行為往往帶來某種破壞性後果。
行為的情景性。它的顯著特點是為生活環境中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刺激所左右。滿足自己需要的刺激一出現,就顯得非常高興;一旦發現滿足不了,就會異常地憤怒。因此,這種行為就顯得簡單、原始,比較低級。如果他人故意地製造一個情景,那么,一些人就會按照他人預計的方式行動,就會上當受騙。
行為的不穩定性、多變性。人的行為總有一定的傾向性,而且這種傾向性一經形成,會顯得非常穩定。但是,人的情緒化行為卻具有多變、不穩定的特點。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
行為的攻擊性。這類人忍受挫折的能力相當低的,很容易將自己受到挫折產生的憤怒情緒表現出來,向他人進攻。這種攻擊,不一定以身體的力量方式出現,也可以語言或表情的方式出現:如不明不白地諷刺挖苦他人,在臉色上給他人難堪和下不了台等。
多運動,儘量不生氣。 遇到情緒波動時深呼吸,不要在激動時作出任何不理智的決定。
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能力是指你對情緒的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
在這裡,問渠心理網整理了一下,情緒管理能力的幾個方面:
一、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
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和心理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覺能力。 自我覺察,即當自己某種情緒剛一出現時便能夠察覺,它是情緒智力的核心能力。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夠監控自己的情緒以及對經常變化的情緒狀態的直覺,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領悟力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對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或者說不認識自己的真實的情緒感受的話,就容易聽憑自己的情緒任意擺布,以至於做出許多甚遺憾的事情來。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認識你自己”,其實道出了情緒智力的核心與實質。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現,人們在處理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時風格各異,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哪種風格的人。
二、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
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緒活動以及抑制情緒衝動的能力。情緒的調控能力是建立在對情緒狀態的自我覺知的基礎上的,是指一個人如何有效地擺脫焦慮、沮喪、激動、憤怒或煩惱等因為失敗或不順利而產生的消極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當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低下時,就會使自己總是處於痛苦的情緒旋渦中;反之,則可以從情感的挫折或失敗中迅速調整、控制並且擺脫而重整旗鼓。
三、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
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是指引導或推動自己去達到預定目的的情緒傾向的能力,也就是一種自我指導能力。它是要求一個人為服從自己的某種目標而產生、調動與指揮自己情緒的能力。一個人做任何事情要成功的話,就要集中注意力,就要學會自我激勵、自我把握,盡力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潛力,這就需要具備對情緒的自我調節與控制,能夠對自己的需要延遲滿足,能夠壓抑自己的某種情緒衝動。
四、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能力
這種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是所謂同理心,亦即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構想。愈具同理心的人,愈容易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愈能覺察他人的情感狀態。
五、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處理人際關係的協調能力是指善於調節與控制他人情緒反應,並能夠使他人產生自己所期待的反應的能力。 一般來說,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一個人是否被社會接納與受歡迎的基礎。在處理人際關係過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確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情緒情感,因為,一個人的情緒表現會對接受者即刻產生影響。如果你發出的情緒信息能夠感染和影響對方的話,那么,人際交往就會順利進行並且深入發展。當然,在交往過程中,自己要能夠很好地調節與控制住情緒,所有這些都需要人際交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