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園區綠化,園內景觀,一號圩,二號圩,三號圩,四號圩,五號圩,六號圩,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公園園址原系玄武湖的一部分,後因湖床淤塞而成農田,1952 年玄武湖實施工賑浚湖,此處又成為浚湖棄土區。
1964年於此栽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贈花木並布置山石,因而時稱中朝友誼園。其後,又於此辟苗圃。
1975年,南京市園林處在此籌建百草園,種植許多名貴的中草藥,隸屬於南京苗圃管理處。
1982年苗圃管理處和花木公司合併,百草園隸屬於新組建的花木公司,並更名為園林藥物園,次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1983年10月1日對外開放。1987年園林科研所從古林公園遷至藥物園。藥物園又成為科研所下屬單位。
藥物園以植物造景為主體,以當地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為主要造景材料,它集觀賞價值與實用價值為一體,經過巧妙的園林設計,成為一座名品薈萃的觀賞園林。當時園中還置有李時珍和《本草綱目》雕塑。隨著人們文化、娛樂品位的不斷提高,1993年藥物園更名情侶園。站在情侶園舉目遠望,東有巍巍鐘山,南有雞鳴寺藥師佛塔和九華玄奘塔,蜿蜒的明城牆沿著玄武湖向西而去,一幅“千頃湖光涵塔影,十分山色擁亭台”的美景展現在眼前。在此觀光遊覽既可增長藥物知識,更能飽賞自然優美的園林風光。
園區綠化
園林藥物園蔓園及藥用花徑區,1984年獲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園林設計獎。1985年又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情侶園外借紫金山玄武湖之美景,內有流水迴旋、小橋曲徑、綠樹藤蔓、以青草奇葩,景色樸野清幽。真可謂湖光山色,如詩如畫。
全園以植物造景為主體,以當地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為主要造景材料,凡140餘科900餘種,參照自然群體結構,採取繁花地被植物、花灌木、喬木、藤蔓組成地帶型多層次光利用結構,少量點綴建築物與散點理石,借景湖山以及人文特點造景,突出南京地方特色和文化傳統。在園景空間境域組織和劃分上,利用曲折迴繞的小河、阜障與常綠樹群來組織景區,然後在局部地形與功能的綜合條件下確定意境單元。各單元大體上用專類栽培或專題栽培方式,形成大片段預告塊,大型樹群、花林,如蔓園、木蘭園、蓼嶼、牡丹島等。
園內景觀
全園以水系自然分割為6個小洲渚景區,通常稱為“圩”。自北入口起,沿主幹道順序為一、二、三、四、五、六號圩。
一號圩
一號圩即蔓園,為藤蔓藥用植物品種專類園,面積1.18公頃,布局上套用藤蔓植物生態習性,結合園藝技法,體現自然樸野、清幽瀟灑的總體風格。舉凡疏林、樹叢、孤立樹、山石、牆面都成為藤蔓吸附攀援的支架,橋樑也成為“引蔓通津”途徑,以降低構築氣氛,採取花開在葉下者設架引爬,花開在葉上者則作地被用,增進自然野趣。景區有蓼嶼、芳林長春、藤蔓標本架、蔓園小築等4景點,入口兩側圍籬配植金櫻子,具觀葉、花、果功效。
“蓼嶼”系北入口西側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以秋意為主,取宋代張呆卿“蓼嶼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之詞意。水邊植蓼科的各種野生蓼和拳參,島中心以山石組成高植壇攀緣著何首烏、常春藤、爬牆虎和枸杞,其間配植若干羅漢松、桃葉珊湖、雞爪槭與紅楓等花木,以加強秋意併兼顧其他季相要求,地面鋪植小蓼花,秋季粉紅成片,池水中叢植睡蓮,入口東側為面積77平方米之園林小品建築,藤架遮蔭,假茅草屋面與蓼嶼成對景。
“芳林長春”位於景區東部,為銀杏疏林草地區。樹幹絡石攀附,林下長春蔓作地被,陽處為天鵝絨草坪,絡石、長青蔓終年常綠,各開白花與紫花,銀杏金風葉黃,也有春初柔綠組成季相色彩交迭。
“藤蔓標本區”位於景區西部,與玄武湖翠洲大門隔水相對,為兩段弧形漏花垣,攀援著南北五味子、扶芳藤、五葉木通、常春油麻藤、枸杞、金銀花等10餘種藥用藤本植物。中間為天鵝絨草坪,配植桂花、四季青、香樟、泡桐、凌霄。
“蔓園小築”位於景區南部,為科普活動休息場所,面積220平方米。葦草卷棚屋面,大玻璃窗,素雅明淨,前臨荷池,後築花壇,窗景幽遠,冬夏異趣。其東側有一弧頂花架,系觀賞五葉木通處。
二號圩
二號圩即藥物花徑區,面積2.57公頃,有兩條路與蔓園相通。花徑是分散在盛花葯物地被中之林蔭小路網,即迴環起伏,任意東西的“訪花蝶徑”的簡稱。由小蹊詞意、蝶徑區、野花繡地、樟蔭台、木瓜專類園和棕櫚片等6個意境單元組成,這6單元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貫通成整體。
“小蹊詞意”位於花徑區東北側,東為毛竹林,西為小河,河架條石小平橋與蔓園相通,隔岸是水杉、金錢松疏林,竹林下石蒜為地被,雜以草花,正切合“平岸小橋乾嶂抱。揉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輕風掃”之詞意。
“蝶徑區”,位於花徑區東部阜嶂地帶。阜嶂頂部由松、檜、冷杉組成常綠背景,略低平處為巨紫荊、七葉樹、泡桐等片狀混交林。下植杜鵑類及橙木、芫花花灌木,地被為麥冬、石蒜、酢漿草等片狀混栽。林下花間布置小路網——“蝶徑”以形成阜嶂東側的幽閉景觀。在金錢松林與水杉林間,有一片小小的辛夷花塢,配植著厚朴、凹葉厚朴、玉蘭、廣玉蘭、含笑等木蘭科花木,主幹道經其西側,以“引蔓橋”連線蔓園。
“野花繡地”位於引蔓橋西南,以馬蘭頭鋪地為主體,西有龍柏、鹿角柏樹叢,以花緣連線,南有銀杏林地被為紫萼、萬年青,東有月月紅花叢,西臨湖,有豐花小月季。其南接樟蔭台景區。
“樟蔭台”以3株古老的樟樹為主體,樟樹圍抱,樹冠覆蓋約200平方米清涼天地。片石為地坪,因地勢分高低台,散點理石作邊緣兼顧坐憩納涼與對弈之用,射干、紅根為地被。
“木瓜專類園”位於蝶徑西樟蔭台南,主幹道兩側。東側為亞喬木型成疏林狀的木瓜林,西側為大灌木型的宣木瓜和各類海棠,皆以紅花酢漿草為地被,互為襯景。
“棕櫚片”位於西南角小河入湖處,兩面臨水,水面開闊。“棕櫚葉顫水風涼”,是湖岸消夏休憩佳處,林下用野生蛇莓為地被。
三號圩
三號圩亦以植物為造景素材,體現自然樸野清幽的特色。包括櫻花道、楓楊鳶尾林、紫藤花架、茶花園、鴛鴦竹樓、睡蓮亭諸多景點內容。櫻花沿主幹道而植,但不拘泥於一般行道樹的栽植方式,或對植、或群植成林、或孤植為景。林下鋪紅花酢漿草、麥冬為地被,倍顯櫻花脫俗之清姿。品種分單瓣的日本櫻花和重瓣的晚櫻兩類,花期相接,花開燦若雲霞。主幹道西側為草坪和高大的楓楊林,林外側為湖面,楓楊林下鳶尾類植物及湖面蓮花形成陰濕環境中的自然植物群落,樹際線優美,構築出一片清涼的休憩天地。臨湖荷田之中有一小巧玲瓏的四柱小圓亭,外觀樸素,亭座處理成五個花瓣形,遠遠看去,整個亭子如冉冉盛開的睡蓮,亭中立漢白玉雕送子觀音,端莊美麗,神態慈悲。楓楊林北接棕櫚林,規整叢植,形成近景。紫藤花架南依棕林西依荷塘而建,體量頗大,形態優美。架中植數株古老紫藤及銀藤。花開串串,綴滿架垣,如無數銀鈴、紫鈴。棕櫚林與櫻花林之間以一大片草坪過渡,構成明暗對比。
主幹道東側系茶花專題園。山茶科的三類12型茶花品種一應俱全。諸如貴妃出浴、十八學士等名貴品種也囊括其中。此外還植有油茶、茶梅等類茶花。櫻花、玉蘭等傳統觀賞花木點綴其中,豐富了茶園東面的景觀層次,更具色彩與季相的變化。茶園東南邊緣叢植楓香、枇杷、楊梅、衛矛及大片竹林,成為茶花盛放時絕佳的背景,同時使三、四號洲渚景色自然過渡和銜接,東北隅有鴛鴦竹樓。
四號圩
四號圩原系藥用花卉之海洋,1993年闢為婚禮攝像系列服務區。本圩中為乎坦的大草坪,東側與南側為起伏的山丘,西為一湖碧水,湖面有山石小島。有拱橋與十里長堤相通,是情侶園的西出入口,本景區內有教堂、牡丹島、芍藥塢、鳶尾園等景點。帶紫藤廊架的票房與拱橋自成一景。舉目眺望,東有巍巍紫金山,南有雞鳴寺藥師塔、九華山玄奘舍利塔及蜿蜒盤桓的明代古城牆。景色優美,系婚禮攝像攝影佳處。
“教堂”依東側香榧山而建,占地約150平方米,供舉行西式婚禮使用。內設牧師主婚、放飛雙鴿、喝交杯酒、浪漫鞦韆及中式的抬花轎等內容,倍受歡迎。教堂前草坪約5000平方米,有西式花壇按規則式布置,既開闊、明朗,又優美、典雅。西出入口廣場設愛神鵰塑與噴泉。“牡丹島”由湖石堆砌,山石間植有40餘種牡丹,不乏魏紫、姚黃、趙粉等名貴品種。配植黑松、紅楓,高處一座紅色圓頂小雙亭掩映在樹叢中。島以曲堤平橋與陸地聯接,宛如蓬萊瀛洲。“芍藥塢”位於南側山坡地帶,綿延成片,約3000餘株,與牡丹島之牡丹遙相呼應。“鳶尾園”又稱中日友好鳶尾園,1993年建成。植有日本友人相贈的鳶尾類花卉約200餘品種。分溪蓀、花菖蒲和燕子花三類。春夏之際,繁花點點,似萬千彩蝶飛舞。東側山丘以香榧、杜仲為林,山林後是溫室花卉花房及草花圃。
五號圩
五號圩原系科研所高山藥用植物引種馴化基地,引來高海拔地區藥草在此安家,現逐漸搬遷,擬籌建歐式公園。
六號圩
六號圩是花卉生產區,有露天花圃和面積5450平方米大型自控溫室。1988年起掛“金薔薇鮮花工廠”的牌子,為市場提供切花和盆栽花卉。
交通信息
公交2路、24路、40路、45路、93路、308路等到鎖金村站下。
南京捷運3號線到南京林業大學·新莊站下2號口出
情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