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綜合徵,是指在秋天因景色蕭瑟而使人產生的淒涼、苦悶之感,甚至焦慮、抑鬱情緒。入秋要注意調適心情,謹防“悲秋綜合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悲秋綜合徵
- 表現:情緒低落、憂傷、悲觀等
- 易患人群:女性
- 年齡集中:20歲至50歲之間
- 原因:對氣溫敏感的人
簡介,表現,易患人群,原因,預防,治療,
簡介
換季是人們的身體對氣候最敏感的時候,鬱悶的心情也容易趁虛而入。秋天來臨,草葉飄零,容易讓人產生蕭瑟、淒涼之感,人體生物鐘也因不適應日照時間長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進而使得情緒與精神狀態受到影響,“心理亞健康”一觸即發,甚至出現焦慮、抑鬱,患上“悲秋綜合徵”。
調查顯示,約高達38%的抑鬱症患者,會在秋冬季抑鬱發作,秋季的自殺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會在秋天有抑鬱情緒的體驗,這就是中國常說的“悲秋”。
表現
1、情緒低落、憂傷、悲觀。
2、食慾和睡眠質量下降。
易患人群
患上“悲秋病”的往往是一些平素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群,常年在室內工作、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鍊的腦力勞動者,女性患者較多,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至50歲之間。
原因
1、對氣溫敏感的人,對其他很多外在變化都比較情緒化和敏感,比如看到秋天的落葉,秋風蕭瑟景像,會產生負面情緒;
2、轉換季節會導致人體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出現情緒和精神狀態的紊亂失常。
3、無論抑鬱情緒、抑鬱狀態、抑鬱症還是抑鬱性神經症等等,我們可以將他們看成是“心理感冒”,在現代社會中有發病增高的趨勢,在環境改變、壓力增大、遭遇挫折等外因的作用下,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又不善於調整心態,不主動調整情緒,就常常容易出現抑鬱。
預防
1、心理調節: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
2、改善營養:儘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量,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
3、充足睡眠:每天儘量爭取在晚上10點前入睡;要早睡早起;中午適當小睡10到20分鐘。
4、情感宣洩:多結交朋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裡話。 5、參加鍛鍊:體育鍛鍊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較適宜的運動項目有慢跑、戶外散步、跳舞、游泳、練太極拳等。
無論生活、工作還是學習中的挫折和種種不愉快是可以克服的,歡樂是自己體驗的,良好的情緒是自我創造的,而這一切的關鍵是需要人的主動參與,進行積極有效的自我認知矯正、自我心態調整、自我行為矯正等,主動地接受現實、適應環境,善於擺脫困境、勇於戰勝困難,則每一個人都會戰勝它。
治療
1、輕中度抑鬱,可以藉助常喝花茶、常飲麥片粥等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