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經典系列01:恐懼

悅經典系列01:恐懼

《悅經典系列01:恐懼》是2013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蒂芬•茨威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悅經典系列01:恐懼
  • 作者:史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 譯者:韓耀成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1日
  • 頁數:211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61360187
  • 外文名:Fear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序言,

內容簡介

除歌德外中譯本最多的德語作家,心理描摹大師史蒂芬·茨威格,最值得珍藏的經典中篇全收錄。富有高貴的律師之妻伊蕾娜與一位年輕的鋼琴家發生了婚外情。某天,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詐。害怕醜聞的曝光,擔心失去富有的生活與高貴的地位,她的生活從此陷入了無邊的恐懼之中……
探索女性終極心靈之謎
謳歌人類情感至高奇蹟
史蒂芬·茨威格最值得珍藏的經典中篇全收錄,名家名作名譯共同奉獻的權威版本。從內容到裝幀都極盡考究,是所有喜愛茨威格小說的讀者不容錯過的經典收藏版本。 包括《恐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圖書目錄

恐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個小時

作者簡介

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
茨威格擅長細緻的心理描寫,善於對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奇特命運以及個人遭際與心靈進行熱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範圍都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短篇小說家之一。代表作有《恐懼》《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看不見的收藏》等。 譯者簡介:
韓耀成 ,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人民畫報》德文版負責人,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外國文學評論》常務副主編等職。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編審。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寫有翻譯了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卡夫卡的《城堡》、布萊德爾的《埃布羅河上的遭遇戰》、茨威格小說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博歇特的《蒲公英》等;主編或編選的作品有《外國爭議作家·作品大觀》、《世界心理小說名著選·德語國家部分》、《世界短篇小說精品文庫·德語國家卷》等多種。
沈錫良,畢業於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獲文學士學位。曾在多個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擔任科技德語口筆譯工作。副譯審。中國民主建國會成員。
沈錫良系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自1990年開始在《譯林》、《當代外國文學》、《外國文藝》、《文匯報》、《青年參考》、《上海譯報》等報刊雜誌發表譯作百餘篇,計30餘萬字。其中多篇被《讀者》、《青年文摘》等轉載,或被入選多種文集。迄今已在海峽兩岸三地出版《精神療法》(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著)、《大賭局》(瑞士小說家克洛德·庫埃尼著)《今天我不願面對自己》(赫塔·米勒)等譯著20餘部。

媒體推薦

富有高貴的律師之妻伊蕾娜與一位年輕的鋼琴家發生了婚外情。某天,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詐。害怕醜聞的曝光,擔心失去富有的生活與高貴的地位,她的生活從此陷入了無邊的恐懼之中……
——《恐懼》
女人初遇男人的時候,她13歲,他23歲。18年後,他對於她是一生的摯愛,而她對於他只是一個陌生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C太太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在蒙特卡羅的賭場裡因為一雙年輕人的手而義無反顧地投身而入。二十四小時完全可能決定一個女人的命運。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序言

譯 者 序
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曾說:“作為一個奧地利人、猶太人、作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恰好站在地震帶上。” 而這個“地震最劇烈的地方”就是德國和奧地利。作家生活在19世紀末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這個命途多舛的時代、動盪不安的世界,給他的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親歷了革命、饑饉、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時疫疾病和政治流亡……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與夫人洛蒂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近郊彼德羅保利斯的寓所,以極其理智和平靜的方式,有尊嚴地結束了寶貴的生命,以此來對滅絕人性的法西斯表示抗議。
茨威格是一位心理現實主義大師。尼采哲學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對他的創作有很大影響,他的小說幾乎都是心理小說。
人的心理是一個值得開墾的廣闊領域。丹麥批評家勃蘭兌斯說:“人心並不是平靜的池塘,並不是牧歌式的林間湖泊。它是一片海洋,裡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 茨威格就是這片心靈海洋的不知疲倦的勇敢探險者。他認為:“內心的無限,靈魂的宇宙還為藝術打開了取之不盡的領域。對靈魂的發現,對自我的認識,將成為我們——變得智慧的人類——將來越來越大膽地破解又無法最終解開的課題。” 茨威格對心理問題有著特殊的偏愛,謎一樣的心理活動對他具有難以抑制的誘惑。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人類心理活動的奧秘,熱衷於對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其中弗洛伊德學說對他的影響是一個重要因素。弗洛伊德是茨威格最親密的朋友之一。茨威格十分推崇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認為它向人們指出了進入人的靈魂、探索人的深層心理之路。
這次上海雅眾策劃,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了兩本茨威格小說集:《恐懼》和《象棋的故事》
該作品名德文原意為《西洋棋的故事》,考慮到《象棋的故事》這一譯名流傳已廣,國內讀者也已經耳熟能詳,故本書採用後者。。這兩本茨威格小說集不僅充分凸顯了雅眾“以女性文學兼具人文關懷的作品為主”的出版方向,而且涵蓋了茨威格作品的基本主題和特色。《恐懼》所收的三篇都是描寫激情和情慾的女性小說;《象棋的故事》所收的八篇主題多元:描寫青少年青春期心理、表現激情與情慾、歌頌堅貞愛情、針砭時弊與揭露納粹罪行。雅眾獨到的見解和眼光令人刮目相看,套用時下流行的“銳說”、“銳評”之謂,雅眾的這種銳意進取的編輯風格,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銳編” 。
茨威格的小說最引人注目的主題,一是對激情的揭示和對女性心理的出色描繪,二是對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的關注。
茨威格的小說絕大多數都寫到激情的遭遇,這種激情帶有深深的精神分析的印記。在他的筆下,激情就是潛意識中的原始欲望,也就是本能衝動,是潛意識中釋放出來的“力必多”。茨威格喜歡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燭幽洞微,去發掘人物內心最隱秘的角落。小說中的主人公往往受到激情、情慾的煎熬和驅使,一輩子都在啜飲潛意識中激情、情慾所釀成的苦酒,有的還導致悲劇性的後果。茨威格的心理分析小說像是精確的心電圖,記錄著主人公心靈顫動的曲線。小說的主人公大多是一些抵抗不住命運擺布的人物,作家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本能衝動對主人公行為方式的支配作用,以及對其命運的決定性影響。
茨威格是位善於洞察和表現女性內心活動的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堪稱獨步。《恐懼》所收的三篇都是激情、情慾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是茨威格兩篇最為著名的膾炙人口之作,最典型地呈現出了作家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色,弗洛伊德的影響也最為明顯。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那位陌生女子身上所煥發出的激情,就是本我或潛意識中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本能欲望和衝動。女主人公的信寫得纏綿悱惻,情意繾綣,如訴如怨,袒露了一個女子最隱秘的心理活動。這篇巧妙地安排在兩性關係上的小說,把愛情寫得如此純潔和崇高,不但彰顯出茨威格高超的寫作技巧,也反映出作家純清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情操,難怪我國作家劉白羽讀後禁不住驚呼:“真是一部驚人的傑作!”高爾基在談到這篇小說時動情地說,作品“以其驚人的誠摯語調,對女人超人的溫存、主題的獨創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藝術家才具有的奇異表現力,使我深為震動……由於對女主人公的同情,由於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動得難以自制,我竟毫不感到羞恥地哭了起來。”《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女主人公C夫人在情慾的驅使下,對賭徒的一時委身轉變為真誠的愛,她願意拋棄一切,追隨所愛的人走向天涯海角。誰知她的無私奉獻換來的卻是賭徒的辱罵。這二十四小時的經歷像夢魘一樣壓在她的心頭,使她的後半生一直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小說對潛意識心理的描寫令人嘆為觀止。高爾基認為《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比茨威格的其他中短篇“更見匠心”,並稱茨威格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來描寫婦女”。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小說的主要特點除了心理描寫外,還有不同凡響的細部特寫,尤其是對賭徒的手部下意識動作的描寫,更是精彩絕倫。茨威格將這位年輕賭徒的全部激情都聚焦在他的這雙手上,刻畫得惟妙惟肖,卓犖觀群,成了世界文學史上最精彩的亮點之一。故事的主角,一位滿頭銀髮、嫻靜高雅的六十七歲英國貴婦,二十年前在蒙特卡洛的賭場被賭徒的這雙手所迷住,演繹出二十四小時之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盪氣迴腸的故事。弗洛伊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弒父》的文章中,論述了茨威格對賭徒這雙手的描寫,並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作出闡釋,認為小說中賭癮是手淫的替代物,C夫人等同於母親。年輕賭徒幻想:倘若母親得知手淫會帶給他很大危害,她一定會讓我在她身上獲得種種溫存,以救我於危境之中的。而母親則將愛情無意識地轉移到兒子身上,在這個未設防的地方,命運將她攫住了。儘管我們可以不認同弗洛伊德的分析,但他的這篇文章無疑為茨威格這篇小說之聞名於世給力不小。
《恐懼》也是激情和情慾小說,以引人入勝的心理描寫著稱。女主人公伊蕾娜紅杏出牆,遭人跟蹤和敲詐,過了一段提心弔膽的日子,精神瀕於崩潰,最後丈夫原諒了她,對她更加溫柔體貼。《朦朧夜》《月光巷》和《里昂的婚禮》也是同一主題。茨威格寫激情、情慾的女性小說還有很多,難怪很多評論家驚嘆,茨威格“對女性心理的分析,已經近乎走火入魔”。但是茨威格寫激情衝動的不僅在女性小說,在一些以男性為主人公的作品中,同樣也有瞬間爆發的激情遭遇,《森林上空的那顆星》中,那位飯店跑堂的臥軌殉情就是一例。《象棋的故事》中的B博士在下棋過程中下意識哆嗦的雙手和忘我的神情就是身上激情瞬間被激發出來的表現。由此可見,這些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耽於某種思想的偏執狂。茨威格坦言:“我平生對患有各種偏執狂的人,一個心眼兒到底的人最有興趣,因為一個人知識面越是有限,他離無限就越近;正是那些表面上看來對世界不聞不問的人,在用他們的特殊材料像螞蟻一樣建造一個奇特的、獨一無二的微縮世界。”(《象棋的故事》)
關注少男少女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心理,是茨威格小說的另一個重要主題。青春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重要驛站。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他們的心理最為敏感,對成人世界,尤其是對兩性關係懷著恐懼、羞澀與好奇。在作家眼裡,兒童、少年朦朧的性意識覺醒似乎是他們必行的“成人禮”,有了“初次經歷”和對“灼人的秘密”的追蹤和探索,青少年們打開了感情世界的大門。《朦朧夜》《家庭女教師》和《夏天的故事》等描寫的都是少男少女青春萌發期的內心情感和心理、生理的變化。在世界文學史上,像茨威格這樣對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給予那么大關注的作家還不多見。茨威格這一題材的小說大多寫於上世紀20年代以前,這恐怕與當時奧地利的社會環境不無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他們內心騷動不安,會對兩性問題感到神秘好奇完全是正常現象。社會和學校應該通過性啟蒙教育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奧地利,人們都小心翼翼地迴避性的問題,認為它是造成不安定的因素,有悖於當時的倫理道德。青年男女很少有無拘無束的真誠關係,他們的正常交往也受到社會道德規範的種種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茨威格對青春期青少年心理所作的細緻入微的研究和真實生動的描繪,不啻是對當時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和奧地利學校教育的有力批判,是對家庭、學校和社會忽視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嚴肅控訴。
由於茨威格的作品表現的大多是激情、情慾及其後果,往往給人以游離於時代、社會之外的印象,但是他也創作了一批直面現實、針砭時弊、反戰、揭露和批判納粹罪行的作品,而且寫得極其深刻,精彩感人,如《象棋的故事》《看不見的收藏》《日內瓦河畔的插曲》《巧識新藝》《書商門德爾》和《桎梏》等。
《看不見的收藏》是一篇針砭時弊的小說,真實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食品匱乏、饑饉嚴重、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社會情況。酷愛藝術的老林務官傾其所有,逐年收藏了一批藝術珍品。後來,他的眼睛瞎了,在戰後饑荒年代,為了活命,他的家人只得瞞著老人出賣這些價值連城的藏品。雖然每件珍品能賣得一筆巨款,但在貨幣貶值的年代,賣得的巨款轉瞬就變成了一堆廢紙。這些描寫是當時德國社會情況的真實寫照。對於人民的苦難,茨威格充滿了同情和愛心,這篇小說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象棋的故事》完成於1942年初,作家自殺前不久。小說抨擊納粹對人們殘酷的精神迫害。茨威格,這位視精神勞動為世上最珍貴財富的詩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筆耕不輟,完成了這部晚年傑作《象棋的故事》以及自傳《昨日的世界》和其他作品。《象棋的故事》中心理描寫極其深刻,情節跌宕起伏,具有強烈的震撼力,拿起它,就想一口氣讀完。為了創作這篇小說,茨威格專門買了一本西洋棋棋譜來研習,並和夫人一起按棋譜上的名局擺棋。他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與19世紀司湯達、巴爾扎克、福樓拜和托爾斯泰等批判現實主義大師不同,茨威格對自己筆下的人物不是無情揭露,殘酷解剖,而是懷著巨大的同情、溫馨的包容與愛心,敘說人物的遭遇和不幸。對律師的妻子伊蕾娜和年輕的鋼琴家發生的婚外情,非但沒有“圍觀”,還給予了溫馨的諒解(《恐懼》);那位滿頭銀髮的C夫人當年委身於賭徒,還遭到辱罵的痛苦經歷,絲毫沒有加以恥笑和鄙視,還賦予她的行為以高尚的動機,對她的所作所為給予了真誠的理解和同情(《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飯店跑堂對伯爵夫人一見鐘情,竟以殉情來了卻自己無法實現的心愿,作家並沒有嘲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是對他表示同情和惋惜(《森林上空的那顆星》);《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作家把無私奉獻的愛、堅韌不拔的品性、不卑不亢的自尊等這些人類的美德都賦予了這位陌生女子,以此來與“上等人”的生活空虛和道德敗壞相對照……這樣的例子在茨威格的作品中俯拾皆是。茨威格始終堅持人道主義理想,對人,特別是對“小人物”、弱者、婦女,以及心靈上備受痛苦煎熬的人給予同情和愛心,對主人公的遭遇和不幸,對他們人性的缺憾與弱點給予真誠的諒解和寬容。
茨威格的作品,語言富於音樂性和韻律美,結構精巧,故事引人入勝,情節發展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想,心理描寫和分析極為細緻,景物描繪十分出色,擅長“戲中戲”的技巧,讀後能給我們留下雋永的回味。這一切使他成為世上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他的這些藝術特色也很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習慣,所以在我國,“茨威格熱”一直經久不衰。
韓耀成
2012年8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