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爾達什(csárdás,匈;Czardas,德)一譯查爾達什。匈牙利的一種民間舞蹈。出現於十九世紀中葉。其音樂和舞蹈由兩個部分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恰爾達什
- 德語:Czardas
- 類別:匈牙利的一種民間舞蹈
- 匈語:csárdás
簡介,詳細介紹,
簡介
前半部分稱為“拉紹”(lassau,意為緩慢),四二拍或者四八拍,速度緩慢;後半部分稱為“弗里斯”(friss,意為新鮮),四二拍,速度迅急而氣氛熱烈,用以伴奏男女雙人舞。如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
詳細介紹
由17世紀的韋爾本科什(verbun-kos,募兵舞)發展而來。csr-ds一詞,原意為匈牙利平原道路兩旁的小酒館,是農民經常跳舞聚會的活動場所,這種農民的舞蹈被貴族階層貶稱為恰爾達什。這個名稱大約從1840年起在匈牙利社會流傳開來,但舞蹈的根源卻要早得多。有人認為恰爾達什源於韋爾本科什和一種被稱為韋傑什?波羅什的對舞;還有人認為它是由波希米亞傳入匈牙利的。在捷匈邊境地區,這種舞蹈也非常流行恰爾達什通常分為兩部分:慢板“拉舒”,快板“弗里斯”,兩部分交替進行,由舞蹈者給樂隊一個明顯的信號來指揮舞段的轉換。舞伴面對面站立,男伴雙手抱著女伴的腰部,女伴雙手放在男伴肩上,基本的動作是兩腳交替向兩側做滑步;但技藝高超的舞蹈者常常即興地表演出許多高難的舞步,這種即興舞蹈導致許多變體的產生,甚至每個村鎮都有自己獨特的恰爾達什。舞蹈由一個吉卜賽小樂隊伴奏,第一小提琴手用他的琴聲指揮樂隊,激勵舞者,直至達到狂熱的程度;緊接著又奏起緩慢的悲歌,引導舞者恢復平靜。經過改編的恰爾達什曾是19世紀在上流社會流行的一種舞會舞蹈。它也被改編為性格舞,出現在芭蕾或歌劇作品中。作曲家F.李斯特、F.舒伯特均作有恰爾達什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