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痔

息肉痔,中醫病名。是直腸內的贅生物,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表現是腫物蒂小質嫩,其色鮮紅,便後出血。臨床可分為單發和多發兩種,前者多見於兒童,後者多見於青壯年,如果很多息肉積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腸者稱息肉病,多為惡性。部分患者可以發生癌變,尤以多發性息肉惡性變較多。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息肉痣
  • 發病部位:直腸
  • 多發群體:兒童、青壯年
  • 疾病分類:外科—良性腫瘤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

名詞解釋

息肉痔是指直腸內的贅生物,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表現是腫物蒂小質嫩,其色鮮紅,便後出血。臨床可分為單發和多發兩種,前者多見於兒童,後者多見於青壯年。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直腸、結腸息肉基本相同。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濕熱下注大腸,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2—8歲的幼兒發生息肉多為單發;成年人尤其是50歲以上者出現息肉,多為結腸、直腸腺瘤,常為多發。
2.臨床上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不同而症狀各異。位置較高的小息肉一般無症狀。低位帶蒂息肉,大便時可脫出肛外,小的能自行還納,大的需用手推回。多發性息肉常伴腹痛、大便帶血或血液與粘液相混。

病證鑑別

1.息肉痔與直腸癌
直腸癌早期為大便帶血、血色暗紅或血與粘液相混,繼則大便習慣改變、便意頻繁、大便變形。直腸指檢或鏡檢可發現凹凸不平的腫塊,觸之質地堅硬不移。組織活檢有助診斷。
2.息肉痔與肛乳頭肥大
肛乳頭肥大發生在齒線處,肛乳頭因慢性炎症而肥大,常為單發、無蒂、無大便出血,活檢可以明確診斷。

相關檢查

診斷本病還可依據肛門指檢:可摸到位置較低的息肉,質地柔軟,帶蒂,活動度大。查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能更清楚發現息肉的數目、大小及表面情況。查病理切片可以明確息肉是良性還是惡性。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本病以外治為主,伴出血或其他兼症者或多發性息肉者可套用內治法治療。

證治分類

1.熱傷腸絡證
主證:大便帶血或滴血,色鮮紅,息肉表面糜爛充血或有滲血,大便時脫出或不脫出肛外;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涼血。
代表方:涼血地黃湯加減。
常用藥:黃柏、知母、青皮、 槐子、熟地黃、 當歸。
2.濕熱下注證
主證:大便帶血,血與粘液相混,大便時腫物脫出,肛門墜脹或腹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或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
代表方:革蘚滲濕湯加減。
常用藥:革蘚苡、仁丹皮、黃柏、赤苓、澤瀉、通草、滑石。

其他療法

1.注射療法:適應證適用於小兒無蒂息肉。
2.結紮療法:適應證適用於低位息肉。
3.電烙法:適應證適用於較高位的息肉。
4.腸切除術:適用於高位多發性腺瘤。必要時可考慮作腸段切除術。 

轉歸預後

本病若早期診斷,正氣較強,病情輕者,一般預後良好。若病情重者,正氣較虛弱,拖延治療,部分患者可發生癌變,尤以多發性息肉惡性變較多。

預防調護

1.及時治療相關疾病,如慢性腸炎、肛竇炎、內外痔等。
2.保持肛周清潔衛生,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