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教育志

息烽教育志

《息烽教育志》是一本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息烽教育志
  • 作者: 貴陽市息烽縣教育局
  • 出版社: 貴陽市息烽縣教育局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14-1998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息烽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國小教育、中學教育、民族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機構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息烽縣教育志
息烽縣教育志
圖片
息烽縣教育局辦公大樓
息烽縣第一所完全中學——息熄中學
息烽縣職業教育中心
1999年5月,國家貧困地區義教工程工作會議在息烽召開現場會,23個省、市與會代表在教育部、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帶領下考察息烽義敦工程,圖為代表團參觀息烽縣義教工程展覽。
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項目學校——新蘿國小
息烽縣新世紀學校
1987年3月,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視察息烽縣職業學校。
1999年5月全國貧困地區義教工程工作會議召開前夕,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組成的義教工程管理組、專家組劍息烽義教工程項目學校檢查,圖中前排左起第二人為教育部財政司副司長許琳(女),右起第一人為財政部公共支出司副司長李林池。
1996年新華社副社長夏贊忠接待息烽貧困學生赴京過六·一兒童節的代表。
1998年,中共息烽縣委書記李忠深入息烽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勉勵學生髮奮自強,好好學習。
1999年中共息烽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長發和縣級各部門有關負責人到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並與學生們歡度六·一兒童節。
息烽縣教育志有關編修人員合影
國家義教工程項目學校——永靖國小教學樓
永靖國小舊貌
國家義教工程項目學校—溫泉中學教學樓
國家義教工程項目學校——底寨國小校貌
底寨國小教學樓
底寨國小舊貌
高豐國小
高豐國小舊貌
青山國小
青山國小舊貌
高豐國小廁所
新場國小
新場國小舊貌
息烽中學七層高的實驗大樓正在興建中
息烽縣武術學校
息烽縣永生私立中學
黑神廟中學教學樓
底寨中學教學樓
底寨中學舊貌
息烽磷化工子弟學校
向陽希望國小大門
向陽希望國小落成典禮
向陽希望國小捐建碑記
香港九龍慶委會暨尖沙嘴街坊福利會捐建貴州希望國小考查團到息烽考察捐資。
初慧希望國小落成典禮
居築鄉人周通武為家鄉捐建的黑神廟國小育苗館
1986年4月,貴陽市實驗國小教師袁奚到息烽講學
全縣300多名國小教師聽袁奚講學
1985年,息烽,清鎮兩縣教研室組成聯合考察組到思南、印江、江口、鎮遠等縣教育局學習取經,圖為思南教育局領導介紹經驗。
1987年3月,省教科所教學研究會主任任重遠到息烽講學。
有關學校教師聽任重遠講學
1998年8月,國小教師舞蹈培訓班學員練習舞蹈。
1998年貴陽市教研室工作交流研討會在息烽召開(1)
交流研討會與會人員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息烽集中營廣場合影(2)
一九九三年熱烈宣傳《教師法》頒布。
縣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到現場觀看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一九九七年大比武
息烽中學地理教師帶領學生考察息烽水靖河水污染情況
1991年,省教科所所長尚增光在縣教研會上講話。
職業教育中心微機培訓課
息烽中學地課野外考察
息烽中學高一新生軍事訓練
青山國小圖書閱覽室
1963年春九莊國小師生送肥料支援農業生產
向陽希望國小自然課——浮力實驗
息烽中學化學實驗課
息烽武術學校武術課
亞洲武術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體育總會副主席徐才(中)與首屆炎黃“武林先賢英名杯”“覺遠杯”獲得者貴州省息烽少林武術學校副校長領隊譚藝(台)第二屆中華民間武術精萃邀請賽青少組拳術一等獎孫膜拳國際教練潭宋(左)95年7月16日於新華新聞發布廳留影。
1973年永靖國小師生防空演習
息烽中學國中英語興趣小組演練英語對話
息烽武術學校代表隊1997年參加中華民族武藝精萃賽取得好成績。
1996年息烽縣教職工園丁杯籃球錦標賽開幕
慶“七一”頌港歸一周年息烽縣中國小“班班有歌聲”歌詠賽
息烽中學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文娛演出(1)
息烽中學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文娛演出(2)
息烽中學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文娛演出(3)
息烽中學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文娛演出(4)
特殊教育學校成立一周年會上,該校學生表演文娛節目。
1948年息烽中學國中第七期畢業生紀念照
1947年息烽中學舊貌“工字房”。
1983年暑假,縣教育工會組織部分教師赴成都、西安、北京觀光在天安門前合影。
(一)息烽縣學校布局調整前校點分布圖
(二)息烽縣學校布局調整後校點分布圖
凡例
目錄
第一篇
一概述
二息烽縣基礎教育情況統計表
三大事記
第二篇
第一章 教育行政機構、教育工會、黨團隊建設
第一節 教育行政機構
第二節 教育工會
第三節 黨團隊建設
第二章 中國小學校管理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中國小管理
第二節 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中國小管理
第三章 教師
第一節 隊伍建設
第二節 社會地位
第三節 工資福利
第四章 教育經費和基本建設
第一節 教育經費
第二節 校舍基本建設
第三節 教學設備和校園美化
第五章 教研工作
第一節 教研室的建立和機構變遷
第二節 教研室的性質、基本職責和主要任務
第三節 教研工作的指導思想與工作方針
第四節 教研工作的內容和成績
第五節 附錄
第三篇
第六章 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的地位和任務
第二節 幼兒教育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幼兒教育的新起點
第四節 縣機關幼稚園簡介
第五節 特殊教育
第七章 中國小發展概況
第一節 國小發展概況
第二節 初級中學發展概況
第三節 普通高中發展概況
第八章 中國小學制、課程、教材和教法
第一節 學制
第二節 課程
第三節 教材和教法
第四節 典型教學法介紹
第九章 中國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節 共和國時期思想品德教育的體制建設和根本任務
第三節 共和國時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和主要內容
第四節 附錄
第十章 中國小體育衛生
第一節 體育教學
第二節 體育競賽
第三節 衛生工作
第十一章 少數民族教育
第一節 教育事業的興起和發展
第二節 扶持
第三節 救助失學兒童和特困學生
第十二章 社會力量辦學
第一節 沿革與現狀
第二節 學校管理
第三節 附錄
第十三章 廠礦子第學校
第十四章 部分學校簡介
第一節 部分中學簡介
第二節 部分國小簡介
第三節 少數民族學校簡介
第四節 社會力量辦學校簡介
第五節 廠礦子弟學校簡介
第四篇
第十五章 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一節 師範教育
第二節 息烽縣職業教育中心
第三節 會計函授和農、林、牧、衛職業教育
第四節 農業中學
第五節 農民教育
第六節 職工業餘教育
第七節 自學考試和成人中高考
第八節 廠礦技工學校和職工業餘教育
第五篇
第十六章 人物
第一節 教育世家
第二節 人物傳記
第三節 名錄
第十七章 教育教學經驗論文輯存
第十八章 文獻輯存
第十九章 藝文輯錄
第一節 詩
第二節 散文
第三節 藝術
(1)水彩畫《鄉戀》
(2)水彩畫《秋色》
(3)油畫《幽》
(4)油畫《秋韻》
(一)木烙畫《清明上河圖》
(二)木烙畫《蒙娜麗莎》
(三)木烙畫·徐悲鴻《六駿圖》
(四)木烙畫《大觀園》
(五)1993年8月8日,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省委書記劉方仁、省長陳仕能在貴州黃果樹瀑布畫展室觀賞張思亮製作的木烙畫。
秋溪圖
雲洞流泉
秋色圖
荷花仙子
夏山漁村
牡丹圖
筆情墨趣
花籃
不息齋
燦書茂書印章
燦書
花瓶梅花
桂林風光
小蘑菇
四、息烽中學劉智慧《保護動物》招貼畫創作選
五、流長中學楊金龍國畫《山水》
六、息烽中學李朝偉畫選
七、教育局教研室劉昌駿書法選
(1)老龍新傳
(2)江山多嬌
(3)碩果纍纍
第四節 校歌
第二十章 中國教育史略
第一節 古代教育
第二節 近代教育
第三節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教育
第四節 當代教育趨勢
編後瑣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