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ī bīng,是指停止用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息兵
- 拼音:xī bīng
- 詞義:停止用兵
- 出自:《戰國策·秦策二》
息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ī bīng,是指停止用兵。
息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ī bīng,是指停止用兵。...... 息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ī bīng,是指停止用兵。 [1] 中文名 息兵 拼音 xī bīng 詞義 ...
罷戰息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à zhàn xī bīng,意思是停止或結束戰爭。...... 罷戰息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à zhàn xī bīng,意思是停止或結束戰爭...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二:“宋朝南渡以後,紹興、淳熙年間息兵罷戰,君相自謂太平,縱情佚樂,士大夫賞玩湖山,無復恢復中原之志。” 【示例】...
偃甲息兵,讀音yǎn jiǎ xī bīng,漢語成語,停止戰爭。...... 偃甲息兵,讀音yǎn jiǎ xī bīng,漢語成語,停止戰爭。中文名 偃甲息兵 組成 偃甲、息兵 ...
戰伐因聲罪,驅馳為息兵,語出清代愛新覺羅·玄燁《瀚海》詩。意謂出兵攻伐是為了聲討罪人,千里賓士是為了平息戰爭。喻指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消滅惡人並最終消滅戰爭。...
最後,經過宋國調解,楚晉兩國與數個諸侯國在公元前546年訂立了罷戰息兵,平分霸權的盟約。楚康王不僅成功地解除了北方中原各國對自己的強大軍事威脅,而且還憑藉自身...
概念息 xī 呼吸時進出的氣:鼻息。喘息。嘆息。窒息。瞬息萬變。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 息事寧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養...
戢兵,漢語辭彙。拼音:jí bīng。釋義:1、息兵;停止軍事行動。2、收起兵器。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 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採取的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
治省國治,言息兵強。故治大,國小;治小,國大。 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民之所樂民強,民強而強之,兵重弱。...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戰時穿的護身服。兵:兵器。停止戰爭。 偃旗仆鼓 見“偃旗息鼓”。 偃旗臥鼓 見“偃旗息鼓”。 偃武崇文 停息武備,崇尚文教。 偃武覿...
張義安把收繳的武器返還,雙方約定息兵,樊部開赴商州一帶整頓,待機出擊。 [4] 1918年8月,于右任應邀歸陝,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樊為第二路司令...
苻堅亦下令與民休息,在即位次年(公元358年)討平於并州叛變的張平後就下令偃甲息兵,直至公元365年出兵平定劉衛辰及曹轂的叛亂前都沒有大型的軍事行動。苻堅又應當...
《收河中後請罷兵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 自京邑底寧,乘輿旋返,屬懷光繼亂,天討又行,息兵之言,我則未復,山東群帥,所以未敢生辭者,蓋為...
漢昭帝繼位後,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並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10][11],對內整頓吏治、輕...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並息兵養民開創了光武中興[3][4]。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台權力得到提升。[5]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6],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7];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