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演化
恐象是恐
象科的
模式屬,是由更細小及中新世的古恐象演化而來。這兩種
長鼻類與其他象的演化分支是完全不同的,有可能是在更早的時期分支開來。除了恐象外,過往
嵌齒象科及
乳齒象都被包含在同一大分類中。只有象生存至今。辨認要決是象牙長在下嘴唇上,形狀向後彎。
種群分布
依據其
化石產地分布,恐象主要分布於非洲、歐洲、西南亞等地。
生活習性
雖然很多人認為恐象是森林動物,牙齒也很適合咀嚼樹葉,但他們身高
腿長的體型卻很適合開闊地帶長途跋涉,分布廣、擴散快也證明了它們的遷徙性。同其他同時期的古象相比,恐象的化石不多,說明他們屬於較邊緣的生態區位,而且不會結成大規模的象群。
形態特徵
類象是長腿的長鼻類,站立時身高達到4米以上。
它的頭骨不似現代象那樣高聳,上頜無大象牙,但有長鼻。
下頜有一對大象牙,從頜前端向下彎曲,然後向後彎向身軀,很像是一對固定在下巴上的巨鉤。
巨恐象的
齒式為0-0-2-3/1-0-2-3(每年替補為0-0-3/1-0-3),有垂直的
頰齒作替補。恐象有兩組雙
脊齒型及三脊齒型的牙齒。
臼齒及後前臼齒是垂直撕開食物的牙齒,顯示恐象在很早期的演化分支中已經獨立了出來。
顱骨短及低,頂部扁平,有很大及高的枕骨髁。
鼻孔向內縮及很大,應該有很大的象鼻。
吻突長,吻溝闊。
下頜骨頦部非常長及向下彎曲,象牙向後彎,是恐象的特徵。它沒有上象牙。
恐象與其祖先的古恐象的分別在於其體型及齒冠較大,第二及第三
臼齒的後狀飾沒有怎么發展。
恐象可能生活於森林之中。
它的頭骨不似現代象那樣高聳,上頜無大象牙,但有長鼻。下頜有一對大象牙,從頜前端向下彎曲,然後向後彎向身軀,很像是一對固定
在下巴上的巨鉤。每枚頰齒由兩條橫脊組成,脊頂銳利,略呈弧形。
分類學
恐象屬下已知有三個物種,都是體型很巨大的。
巨恐象
巨恐象(碩恐象)是恐象屬的模式種。它主要是生存於中新世晚期的歐洲,並且是
地中海附近地區唯一的物種。它最後生存於上新世中期的羅馬尼亞。
於1836年,在
黑森-達姆施塔特的上新世地層發現了巨恐象的整個頭顱骨。頭顱骨長約1.2米,闊0.9米,比現今的象要大很多。
印度恐象
印度恐象是亞洲的體形不大的一類恐象,主要在印度及
巴基斯坦發現。
它於700萬年前消失。
博氏恐象
博氏恐象是非洲的物種。特徵是狹窄的吻槽、細小但較高的
鼻腔、顱骨較高及窄。相比其他兩種恐象,它下
頜骨頦部較短。博氏恐象在中新世末期出現,在其他物種消失後仍然生存。化石是在
肯亞發現,約有100萬年。
物種疑團
恐象如何使用它奇特的象牙一直都是討論的焦點。
它有可能用來插入土壤中尋找植物的根部及塊莖,或是推倒樹枝來吃樹葉,又或是挖出樹皮來吃等。
在非洲幾個發現恐象化石的位點中,都有人科的遺骸。
霍伊維爾曼(Bernard Heuvelmans)認為恐象仍然在
中非生存,且是20世紀早期非洲幾宗神秘
河馬被殺事件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