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記憶相關神經環路多靶點的PET分子影像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張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懼記憶相關神經環路多靶點的PET分子影像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張宏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突發性災害性事件導致的應激相關精神障礙,是日益受到高度關注的重大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本研究利用小動物PET(microPET)的靈敏度高,可定量以及可直接轉化臨床的優點,結合MRI的高解析度特點,從神經受體分子影像方法入手,研究恐懼記憶獲得與消退相關神經環路的機制,即利用PET特異性顯像劑,以創傷後應激障礙大鼠為模型,採用多種顯像劑組合PET分子影像示蹤方法,對額葉、海馬、杏仁核和丘腦等重要腦區進行microPET/MRI融合顯像研究,活體監測恐懼記憶神經環路的多個關鍵靶點的時空動態變化等關鍵信息;並進一步選用其中最關鍵的靶點針對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分別進行靜息態和恐懼誘髮狀態的PET顯像研究;多水平、多通道和多靶點探索恐懼記憶產生與消退相關神經環路的機制,為預防和治療應激相關障礙提供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方法。
結題摘要
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及社會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突發性災害事件導致的應激相關精神障礙,是日益受到高度關注的重大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統計顯示,發生災害後有高達57.3%的人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而目前關於PTSD的相關病理機制和神經環路關鍵環節還不明確。本實驗採用了行為學檢測、PET分子影像及免疫組化等研究方法研究了PTSD大鼠模型的腦功能及腦代謝等動態變化。結果顯示,條件性恐懼刺激引起雙側杏仁核功能代謝增高,消退記憶提取引起右側島葉皮層代謝增高以及右側島葉皮層c-Fos蛋白表達增高。研究結果表明,microPET可以用於無創、活體、反覆、時空動態評價PTSD引起的腦功能代謝動態變化。本研究為恐懼記憶形成與消退的關鍵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對開發PTSD的早期診斷、預防治療手段具有重要的科學理論和臨床診斷方法學意義,為將來精神障礙疾病治療的臨床套用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轉化工具。該研究已發表在國際核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專業學術期刊:美國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會官方學術期刊J Nucl Med,並被作為研究亮點,同期配髮長篇特邀專題評述文章,正面評述該研究的重要意義和影響,標誌著本研究達到本領域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