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性購車

恐慌性購車是指機動車限購政策的訊息而引發的部分地區消費者的恐慌性購車的一種社會現象,造成一些地區的市民紛紛囤車囤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慌性購車
  • 原因:機動車限購政策
  • 社會體現:促銷手段
  • 民眾表現:囤車囤牌
  • 產生機制: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 副作用:增加了交通管理難度
簡介,現象,謠言或傳言產生的機制,負面影響,副作用,相關專家回應,

簡介

恐慌性購車
恐慌性購車恐慌性購車
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也就是限購令,不僅引發各界爭議,也引起多個地區消費者的恐慌。不少消費者擔心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會限購,不得不將購車計畫提前。而一些4S店則有意無意地捕風捉影,將限牌傳聞當成了機動車限購政策。
相關部門對限購“闢謠”行為而失信,網民對此也是議論紛紛。多次狼來了,讓百姓模糊了視線、車市亂了章法,也已讓政府失信。
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當果斷髮出最權威的聲音,來進行闢謠:或者確定在最近幾年內不可能實施限牌,或者給出一個具體的限牌時間表。

現象

由於限購令傳言,使一些民眾本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雲買車,造成一些地區出現“限購恐慌”,市民紛紛囤車囤牌。
一些4S店則有意無意地捕風捉影,將限牌傳聞當成了促銷手段。
受限牌傳言影響,不少4S店售罄了部分熱門車型,甚至連在路上的車子也被搶購一空。這樣瘋狂的購車情形,也讓市場有了微妙的變化。以前一些客戶還跟4S店談價格,希望贈送保養什麼的,現在過來直接問有沒有現車,什麼時候能上牌。

謠言或傳言產生的機制

謠言或傳言產生的機制,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事關重大,與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二是相關信息模糊、信息不透明,永遠讓大家去猜。這種情況下,民間就自然會滋生出種種傳言,而稍有社會資源的人士,往往就會成為眾星捧月之對象,人們總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有可能最接近真相的信息。

負面影響

“限購令”帶來的恐慌性搶購讓專家們擔心不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表示,傳聞所帶來的這一局面將嚴重透支明年一季度的汽車銷售量,延長車市回歸常態的調整期,不利於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如果“限購令”成真,對中國車市的影響會更大。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表示,通過上牌總量進行限制,將會推高汽車牌照的價格,同時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汽車銷售總量,抑制汽車企業產能的擴張和產量的增長,這將給汽車廠商和經銷商造成一定影響。銷售的減少也會助長汽車價格的提升,消費者購車成本也會增加。

副作用

恐慌性購車
恐慌性購車恐慌性購車
“限購令”的副作用不可避免,政府所期待的效用也不一定能夠實現。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如果限購真正實行,更多新車消費者將轉向二手車市場,這有可能導致大量低於歐四排放標準的二手車上路,帶來更多尾氣更多污染,通過提升車輛排放等級最佳化城市環境的舉措成為空談。
蘇暉說,目前已施行汽車限牌令政策的上海,交通擁堵狀況並未得到有效緩解,反而導致周邊城市汽車銷量增加。上海道路每年增加的汽車中,外地車輛占了70%。外地車輛的增加,反而增加了交通管理難度,造成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黎雪榮表示,企圖通過汽車限購令來緩解交通擁堵問題並不是長久之計,處理不當就會有失社會公平,得不償失。“此等治標不治本之策,政府應該慎用。”

相關專家回應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李錦教授接指出,機動車限購是目前應對道路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採取的迫不得已的方法。相比東京、巴黎和華盛頓等同樣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中國的社會經濟尚在發展,這個階段出現的擁堵和霧霾等矛盾都是必然的,不能將中國的現狀與一些已經發展成熟的國際大都市在治理擁堵和霧霾方面的成果相提並論。李錦認為,目前通過機動車限購來緩解擁堵和霧霾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並且限購只是這個階段的方法,並不代表以後會一直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