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化學組成測定方法

恆星化學組成測定方法是測定恆星化學成分的科學方法。是天體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主要用光譜分析及理論分析的方法。在恆星深處,高溫高壓氣體能發出連續光譜;它們的表面卻被一層溫度較低的大氣包圍著,當內部發出的光線,穿過這些較冷大氣時,這些較冷大氣的諸元素,便吸收了它們各自所能發射的特有光線,使得在連續光譜中,相應波長位置處形成暗線。因此 ,只要拍攝下恆星的光譜,將其中的暗線光譜,與各元素的特徵譜線相對照,測出其波長,即可斷定該恆星上存在何種元素。這樣得到的是恆星外部的化學成分,要想知道恆星內部的化學組成,還要加上理論分析等手段。

正常恆星外部的化學組成與太陽差不多,最豐富的化學元素是氫,其次是氦、氧、碳、氮等。以太陽為例,如按質量計,氫占71%,氦占26.5%,其它元素總計占2.5%。按原子數目計,全部金屬原子加起來也只有氫的萬分之一。在太陽大氣中已確定的元素有69種。但是,也有一部分恆星大氣的組成與太陽不同,例如沃爾夫—拉葉星,就有含碳豐富和含氮豐富之分。而在金屬線星和A型特殊星中,若干金屬元素和超鈾元素的譜線特彆強。但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元素含量高,則還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理論研究表明,在演化過程中隨著熱核反應的演變,恆星內部的化學組成也會發生變化,重元素的含量將逐漸增多,然而恆星大氣的化學組成一般卻變化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