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恆星內部結構》
- 外文名:Internal Constitution of the Stars
- 作者:曲欽岳
- 理論:能量由內向外轉移
- 首次出版:1926年
研究恆星內部結構理論的名著﹐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著﹐1926年首次出版。恆星內部結構的研究始於萊恩﹐1907年埃姆登發表了《氣體球》一書﹐總結了早期的工作。1916~1926...
理論天體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恆星內部的物態﹐如溫度﹑密度和壓力等由中心至表面的分布情況﹔探討恆星內部輸送能量以及維持溫度梯度的物理機制﹔...
質量和年齡不同的恆星,有著不同的內部結構,恆星結構模型敘述恆星的詳細結構,要能預測詳細的光度、分類和演化。 [1] 恆星結構能量轉移 編輯 ...
恆星內部結構研究理論方法是依據天文觀測所得到的恆星參量(質量、光度、半徑、表面溫度和化學組成等數據)和利用物理定律探討恆星內部物理狀態的科學方法。主要研究課題有...
該小組通過使用一種叫做星震學的技術,對星星的亮度變化進行了研究,其變化是由內部聲音脈動引起的。星震學也被稱為恆星地震學,被用於研究脈動恆星內部結構。...
以輻射轉移理論為基礎建立的恆星大氣理論,以熱核聚變概念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元素合成理論、恆星內部結構理論和天體演化理論,乃是理論天體物理學的基礎。...
或稱為stellar seismology)是藉由分析恆星震動頻譜研究恆星內部結構的學問。中文名 星震學 外文名 astroseismology 目錄 1 簡介 2 振動 3 激波形式 4 太陽震動...
錢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體結構和進化的研究而與另一位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威廉·...1939年,他出版《恆星結構研究引論》一書,系統論述恆星內部結構理論。1950年出版...
《普通天文學》是天文系的本科基礎專業課,主要介紹天球與天球坐標系、時間計量和天文望遠鏡等天文觀測的基礎知識,以及太陽系、恆星、星系和宇宙的結構與演化的主要...
行星內部的高壓使得行星內部的凝聚物質的狀態方程極為複雜,因而行星內部結構理論的進展,遠不如恆星內部結構理論迅速。幸而關於冷的固態氫和固態氨的狀態方程已經相當...
恆星內部結構,36.恆星大氣理論,37.星團和星協,38.天文學家交換,40.射電天文學,41.天文學史,42.密近雙星,44.地球大氣外天文觀測,45.光譜分類和多波段色指數...
在天體物理理論方面,1920年,薩哈提出恆星大氣電離理論,通過埃姆登、史瓦西、愛丁頓等人的研究,關於恆星內部結構的理論逐漸成熟;1938年,貝特提出了氫聚變為氨的熱核...
如果能對恆星發射的中微子進行探測,那么就能獲得有關恆星內部結構的重要信息。1956年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中微子後,1962年美國布魯克里文實驗室已能產生出強大的高能中微子...
恆星因星風而損失的質量是很小的,例如太陽的質量損失率是每年2×10^-14太陽質量,不足以影響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進程。然而,星風會不斷地帶走恆星的自轉角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