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魅

怯魅

祛魅:(disenchanted)“祛魅”又譯為“除魅”、“去魅”,指人類在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中,逐漸排除精神體作用的一個漫長過程。通過一個又一個領域的“怯魅”,自然被逐步看作純客觀的物質集合,客觀世界無生命、沒有喜怒哀樂,不再與價值、意義等精神現象相關,更不受人類思想感情的支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祛魅
  • 外文名:disenchanted
  • 別稱:“除魅”、“去魅”
  • 類型:譯詞
所謂“魅”,祛魅,有關古代小說,科幻小說的誕生,奇幻文藝對科幻文藝的衝擊,

所謂“魅”

在古人的眼裡,客觀世界既然象人那樣不停地運動和變化,那么它必定是“活”的。春去秋來、風霜雨雪、日升月落,在古人眼裡都是由某些精神體支配的原故。於是,在這些現象背後,必然存在著意志、善惡、價值和目的等因素。而它們和人類行為息息相關。天遣、神恩之類的觀念遍布古代世界各處。所以,古人的自然觀是附魅(enchanted)的。
在那個時期,即使奮鬥在科學第一線的科學家,很長時間也是用這種眼光來看待自然。神明與精靈充斥在他們的學術作品裡。古代天文學將行星運行軌道確定為正圓,是由於正圓“最能體現神的完美”。托利拆利進行大氣壓實驗後,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自然不喜歡真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後,認為這種超距作用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整個自然都是上帝的身體”。早期解剖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究人體構造,因為精妙的人體結構“最能體現造物主的智慧”。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祛魅

近代科學從誕生到今天,一個主導傾向就是“祛魅”(disenchanted)“祛魅”又譯為“除魅”、“去魅”,指人類在對客觀世界的研究中,逐漸排除精神體作用的一個漫長過程。今天,無論你學習研究哪一門科學知識,都可以看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句定語,這便是數百年“祛魅”過程的結果。
有趣的是,怯魅過程使人類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自由意志的限制,卻使得人類控制自然力量的範圍逐漸擴大。人們不再祈雨,卻可以人工降雨,不再用巫醫驅魔,卻可以用醫藥治病。

有關古代小說

在古代小說中,神跡、魔法無處不在。它們不僅是神魔小說的主要情節,即使被後人歸入“現實主義”的作品,也很自然地穿插著神跡。看一看《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吧,無一不滲透著魔法。在作者心目中,超自然神跡本來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在近代科學逐漸“祛魅”的過程里,文學家們也在自己的作品裡減少神跡或巫術的份量。比如,斯威夫特那部充滿奇蹟的《格列佛遊記》,僅有“格拉布答布卓布”一處,描寫了“招魂術”這樣的巫術,其它情節無論多么怪異,都是自然的、物質的。儘管斯威夫特對科學持有異議,但他的創作卻明顯受到“怯魅”的影響,有意地迴避神跡和魔法。

科幻小說的誕生

科幻小說的誕生,是“科學奇蹟”代替“神跡”的結果。科學奇蹟是小說作者杜撰出來的,超現實的。但它們又必須是客觀的、自然的、非精神的。早在一百多年前,凡爾納在研究愛倫·坡的作品時,就寫下了這樣的結論:現在,我想提請讀者注意一下這些故事裡的唯物主義方面。在這些故事當中,我們從沒發現天意的干預。愛倫·坡似乎不接受這種天意干預,並主張用物理法則來解釋一切;必要時,他甚至自己虛構出這樣的一些法則來;在他的身上,我們感覺不到使他不斷地靜觀超自然的那些信仰。“(轉引自《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傳》上卷,107頁)
早期一些科幻萌芽作品裡,也有些許巫術的痕跡,如夢遊、移魂、催眠術等等。但到了十九世紀末期,科幻真正定型以後,嚴格的物理界限就成為科幻文學的邊疆。
可以說,後世科幻作家一直沿著這條路走向今天。特別是西方作家們,在那裡,魔幻文學有強大的傳統,相當一批作家既是科幻文學作家,又是魔幻文學作家。他們也更清楚這兩種文學樣式的不同。
認為科學幻想小說繼承自幻想小說是不夠的,宣稱它是科學時代的幻想小說則是錯誤的。它是以世界的統一性為前提的神話故事,是建立在為所有人接受的某種合理性的基礎之上。《科幻小說》,123頁,(法)加泰尼奧。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
不過,視科幻小說的誕生為受到科學界”祛魅“這一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並不是說奇幻小說與科幻小說相比,是一種低級落後的文學。奇幻小說在文學大家庭里自有其位置。筆者的意思是,在”怯魅“過程的影響下,科幻小說最終與奇幻小說區別開來,擁有了自己的特性。
“祛魅”過程在科幻小說的一個典型影響,就是許多科幻作家們翻改古代神話的題材,把它們置於客觀、自然的背景下。比如,科幻小說中的外星人通常是魔幻小說里天使或魔鬼的翻改,魔法與巫術被翻改成”特異功能題材“,大量魔法工具被翻改成神奇的科學發明,等等。一些科幻作家乾脆直接翻改神話本身,比如台灣科幻作家蘇逸平將中國上古神話翻改成《龍族秘錄》,將盤古開天地、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典故直接改成科幻故事。這樣的翻改雖然算不上有創意,但卻反映了作者們有意識的努力:把古代神話的奇幻性留下,把其中的神跡和魔法排除掉。

奇幻文藝對科幻文藝的衝擊

最近一段時間,奇幻文藝對科幻文藝形成了強大的衝擊。不惟中國,在科幻的大本營美國也是如此。”科幻的末日“,這句話已經流行一段時間了。(多佐伊斯,《美國最佳科幻小說年度選二十輯》前言一頁,四川科技出版社。)這個現實可以從文學、流行文化、出版機制,乃至代際特點等許多方面來研究。但就作品內涵而言,近幾十年科幻創作重新模糊超自然精神體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將被”忮魅“過程剔除的神怪、巫術等內容從後門領進來,這使得它與奇幻的關係變得模糊不清。看看麥可·克萊頓的《神秘金球》吧。那種”心想事成“的科幻構思,和奇幻有什麼區別呢?許多圈外人把《哈里·波特》和《指環王》當成科幻,因為他們看不出現在的科幻和這些作品有什麼本質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