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三三·玉津春水如藍

《怨三三·玉津春水如藍》是北宋詞人賀鑄所作的詞。

該詞上片描寫了詞人對過去生活的追憶,表達了詞人的思念之情。詞的下片由追憶往事轉變為抒發現實中的感慨,表現了詞人內心的鬱悶和痛苦。詞人以樂景述哀情,寫法大膽而新鮮,全詞將詞人內心的思念及悲傷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怨三三·玉津春水如藍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賀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詞作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怨三三1
玉津2春水3如藍。宮柳4毿毿5。橋上東風側帽檐,記佳節、約是重三6
飛樓十二7珠簾。恨不貯8、當年彩蟾9。對夢雨廉纖10。愁隨芳草,綠遍江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怨三三:詞牌名,出自李之儀《姑溪詞》,取詞中前段結句意為名。格式為雙調五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韻,後段五句四平韻。
  2. 玉津:北宋時汴京(開封)城中的一座名園。
  3. 春水:北宋時汴京人引汴河水入園內,以增添園內的景趣。
  4. 宮柳:栽在宮牆旁的柳樹。
  5. 毿毿(sān sān):形容柳條細長的樣子。
  6. 重三:三月初三。古時把三月初三稱作“上已”。這天男女青年結伴遊春,相沿成俗。
  7. 飛樓十二:喻指高樓。十二是約數,形容樓之高。
  8. 不貯:不能透進月光。
  9. 彩蟾:光華燦爛的月亮。神話傳說嫦娥獨自偷吃了不死之藥,奔入月宮.成了蟾蜍,後遂以其代稱月亮。
  10. 對夢雨廉纖:纖纖細雨不斷侵入夢中。

白話譯文

藍藍的一片水帶給人的是一份很輕鬆的心情,還有柳樹正長出嫩嫩的柳葉,柳枝婀娜搖曳。詞人的帽檐也被吹得歪歪斜斜。此時想起了三月三的佳節,這是青年男女的愛情節日,年輕的姑娘小伙們便會結伴遊春,在美麗的春光中締約定情。
在一座高樓上,掛有重重簾幕。當時的月亮已經逝去,再怎么遺憾也回不來。在這凌空高樓上,連一點月光也看不到在暗昧無月的高樓,到晚來卻是一個春雨迷濛的黑夜,下起了淅淅瀝瀝的纖纖細雨,滋潤了憂愁的靈魂,才使他的愁、他的苦汲取了足夠的營養,於是才得以飛快地成長。

創作背景

崇寧四年(1105年),北宋詩人賀鑄來當塗,任太平州通判。賀鑄常邀李之儀遊覽當塗山水。一日,他們來到白紀山,登齊雲亭,李之儀說他“早時欲到不自果,今日初來端有緣”,乃題《齊雲亭》一首,賀鑄聽在心裡,未即作答。但到了姑溪河畔,他按捺不住,寫了該詞。

詞作鑑賞

文學賞析

上闋從寫景入手追憶過去的生活。“玉津春水如藍,宮柳毿毿,橋上東風側帽檐,記佳節,約是重三”,開頭兩句寫環境,色彩鮮明。詞人立於橋上,任東風輕輕地從側邊吹過。此時便想起了三月初三的佳節,這是青年男女的愛情節日,年輕的姑娘小伙們便會結伴遊春,在美麗的春光中締約定情。現在的詞人雖已入暮年,但回憶起年輕時的事來心裡頭依然甜蜜,可能心裡還記得自己當時迷上了某位姑娘,與之在燦爛的春光中盡情暢遊。上闋的描寫是觸景而憶情,有些甜蜜,有些享受,但回憶畢竟只是回憶,回憶越美就越容易觸及當下的無奈。
下闋則由追憶往事回到現實的苦悶中。“飛樓十二珠簾”,詞人今天所居之地,在一座高樓上,掛有重重簾幕。“飛樓”即凌空的高樓,“十二珠簾”並非深幽閉索,高高在上,離群孤棲,寂寞冷清,實指,而是極言樓高,珠簾重重,有點淒清,使人難以忍受。“恨不貯、當年彩蟾”,當時的月亮已經逝去,再怎么遺憾也回不來。在這凌空高樓上,連一點月光也看不到,詞人卻不這樣直接說出,而以“不佇”當年月光出之,不但構思新穎,而且是把當年的生活、思想與今天的現狀作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忘彩蟾入戶的喜悅,就更覺出珠簾不佇的酸苦。“對夢雨廉纖”,在暗昧無月的高樓,到晚來卻是一個春雨迷濛的黑夜,下起了淅淅瀝瀝的纖纖細雨,好像是滋潤了詞人憂愁的靈魂,才使他的愁、他的苦汲取了足夠的營養,於是才得以飛快地成長,終於使“愁隨芳草,綠遍江南”,以江南春草喻愁喻悲,取得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效果。
全詞為了說明作者的愁深愁重,愁緒無處不在,便把它比成了綠遍江南的芳草。這樣寫顯出了大膽和新鮮,且充分體現景為情而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這一藝術規律。

名家點評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吳企明、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時進《唐宋元小令鑑賞辭典》:通篇看來,這首詞緩緩領起,悠悠結穴,感今傷昔,辭筆清婉,恰到好處地表現出愛情失落以後的心態,而措語活潑,寫景如畫,痴情嘆惋巾並無萎靡落拓之感。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於衛州(今河南汲縣)。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性耿介豪俠,曾任右班殿直,元祐中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詩、詞、文皆善,以詞成就最高。其詞內容、風格較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著有《慶湖遺老集》。《全宋詩》收其詩三卷,《全宋詞》收其詞280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