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再生產中的傳統與變遷是張艷霞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別再生產中的傳統與變遷
- 基本形式:男性和女性是構成社會的兩個群體
- 環境:複雜多樣的性別角色社會化
- 特點:榜樣的示範作用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城市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研究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張艷霞著
導師
風笑天指導
學科專業
社會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城市 獨生子女 性別差異
館藏號
D669.1
館藏目錄
2010\D669.1\5
內容簡介
男性和女性是構成社會的兩個基本群體,兩性交往是社會活動的基本形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兩性的不同社會分工導致了兩性在社會角色扮演和行為規範上的差異,並且出現兩性在社會地位上的分化。在20世紀以前,中國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男人為“一家之主”的性別角色模式一直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並突出反映在性別角色的變遷上。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共產黨著力在意識形態方面倡導性別平等,並在法律、政策上給予制度保障,使得女性的性別角色扮演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改革開放後在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性別角色向傳統回歸的現象,性別角色呈現多元化的態勢。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強制推行的計畫生育政策也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育觀念和養育子女的方式,在獨生子女面前,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受到了較大的衝擊。中國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給當前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了複雜多樣的性別角色社會化環境。研究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城市青少年是如何受到巨觀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家庭、學校、媒體這些微觀環境的影響,其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在多大程度上擺脫了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的束縛,對於了解獨生子女政策對性別平等的促進作用以及性別角色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本文主要以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資料為基礎,以非獨生子女群體為參照,探討了獨生子女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中所體現的傳統與變遷以及家庭、學校、媒體這些環境因素對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全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導論。主要介紹了研究的背景和問題以及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文獻回顧。簡要介紹了有關性別角色發展的幾個理論流派,回顧了國內外有關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經驗研究成果,並做了簡要評析。 第三章,研究設計。主要介紹了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參考框架的研究思路,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並對研究的基本變數和研究的方法、過程做了簡要說明。 第四章,著重分析獨生子女青少年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特點。重點考察了獨生子女對性彆氣質、兩性家庭角色分工和職業性別分工的看法以及在性彆氣質、職業取向、課程偏好、學歷目標和性別自我接納方面的行為表現,並對其觀念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做了分析。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以及兩個群體中的男孩和女孩、國中生和高中生這幾對群體之間的異同是本章的主要著眼點。 第五章到第八章,詳細分析了各種環境因素對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第五章分析了父母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社會經濟特徵、養育觀念及養育子女的方式對獨生子女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的影響;第六章分析了學校環境因素對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著重探討了教師的言行、同輩交往的密度和性別隔離程度與獨生子女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之間的關係;第七章分析了媒體環境因素對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著重討論了獨生子女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與其接觸各類媒體的頻繁程度及媒體中表現的性別角色之間的關係。第八章對影響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進行了綜合分析,著重對各種因素的影響力大小做了比較分析。 第九章,總結與討論。對本研究的基本結論進行了總結,探討了獨生子女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中的傳統與變遷、獨生子女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社會環境以及與社會認知理論有關的幾個理論問題,並對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做了反思。 研究發現:第一,在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方面,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為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更為傳統,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受父母和同輩群體的影響更大。但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群際差異遠遠小於其群內差異。群內差異包括性別差異和年齡差異,在兩個群體中都表現出男孩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比女孩更為傳統,高中生比國中生較為傳統,並且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的青少年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有所不同。 第二,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中的共同之處遠遠多於其差異。其共同之處首先表現為在二者身上都出現性別中性化的現象,其中主要表現為女孩的中性化,顯示出傳統的男性氣質仍然是大多數青少年在性彆氣質上的參照標準。其次,二者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都出現明顯的脫節,表現為在性別角色觀念上更傾向於偏離傳統,而在性別角色行為上較為保守。此外,在兩性的權利/權力方面,二者對傳統的性別分工較多持反對態度,而對兩性的義務分工,大多數青少年與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較為一致。 第三,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性別角色觀念和行為與巨觀的社會歷史背景有較密切的關係,家庭、學校和媒體環境的影響作用也較為顯著,其中家庭的影響最為突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接觸的微觀環境中差異最大的是家庭環境。由於家庭規模和父母社會經濟特徵的差異,獨生子女處於比非獨生子女更有利於擺脫傳統性別角色觀念束縛的家庭環境中,並且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示範作用比非獨生子女父母更為突出。 第四,研究結果驗證了社會認知理論所提出的環境因素對性別角色行為的三種影響機制,並對榜樣的特點做了補充,指出榜樣的示範作用除了受性別和權力因素的影響,還可能與情感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