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急驚風來勢急迫,以高熱伴抽風、昏迷為特徵。
病因以風溫邪氣、
濕熱疫癘之氣,內蘊痰熱食積為主,也可見於暴受驚恐。小兒肌膚薄弱,腠理不密,氣血未充,極易感受時邪,由表入里,邪氣梟張而壯熱,熱極化火,火盛生痰,甚則人營人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出現高熱神昏、抽風
驚厥、發斑吐衄,或見正不勝邪,內閉外脫。若因飲食不節,或誤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鬱結腸胃,痰熱內伏,壅塞不消,氣機不利,郁而化火。痰火濕濁,蒙蔽心包,引動肝風,則可見高熱昏厥,抽風不止,嘔吐腹痛,痢下穢臭。此外,小兒神志怯弱、心神未充,心肝俱虛,若突受驚嚇刺激,神明擾動,也可產生抽搐昏迷諸證。總之,急驚風的主要病機是熱、痰、驚、風的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兩經。
臨床表現
1.表熱的昏迷、抽搐為一過性,熱退後抽搐自止;里熱的高熱持續,表現為反覆抽搐、昏迷。
2.痰熱上蒙清竅症見神志昏迷,高熱痰鳴;痰火上擾清空症見妄言譫語,狂躁不寧;痰濁內蒙心包,阻蔽心神可見深度昏迷,嗜睡不動。
3.外風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見
高熱驚厥,為一過性證候,熱退驚風可止;內風病在心肝,熱、痰、驚、風四證俱全,反覆抽搐,神志不清,病情嚴重。
4.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溫伏氣為主,兼夾火熱,症見高熱、抽風、昏迷,伴吐衄、發斑;夏季以暑熱為主,暑必夾濕,暑喜歸心,其症以高熱、昏迷為主,兼見抽風;若痰、熱、風三證俱全,伴下痢膿血,則為
濕熱疫毒,內陷厥陰。
辨證施治
以清熱、豁痰、鎮驚、熄風為治療原則。痰盛者須豁痰,驚盛者須鎮驚,風盛者須熄風,然熱盛者皆必先解熱。由於痰有痰火和痰濁的區別;熱有表里的不同;風有外風、內風的差異;驚證既可出現驚跳、嚎叫的實證,亦可出現恐懼、驚惕的虛證。因此,豁痰有芳香開竅,清火化痰,滌痰通腑的區分;清熱有解肌透表,清氣泄熱,清營涼血的不同;治風有疏風、熄風的類別;鎮驚有清心定驚,養心平驚的差異。
(1)證候 發熱驟起,
頭痛咽痛,身痛,咳嗽流涕,煩躁不寧,四肢拘急,目睛上視,牙關緊閉,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數。
(2)治則 疏風清熱,熄風止痙。
(3)主方 銀翹散加減。
(4)方藥 金銀花、連翹、薄菏、防風、蟬蛻、菊花、僵蠶。
喉間痰鳴者,加竹黃、瓜蔞皮、;高熱,
便秘、乳蛾紅腫者,加大黃或涼膈散。以往有
高熱驚厥史患兒,在
感冒發熱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
驚厥發作。
2.氣營兩燔
(1)證候 起病急驟,高熱煩躁,皮膚發疹發斑,神昏
驚厥;或見持續昏迷,壯熱無汗、呼吸不利,二便俱閉,舌質紅或絳,苔黃,脈數有力。
(2)治則 清氣涼營,熄風開竅。
(3)主方 清瘟敗毒飲加減。
(4)方藥 連翹、石膏、黃連、黃芩、梔子、知母、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參、丹皮、羚羊角、石決明、鉤藤。
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鬱金,或用至寶丹、紫雪丹熄風開竅;大
便秘結加生大黃、芒硝;嘔吐加半夏、玉樞丹。
3.邪陷心肝
(1)證候 高熱煩躁,手足躁動,反覆抽搐,項背強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識昏迷,舌質紅絳,脈弦滑。
(2)治則 清心開竅,平肝熄風。
(3)主方 羚角鉤藤湯加減。
(4)方藥 羚羊角、鉤藤、僵蠶、菊花、石菖蒲、川貝母、廣鬱金、龍骨、竹茹、黃連。同時,另服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
熱盛加生石膏、知母;便乾加生大黃、玄明粉;口乾舌紅加生地、玄參。
(1)證候 起病急驟,突然壯熱,煩躁
譫妄,神志昏迷,反覆
驚厥,嘔吐腹痛,大便黏滯或夾膿血,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3)主方 黃連解毒湯加味。
(4)方藥 黃芩瀉、黃連、黃柏、山梔、白頭翁、秦皮、鉤藤、石決明。
舌苔厚膩,大便不爽加生大黃、厚朴;竅閉神昏加安宮牛黃丸;頻繁抽風加紫雪丹;嘔吐加玉樞丹。
5.驚恐驚風
(1)證候 暴受驚恐後突然抽搐,驚跳驚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溫,舌苔薄白,脈亂不齊。
(2)治則 鎮驚安神,平肝熄風。
(3)主方 琥珀抱龍丸加減。
(4)方藥 琥珀、硃砂、金箔;膽南星、天竺黃、人參、茯苓、淮山藥、甘草、菖蒲、鉤藤、石決明。
抽搐頻作加止痙散;
氣虛血少者加黃芪、當歸、白芍、酸棗仁。
其他治療
1.中成藥劑
(1)小兒牛黃散;
(3)紫雪散(丹)用於急驚風抽搐較甚者;
(4)安宮牛黃丸用於急驚風高熱抽搐者。以上中成藥的劑量、服法應根據小兒年齡、按醫囑服用。
2.外治療法
(1)鮮地龍搗爛為泥,加適量蜂蜜攤於紗布上,蓋貼囟門以解痙定驚。用於嬰兒急驚風諸證;
(2)牙關緊閉用生烏梅一個擦牙。
3.針灸療法
(1)體針 驚厥取穴人中、合谷、內關、太沖、湧泉、百會、印堂。高熱取穴曲池、大椎、十宣放血;痰鳴取穴豐隆、足三里;牙關緊閉取穴下關、頰車;
(2)耳針 取穴神門、皮質下,強刺激。
4.推拿療法
(1)高熱 推三關、透六腑、清天河水;
(2)昏迷 捻耳垂,掐委中;
(3)抽痙 掐天庭、掐人中、拿曲池、拿肩井。
(4)急驚風欲作時 拿大敦穴、拿解溪穴;
(5)驚厥 身向前曲,掐委中穴;身向後仰,掐膝眼穴;
(6)牙關不利,神昏竅閉 掐合谷穴。
5.西醫處理
(1)退熱 物理降溫可用頭枕冰袋,溫濕毛巾擦身,酒精擦浴。藥物降溫可用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
(2)止驚 數分鐘內抽痙不止,用以下藥物任何一種,10~15分鐘後仍不止者可輪換另一種。藥物依次為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注意勿在短時間內用多種或連續多次用同一種藥物;
(3)降低顱內壓 甘露醇等靜脈注射;
(4)糾正呼吸衰竭 洛貝林、尼可剎米等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5)其他 依據相關病因的治療。
預防
1.平時加強體育鍛鍊,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時邪感染,居室要保證空氣流通,清潔衛生。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敗及變質食物。
3.按時預防接種,避免跌仆驚駭。
4.有
高熱驚厥史患兒,在外感發熱初起時,要及時降溫,服用止痙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