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足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者:吳琚
- 文學體裁:信札
- 原件情況:現藏日本高島氏
簡介,作品賞析,
簡介
吳琚少年時從陳傳良問學,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以部使者總淮東軍餉,淳熙十五年知襄陽府。紹熙中至少傅。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事,吳琚勸太皇太后不要垂簾而立寧宗。吳琚後歷知鄂州、慶元府、鎮安軍,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國,以信見稱。卒謚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
吳琚的書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是很難與米芾書法分辨的。清安岐《墨緣匯觀》記其《壽父帖》雲“初視之以為米書,見款始知為雲壑得意書”。另如清代鑑賞家曹溶誤定吳琚的《雜書十帖》為米書。雖然吳書極近老米,但究竟不是複印機,終與米書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吳琚書法有圓熟過之之嫌,終不及米芾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瀟灑俊宕之氣。
作品賞析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吳雲壑》雲“公無他嗜好,居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尤愛古梅,日臨鐘王帖以為課。非其所心交者,跡不至此”。貴戚悠哉優哉的生活使吳琚下意識地側重於米芾書法中溫潤雅致的書風追求,這是非常自然的結果。應該說,米芾書法用筆中的八面出鋒、神出鬼沒的優點後人多不能及,但吳琚卻是把握的很好,就個性方面來講吳是欠缺的,甚至可以說是可悲的,但實際情況是吳琚不僅憶史留名,並有佳作傳世,做到這一步並不是容易的事。喜歡米芾書法的人在欣賞吳琚書法時竟也體驗到了老米的風采,這其實就是吳琚書法成功的重要一面。下面就是吳琚部分傳世墨跡做些簡單介紹。
急足帖 信札,文為:“急足回,收書,忻審歲晏 冱 寒,所履康勝。示及告命已領,至認介注,多感!已專人為壽,有懷並載前幅矣,茲得以略。琚上復。壽甫觀使太尉賢弟。氈已附納。”按吳琚另有《壽父帖》,收信人為“壽父判寺寺簿賢弟”,當亦此人。王文治跋此帖云:“董思翁雲,學米書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枝半節,雖虎兒亦不似也。”現藏日本高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