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痛

概述,病因病機,辯證分型,治療,概況,詳細介紹,古案選介/名家驗案,主要參考文獻,

概述

牙痛,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足臂
十一脈灸經》中已提到灸治牙病:“病齒痛……皆久(灸)臂陽明溫(脈)”。《靈樞·雜病》篇,進而加以初步辨治:“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歷代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本節主要討論病起突然,疼痛劇烈的急性牙痛。
急性牙痛
牙痛是由齲齒、牙髓炎、根尖周圍炎及冠周炎等引起一個共同症狀。當急性發作時,疼痛十分劇烈。其中,急性牙髓炎表現為間歇性的陣痛,夜間加重,病人不能明確指出患牙;急性根尖周圍炎則為持續性疼痛,患牙的位置病人不能正確指出;急性冠周炎有明顯的牙齦紅腫。
針灸治療牙痛,現代有大量報導,是針灸主要適應症之一。早在1937年就有針灸治療本病症的資料[1]。多種剌灸之法都有套用,諸如:體針、耳針、電針、穴位注射、雷射穴位照射,乃至指針、全息針等。對不論何種原因所致的牙痛均有止痛效果。但是究竟以哪一種最為顯著,曾有人作過觀察分析,發現針後止痛持續時間最長的是急性根尖周圍炎,急性冠周炎次之,急性牙髓炎較差[2]。在取穴上,除了對傳統效穴發掘外,還發現了一些奇穴止牙痛效果明顯。針刺止痛效果還與得氣效應有關,有人觀察到,針刺四肢穴如能刺發激發針感上達頭面者療效較佳,不敏感者止痛效果較差,因此認為如在針刺過程中控制循經感傳的方向和強化循經感傳的程度將有助於提高鎮痛作用[3]。當然 ,以上種種 ,都有有待更多更深入的工作來進一步肯定。就所集二千餘例統計,針刺止痛的有效率平均在80%左右。
針灸治療牙痛,主要目的在於鎮痛,故一旦疼痛緩解,即應積極治療病因。

病因病機

急性牙病,多因風火邪毒侵及牙體或牙齦,邪聚不散,氣血滯留,瘀阻脈絡而為病;亦有恣酒嗜辛,腸胃積熱,郁久化火,火毒循胃經上攻於齒所致。

辯證分型

急性牙痛,症見牙痛劇烈,齒齦紅腫。如為風火牙痛,則見發熱惡寒,口渴咽乾,牙痛遇冷稍減,受熱增劇,脈浮數,舌紅,苔白而乏津;如為胃火牙痛,牙痛更甚,齒齦可滲血溢膿,腮邊紅腫,焮熱而痛,口渴而臭,便秘尿黃,脈洪數,舌紅絳,苔黃而燥。

治療

概況

1. 治則:泄風熱,瀉胃火。
2. 處方:頰車、下關、合谷;風火加太陽,胃火加內庭。
3. 方義:因手足陽明之絡均入於齒,牙痛多與風熱、火毒損及陽明絡脈有關,故治療時常以陽明經穴為主。頰車、下關分別位於下齒與上齒區域,可泄病所之火毒,疏通經氣;合谷屬遠道取穴,該穴是鎮牙痛之驗穴。如屬風火牙痛,刺太陽以清風熱;如屬胃火牙痛,加胃經之滎內庭,以降胃火。
4. 治法:太陽深刺,施瀉法,運針1分鐘~2分鐘後去針,擠去惡血。余穴均用瀉法,留針至痛止或痛緩,其間須作間斷運針刺激。牙痛病因複雜,針灸以鎮痛為主,故止痛後尚需配合其他療法,對部份患者宜作病因治療。
5.古方輯錄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牙齒疼,灸兩手中指背第一節前有陷處七壯,下火立愈。齒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上七壯”。
《針灸資生經·第六》:“陽穀、正營,主上牙齒痛。陽穀、液門、商陽、二間、四瀆,主下牙齒痛”。
《百症賦》:“耳門、絲竹空,住牙疼於頃刻”。
《神應經·鼻口門》:“牙疼:曲池、少海、陽穀、陽溪、二間、液門、頰車、內庭、呂細(在內踝骨尖上,灸二七壯)。上牙疼:人中、太淵、呂細、灸臂上起肉中,五壯。下牙疼:龍玄(在側腕交叉脈)、承漿、合谷、腕上五寸,兩筋中間,灸五壯”。

詳細介紹

(一) 體針(之一)
1.取穴
主穴:分二組。(1)沖陽、頰車;(2)合谷、下關。
配穴:太陽、崑崙、內庭、太沖。
2.治法
主穴為主,上牙痛針第一組,下牙痛針第二組,止痛不理想時加配配穴1~2穴。頰車、下關直刺深刺,使針感向齒根傳導,太陽以45度角向齒根緩慢捻轉進針,深至1.5寸~1.8寸;合谷、沖陽、內庭、針尖向上,以“氣至病所”手法,促使針感往病所方向傳導;崑崙穴,針尖斜向外踝前緣刺入,深3分~5分;太沖捻轉進針,深約0.8~1寸。上述穴位得氣或感傳後,均採取捻轉結合提插法運針2分鐘~3分鐘。捻轉頻率100次/分鐘~140次/分鐘,角度150°~180°左右,提插幅度0.5cm,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然後留針20分鐘~40分鐘,每5分鐘~10分鐘運針1次。每日1次~2次。
3.療效
共治療975例,有效率在94.1%~100%之間。其中“氣至病所”者效果顯著優於氣不至病所者[3~6]。
(二) 體針(之二)
1.取穴
主穴:手陷谷、液門、女膝。
手陷谷位置:在手背第二、三指掌關節後的掌骨間,二、三掌骨小頭後方陷中,即握拳第2、3指間縫紋端,壓痛最明顯處取穴。
女膝穴位置:足後跟部,跟骨中央。
2.治法
每次僅一穴。手陷谷取痛牙對側,患者端坐,對側手臂放在治療床上,屈肘握拳,醫者先用押手按壓第2、3掌指關節間,找出最敏感的一點,皮膚常規消毒後,選用28~32號,1寸毫針,快速進針,針尖向腕斜刺入穴位,進針3分~5分,針刺手法用重提輕插,行捻轉強刺激瀉法,配合吸氣時針,呼氣時提針的瀉的手法,,使針感傳至病痛之所,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每隔5分鐘行針1次,留針30分鐘,視疼痛程度,每日可針刺1~2次。 液門穴 一般僅取患側,效不顯時加取對側。令患者正坐,自然握拳放於治療桌上,在手背四、五指縫尖上方約0.5cm處,避開可見靜脈,取28號1.5寸針,順掌骨間隙刺入0.5寸~1寸左右,捻轉提插以得氣為度:局部酸、脹及有觸電感向臂肘放射。女膝穴,直剌入3cm~6cm ,施平補平瀉手法,剌後可以艾條溫和灸5分鐘~10分鐘。上述穴位,均可先刺患側穴,留針15分鐘,如疼痛仍未顯減時,加刺對側,留針20分鐘~60分鐘,每15分鐘行針1次。出針後稍壓針孔片刻。每日1次。
3.療效
以手陷谷穴共治療1250例,1次治癒1050例,2次治癒126例,總治癒率94.2%。[14,17] 以液門穴共治各種牙痛病人385例,結果顯效303例,有效7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9%[8]。以女膝穴治療智齒冠周炎78例,顯效54例,有效24例,總有效率100%[18]。
(三) 耳針
1.取穴
主穴:屏尖、面頰(或牙痛點)、三焦。
配穴:神門、口。
2.治法
一般僅取1~2個主穴,效不明顯時酌加余穴。找準壓痛敏感點後,刺入反覆捻轉,強刺激,留針30分鐘,其間刺激2次~3次。
3.療效
共治155例,平均有效率93.5%~96.7%[7,9]。
(四) 耳穴壓丸
1.取穴
主穴:垂前、面頰、神門、屏尖。
配穴:頜、皮質下。胃火牙痛加胃、大腸;風火牙痛加內耳、枕。
2.治法
主穴取2~4穴,如效不顯可酌加配穴。用王不留行子或綠豆貼壓於痛側耳穴,立即加以按壓,直至疼痛減輕或消失。如痛不減,可加貼或改貼其他耳穴。爾後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穴位數次。隔日換貼1次,兩側耳穴交替使用,直到症狀完全消失。
3.療效
共治69例,經用上法治療後,基本痊癒3例(疼痛完全消失),顯效56例(疼痛明顯減輕),有效9例(疼痛緩解),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6%[10,11]。
(五) 指針
1.取穴
主穴:肩井。
2.治法
患者用對側手按在肩部,食指貼頸,中指按壓凹陷處是穴。取患側,用右拇指按壓,逐漸加力以患者能忍受為度,30秒鐘後放鬆壓力,再壓再放鬆直至牙痛緩解或消失。
3.療效
以上法共治80例,一般按壓1分鐘~3分鐘,疼痛均明顯減輕或消失[12]。
(六) 刺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先找阿是穴,系痛點。可於背部第7頸椎下,第5胸椎以上,背中線旁開1寸~2寸處,找出有色澤粉紅的點,直徑約0.3cm。每次找2個~4個,在其中心點刺放血,每點刺1針,直刺0.3寸~0.5寸深,點刺後拔罐5分鐘~10分鐘。每日1次,2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共治30例,均在1次~2次內止痛[13]。
(七) 全息針
1.取穴
主穴:頭穴、胃穴。
頭穴位置:第二掌骨遠心端橈側。
胃穴位置:第二掌骨兩端連線中點橈側。
2.治法
先以指壓法在第二掌骨橈側找準穴位,以30號1寸毫針自橈側邊緣向手心剌入8分左右,反覆探尋至有強烈的針感。留針45分鐘,每隔10分鐘~15分鐘行針一次,每日1次~2次。
3.療效
共治急性牙痛50例,均在3次內獲愈[14]。
(八)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下關。
2.治法
一側牙痛取本側穴,雙側牙痛取雙側穴,常規皮膚消毒,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 1ml,地塞米松注射液 1ml(5 mg),此為一個穴位藥量,垂直刺入患側下關穴,感覺麻、憋、脹後,抽無回血時,緩慢注入藥液,針尖偏向前上(顴髎方向),每日注射1次。
3.療效
治療急性牙痛30例。結果:治癒21例,顯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16]。
(九) 其他措施
1.如針灸後疼痛已止,須針對病因治療,包括抗菌消炎,進行牙髓或根管治療,甚至拔除患牙。
2.針刺不能有效止痛時,宜給予適量的鎮痛劑,或採取開髓引流等措施。

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牙疼案
張季明(張杲,明代醫家)治一人患牙疼,為灸肩尖(即肩髃穴),微近骨後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即差。嘗灸數人皆愈,隨左右所患無不立驗。灸畢項大痛,良久乃定,永不發。季明曰:予親病齒痛,百方治之不效,用此法治之遂差。
(《名醫類案》)
本欄目僅供學習與參考,切勿模仿施治!
楊××,28歲,農民,1974年6月14日來診。
病史:牙痛2天。曾用抗生素、止痛藥,未愈。
檢查:見右腮明顯腫脹,壓痛,張口見右下齦紅腫,未化膿,體溫38.5℃。舌紅,苔黃膩,脈洪有力。
治則:疏風清熱止痛。
取穴:牙痛奇穴。
牙痛奇穴位置:在右耳三焦穴區內找到一個紅色點狀陽性反應物,壓之甚痛。
治法:用0.40mm×13mm(28號5分)毫針刺入牙痛奇穴,患者在感到甚痛之後,隨即自覺有一股“涼涼”的感覺傳至痛牙的牙齦。以大幅度捻轉強刺激約1分鐘,右耳發熱變紅,牙痛即止。留針12小時,囑患者每1小時左右自行捻轉針1次。若牙痛則隨時捻轉,12小時後,腫消痛止,告愈。
(管遵信醫案)

主要參考文獻

[1]曾天治.齒病針灸術. 國醫砥柱月刊,1937:(5):21
[2]耿溫琦.針刺療法對於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的止疼效果.中華口腔科雜誌,1959;(3):175
[3]鄧世發.針刺合谷沖陽治療牙根尖周炎性疼痛702例.針刺研究,1982;(4):254
[4]韓長根.太沖配下關穴治療牙痛67例.中醫雜誌,1989;30(8):18
[5]胡曉明.針刺治療牙痛57例.上海針灸雜誌,1987;6(3):47
[6]鐘起哲.針剌治療急性牙痛149例. 針灸學報,1990;6(2):42
[7]顧天培.針刺耳部新穴“垂面”治療牙痛125例.浙江中醫雜誌,1977;3(5):18
[8]申健.針刺液門治療牙痛385例.陝西中醫,1989;10(2):83
[9]周麗.耳穴三焦治牙痛30例小結.江西中醫藥,1989;(2):39
[10]楊惠.耳壓貼上治療牙痛.四川中醫,1989;7(6):封四
[11]許慶立.耳穴壓豆治療牙痛55例.山東醫藥,1982;(1):44
[12]何有水.按壓肩井穴治療牙痛.浙江中醫雜誌,1989;24(4):165
[13]王春義.背部點刺放血治療牙痛30例.新中醫,1990;22(12):33
[14]陳紅路.第二掌骨橈側針法治療急性牙痛50例. 中國針灸,1997;17(10):622
[15]馮儒.手陷谷穴治療牙痛1200例療效觀察.河南中醫,1992;(2):89
[16]邢守平等.穴位注射治療急性牙痛.中國針灸,2000;20(5):319
[17]任愛民.單刺阿是穴治療牙痛.中國針灸,2000;20(5):319
[18]全新德等.針灸女膝穴治療智齒冠周炎78例.中國針灸,1996;16(12):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