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印記

思考的印記

《思考的印記》中這些文章清新有見地,具有較深厚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功底。書中還涉及他關於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問題的思考,涉及治學、做人和文學等多方面,值得一讀。《思考的印記》是作者工作的思考和人生感悟的一個記錄,一個驛站,一個段落,或者是一本日記,一本沒有按日所記的人生印記。

基本介紹

  • 書名:思考的印記
  • 作者:張進海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115.00
  • 外文名:The Trace of Thoughts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頁數:473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思考的印記》的內容大多是作者結合工作、學習的思考。思考的軌跡就是他履職變遷的經歷,同時也顯現我們這一代人與共和國一起探索,與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一起跨越的印記。
咟喥咟萪
通觀全書,一個善於思考、懷有深重使命感的作者形象躍然紙上。把工作實踐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論層面去思考。

作者簡介

張進海,男,漢族,1959年9月生,中共黨員,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文學學士,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政法教授,主任編輯。曾務過農,做過民辦教師,當過兵,做過機關幹部等。
1976年入伍,曾任戰士、連文書、團保密參謀,寧夏軍區幹部文化學校、寧夏軍區教導大隊教員、幹事等。
1987年轉業,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宣傳處科員、主任科員,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宣傳處處長、新聞出版處處長,寧夏石嘴山市市委專職常委,石嘴山市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寧夏固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寧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寧夏社會科學院院長;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常委。
曾在寧夏大學中文系、寧夏區黨校地(廳)縣(處)級幹部進修班、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法律師資培訓班、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宣傳幹部培訓班、中央黨校導師制政治理論專業研究生班、香港特區區情講座高級培訓班、復旦大學寧夏高級領導幹部培訓班、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專題研究班、國家行政學院司局級正職公務員培訓班、中央黨校第58期廳局級黨的執政經驗與執政能力專題研究班、延安幹部學院第一期廳局級幹部黨性修養專題培訓班學習。
自治區文聯委員,寧夏書法家協會理事,寧夏美術家協會會員,寧夏詩詞協會會員。石嘴山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六盤山書畫院名譽院長。

圖書目錄

思考·實踐
新時期軍隊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
黨委宣傳部門職能問題
社會主義道路曲折性的哲學思考
學習宣傳黨的歷史堅定黨的信念
強化黨的執政意識
初級階段理論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
講學習是領導幹部終生的任務
完整準確地理解黨的民主集中制
始終堅持黨的先進性
共產黨員要努力提高執政本領
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
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石嘴山市經濟發展與城市形象
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
重塑石嘴山市新形象
辦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建設高素質的領導集體
迎評升本工作要做到萬無一失
高校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站在新的起點上
建設一個美麗的新校區
如何推進社科工作轉型
建設合格的社會主義新智庫
套用對策研究要來源現實高於現實
如何開展重大現實問題研究
怎樣建設合格的新智庫
盛世警言永葆先進性
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
宣傳·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理解人、愛護人
再論愛國主義教育
依法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
明理知事·動情·養成
把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建立精神文明建設機構要做到三個適應
戰役性新聞宣傳與善抓機遇
宣傳思想工作要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
在西部大開發中樹立新形象
為西部大開發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宣傳思想工作要善於把握大局、勇於創新
宣傳思想工作要努力形成合力
宣傳思想工作者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宣傳思想工作要強化“四個意識”
宣傳工作要主動熱情
精神·修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忠言悅耳更利行
上樑不正下樑不必歪
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說開去
振奮精神艱苦創業
談職業道德
談社會公德
談家庭道德
學風問題至關重要
如何端正學習態度
石嘴山的變遷
論寧夏精神
論石嘴山精神
老英雄楊貴
我為石嘴山奉獻了什麼
我所理解的寧夏師範學院
不到長城非好漢
激情的歲月歲月的激情
弘揚延安精神要與時俱進
再論寧夏精神
羅根澤——創新·求真·綜合
顧隨——真積力久述作有殊
趙景深——集吉光片羽成一家之言
敏澤——廣積厚累融注於心
于光遠——獨立思考只服從真理
方光燾——重視方法探索方法
楊樹達——循序漸進致力根底
方克立——先立乎其大者
葉秀山——惜時如金追求真理
改革·探索
也說留住人才
順勢發展方有作為
談“進入角色”
培養部隊幹部應當制度化
轉業安置是新時期部隊建設的需要
改革幹部人事制度
改革開放要體現在行動上
寧夏在哪裡
寧夏豈甘落後
以小見大從身邊看變化
體育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寧夏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
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是寧夏人民的共同心愿
生態移民是最大的德政工程
國家戰略中的寧夏發展
文化·藝術
詩的藝術論
說“妙悟”
春華秋實皆有益
語意新奇韻格超絕
老病孤舟壯志猶存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強移一枝千里嘶鳴
清新雅淡的月夜相思圖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書信與詩
以平顯兀以靜顯動
一往情深到晚年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
交替過程中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
為四十而歌
藝術家眼中的歷史變遷
讚美夕陽的光輝
為石嘴山的建設和變遷立傳
堅守和耕耘我們的精神家園
讓我們為實現夢想去努力
詩歌是人生感驗的花朵
人文與自然的詩意創造
用美麗點亮目光的沙湖
感受沙湖的美麗
為深情的石嘴山而歌
建設獨具特色的賀蘭山文化
森林公園碑記
五湖四海紀念碑記
傳承和弘揚寧夏地方歷史文化
大力弘揚回族的優秀文化
西海固文學的引領者
後記

後記

逝者如斯,日月流年。五十多年的人生之路,短暫而匆忙。18年農村成長歷史,使人吃苦耐勞;12年部隊生活的洗禮,使人堅毅向上;10年黨委機關工作的砥礪,使人豁達負重;8年地方和高校工作的磨鍊,使人激情超越;5年社科工作的蹉跎,使人淡然升華。人生猶如旅行,那些我們所看到感悟到的景點景色都會沉澱成我們記憶里的美妙篇章。人生的旅行,蘊含了許多閃光的景點景色,捕捉記錄這些閃光的東西,就宛如一次思考的旅行,一次不同時期、不同側面的思想和感受的積澱和概括,這就是我這本集子及其名字的由來。我工作的經歷,人生的閱歷,決定了我思考的多種多樣,也正因為這樣,定名為《思考的印記》更為合適和恰當,因而它沒有主題,沒有章節,更沒有理論的系統和完備。權當是我工作的思考和人生感悟的一個記錄,一個驛站,一個段落,或者是一本日記,一本沒有按日所記的人生印記。
我把它奉獻給大家,感謝支持和幫助過我的所有同志和朋友。
本書在整理編輯過程中,得到許多同志的鼎力相助。我的同學陳海洋編審從書稿的策劃到篇章的安排提出了專業的意見;朱鵬雲同志審閱了書稿;寧夏師範學院的李長同志、王海龍同志,整理蒐集了許多資料和文稿;社科院雷曉靜對書稿進行認真校對,杜志傑、劉家俊、張君、馬娟、白艷梅為本書文稿編排、整理,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在此表示真誠的感謝!
2012年12月

序言

進海要我為他的《思考的印記》作序,我欣然同意了。
書的內容大多是他結合工作、學習的思考。思考的軌跡就是他履職變遷的經歷,同時也顯現我們這一代人與共和國一起探索,與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一起跨越的印記。通觀全書,一個善於思考、懷有深重使命感的作者形象躍然紙上。
進海曾在部隊工作過十幾年。十幾年前,我在區黨委宣傳部工作的時候,進海曾任宣傳處處長,那時他就思考一些理論問題,後來他到新聞出版處工作,結合工作實踐,研討新聞學、傳播學領域的一些問題,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新聞輿論與大眾傳播》,填補了寧夏新聞傳播學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再後來進海先後到石嘴山市、固原師專、寧夏師範學院和寧夏社科院工作。隨著工作領域的拓展,__他思考問題的範圍越來越寬了。
在這部集子中,他思考的多是涉及工作範圍內帶有前瞻性、針對性的問題,可見他善於把工作實踐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論層面去思考。這些文章清新有見地,具有較深厚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功底。書中還涉及他關於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問題的思考,涉及治學、做人和文學等多方面,值得一讀。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工作性質不同,但只要你善於思考,你就可以從自己的經歷和工作實踐中感悟人生,就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領略人生的快樂,找到一份心靈的寧靜。
一個缺乏創新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不善於理性思考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一個民族的興旺,必須要有一代代人去開拓創造,去進行理論探索。
我們有幸生活在偉大變革、呼喚理論的時代。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腳步聲中,寧夏又踏上了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征途,寧夏要科學發展、持續發展、跨越發展,更需要理論上的清醒與堅定,更應倡導理論思維和系統思考。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書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和狀態是值得倡導的。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政黨,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社會,領導幹部要帶頭。要倡導學習工作一體化的理念。把學習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既是一種基本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也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希望大家都能養成學習和思考的習慣,使之成為一種基本功和常態,使學習在我們的社會實踐中顯示其獨特而重要的意義。
進海有一顆火熱的心,有一腔創業的激情。他倡導用心想事,用心做事,用心抓落實。他為思考而投入,為思考成果化為工作成果而快樂。
他在《我為石嘴山奉獻了什麼》一文中講述了石嘴山建市四十周年的活動,提出把“四十年集中在一年體現,把一年的籌備集中在一天體現,把一天的活動集中在慶祝大會一個小時體現”。簡而言之,就是“集四十年於一天,集一年於一天,集一天於一小時”。這不是簡單的濃縮,而是折射出他對創新的渴望和追求。
《激情的歲月 歲月的激情》,是進海離開寧夏師範學院的告別演講。他動情地說:我傷感,我流淚,我為什麼流淚,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因為我對這份事業追求的太執著,每一天,每一事。這散發熱度的話語正是他奮鬥的動力所在。
這本書唯一不足的是內容太雜,但也可以看出,進海思考的側重點都是隨著崗位的變化而變化的,作者出書可能更多地考慮為自己留下思考的印記,而我更多地是倡導理性思考的品質,這也是我作序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