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路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

思科網路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

《思科網路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是2012年5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隆傑、梁廣民。

基本介紹

  • 書名:思科網路實驗室CCNP(交換技術)實驗指南
  • 作者:王隆傑、梁廣民
  • ISBN:9787121169045
  • 頁數:388頁
  • 定價:68元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幫助正在學習CCNP的讀者提高CCNP交換方面的動手技能。全書分為8章,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台拓撲,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STP,VLAN間路由,高可用性,交換機的安全,QoS,組播。本書的重點是實驗,希望通過實驗能有效地幫助讀者掌握技術原理及其使用場合。本書採用Catalyst3560作為硬體平台(IOS 版本為 12.2)。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章 交換機基本配置 1
1.1 實驗台配置 1
1.1.1 本書實驗台拓撲 1
1.1.2 訪問伺服器 2
1.2 實驗1:配置訪問伺服器 3
1.3 實驗2:交換機的密碼恢復 8
1.4 實驗3:交換機的IOS恢復 9
1.5 本章小結 10
第2章 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 11
2.1 VLAN、Trunk、VTP與鏈路聚集概述 11
2.1.1 交換機工作原理 11
2.1.2 VLAN簡介 12
2.1.3 Trunk簡介 13
2.1.4 DTP簡介 14
2.1.5 EtherChannel簡介 15
2.1.6 VTP 16
2.1.7 私有VLAN 19
2.2 實驗1:交換機基本配置 20
2.3 實驗2:劃分VLAN 26
2.4 實驗3:Trunk配置 30
2.5 實驗4:DTP的配置 35
2.6 實驗5:EtherChannel配置 37
2.7 實驗6:VTP配置 45
2.8 實驗7:VTP覆蓋 54
2.9 實驗8:私有VLAN 59
2.10 本章小結 63
第3章 STP 64
3.1 STP協定概述 64
3.1.1 STP(IEEE 802.1d)簡介 64
3.1.2 STP的加強 65
3.1.3 PVST+簡介 66
3.1.4 RSTP(IEEE 802.1w)簡介 66
3.1.5 MSTP(IEEE 802.1s)簡介 69
3.1.6 不同STP協定的兼容性 70
3.1.7 STP防護 71
3.1.8 FlexLink 72
3.2 實驗1:STP和PVST配置 73
3.3 實驗2:Portfast、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 84
3.4 實驗3:RSTP 87
3.5 實驗4:MSTP 90
3.6 實驗5:STP樹保護 94
3.7 實驗6:環路防護 99
3.8 實驗7:FlexLink 103
3.9 本章小結 107
第4章 VLAN間路由 108
4.1 VLAN間路由概述 108
4.1.1 使用路由器實現VLAN間的通信 108
4.1.2 單臂路由 109
4.1.3 三層交換 109
4.1.4 路由器的三種交換算法 110
4.2 實驗1:單臂路由實現VLAN間路由 111
4.3 實驗2:三層交換實現VLAN間路由 113
4.4 實驗3:三層交換上配置路由協定 116
4.5 實驗4:路由器上的3種交換方法 122
4.6 本章小結 129
第5章 高可用性 130
5.1 高可用性技術簡介 130
5.1.1 HSRP 130
5.1.2 VRRP 132
5.1.3 GLBP 133
5.1.4 SLB 134
5.1.5 Syslog 135
5.1.6 SNMP 136
5.1.7 交換機堆疊 137
5.2 實驗1:HSRP 138
5.3 實驗2:VRRP 143
5.4 實驗3:GLBP 147
5.5 實驗4:SLB 156
5.6 實驗5:Syslog 162
5.7 實驗6:SNMP 165
5.8 實驗7:堆疊 169
5.9 本章小結 176
第6章 交換機的安全 177
6.1 交換機的安全簡介 177
6.1.1 交換機的訪問安全 178
6.1.2 交換機的連線埠安全 178
6.1.3 DHCP Snooping——防DHCP欺騙 178
6.1.4 DAI——防ARP欺騙 179
6.1.5 IPSG——防IP欺騙 179
6.1.6 VLAN跳躍攻擊 180
6.1.7 AAA 180
6.1.8 dot1x 181
6.1.9 SPAN 182
6.1.10 RACL、VACL和MAC ACL 183
6.2 實驗1:交換機的訪問安全 183
6.3 實驗2:交換機連線埠安全 189
6.4 實驗3:DHCP欺騙 196
6.5 實驗4:DAI與IPSG 201
6.6 實驗5:AAA 207
6.7 實驗6:dot1x 217
6.8 實驗7:SPAN 221
6.9 實驗8:RACL、VACL和MAC ACL 225
6.10 本章小結 228
第7章 QoS 229
7.1 QoS簡介 229
7.1.1 為什麼需要QoS 229
7.1.2 QoS的3個模型 230
7.1.3 差分服務模型的結構 231
7.1.4 CLI與MQC 232
7.2 分類與標記 233
7.2.1 分類與標記 233
7.2.2 實驗1:分類與標記 234
7.2.3 實驗2:NBAR 239
7.3 佇列技術 243
7.3.1 佇列技術簡介 243
7.3.2 先進先出佇列(FIFO) 244
7.3.3 優先權佇列(PQ) 245
7.3.4 實驗3:PQ 246
7.3.5 自定義佇列(CQ) 249
7.3.6 實驗4:CQ 250
7.3.7 加權公平佇列(WFQ) 254
7.3.8 實驗5:WFQ 256
7.3.9 基於類的加權公平佇列 258
7.3.10 實驗6:CBWFQ 258
7.3.11 低延遲佇列(LLQ) 263
7.3.12 實驗7:LLQ 264
7.3.13 RTP優先佇列 265
7.4 擁塞避免 265
7.4.1 為什麼需要擁塞避免 265
7.4.2 RED簡介 266
7.4.3 WRED簡介 267
7.4.4 FB-WRED簡介 267
7.4.5 實驗8:WRED及FB-WRED 268
7.4.6 CB-WRED簡介 271
7.4.7 實驗9:CBWRED 272
7.5 流量整形與流量監管 273
7.5.1 流量整形與流量監管的區別 273
7.5.2 流量整形(Shaping) 274
7.5.3 實驗10:流量整形 275
7.5.4 流量整形的套用實例 278
7.5.5 流量監管(Policing) 278
7.5.6 實驗11:CAR 281
7.5.7 CAR的套用實例 283
7.5.8 實驗12:CB-Policing 283
7.5.9 CB-Policing的套用實例 285
7.6 交換機上的QoS 286
7.6.1 交換機上的QoS模型 286
7.6.2 入方向上的分類與標記 287
7.6.3 入方向上的流量監管(Policing) 294
7.6.4 加權尾部丟棄(Weighted Tail Drop) 295
7.6.5 入方向的佇列與調度(Queueing and Scheduling) 296
7.6.6 出方向的佇列與調度(Queueing and Scheduling) 299
7.6.7 實驗13:交換機上用QoS限速 303
7.7 本章小結 305
第8章 組播 306
8.1 組播簡介 306
8.1.1 為什麼需要組播 306
8.1.2 組播的模型 307
8.1.3 組播的IP位址和MAC地址 307
8.1.4 組播分發樹 308
8.1.5 組播路由協定 311
8.1.6 IGMP 314
8.1.7 二層組播協定 314
8.2 IGMP 315
8.2.1 IGMP V1 315
8.2.2 實驗1:IGMP V1 316
8.2.3 IGMP V2 319
8.2.4 實驗2:IGMP V2 320
8.2.5 IGMP V3 325
8.3 PIM Dense Mode 325
8.3.1 PIM Dense Mode工作原理 326
8.3.2 PIM Dense Mode狀態規則 331
8.3.3 PIM Dense Mode狀態標識 331
8.3.4 實驗3:PIM-Dense Mode 331
8.4 PIM Sparse Mode 343
8.4.1 PIM Sparse Mode工作原理 344
8.4.2 PIM Sparse Mode狀態規則 348
8.4.3 PIM Sparse Mode狀態標識 349
8.4.4 實驗4:PIM-Sparse Mode 349
8.4.5 Auto-RP 361
8.4.6 實驗5:Auto-RP 361
8.4.7 BSR 364
8.4.8 實驗6:BSR 365
8.5 交換機上的組播 366
8.5.1 IGMP Snooping介紹 367
8.5.2 CGMP介紹 367
8.5.3 實驗7:IGMP Snooping和CGMP 368
8.6 本章小結 373
參考資料 37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