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思月書院原為明代張姓宗祠,是深圳的名門望族,兄弟四人,依次排列為:思月、愛月、懷月、念月,是向西村、湖貝村、水貝、田貝的始祖。思月書院原址在南慶街22號,是老深圳人熟悉的古蹟,後遷移到現址,1997年重建,仍保留了原建風格。1925年6月曾為全國總工會特派人設立為省港大罷工接待站,多經革命戰爭風雨的洗禮,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寓學於民而惠於民”是古老思月書院的一貫宗旨。
思月書院有“中華一絕”的一筆空心字及一剪成字像的民剪藝術;“麥燙畫”、“豆豆畫”形象逼真;文房四寶應有盡有;件件景瓷精美絕倫。名家墨跡,翰逸神飛。思月書院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文物
思月書院有“中華一絕”的一筆空心字及一剪成字像的民剪藝術;“麥燙畫”、“豆豆畫”形象逼真;文房四寶應有盡有;件件景瓷精美絕倫。名家墨跡,翰逸神飛。
歷史
三百年的歷史,滄桑的歲月,沉積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思月書院曾是“深圳墟”——羅湖商業集市的文化象徵和教育中心,多少學子在此啟蒙識字,曉知天下事。《書院春秋》,一壁紅木刻劃不儘先人教學之精神。
廣東曾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較早的地區。早在1924年廣東農講所的學員就來到寶安,發動民眾,建立黨組織。深圳在香港海員大罷工和黨所領導的省港大罷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組織起來的工人糾察隊在深圳陸路、水路日夜巡邏,執行封鎖香港的任務。“思月書院”,就是當年工運的活動站。
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黨領導下的農民運動蓬勃開展的深圳地區,成為廣州與香港工人運動的聯絡點和第二戰場。遵照中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指示,於6月19日在深圳墟(今東門老街)南慶街22號思月書院,設立香港罷工工人接待站。
1925年6月,香港工人舉行大罷工。19日凌晨,香港電車工人分別乘火車或步行到深圳,在思月書院集中。每日由深圳乘火車回廣州的罷工工人有1000多人。當時,深圳各大小商號以及各鄉的農民,也積極置辦茶粥,歡迎香港工友,羅湖、南塘、水貝、黃貝嶺等處的居民還將自己的房屋騰出來,給工友臨時住宿。真是想不到,這座百年書院,也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見證。
伴隨著老街的變遷,1996年,思月書院被拆除。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在隨後的老街改造過程中,特意在“老街風貌街區”重建思月書院,占地200多平方米,成為一間歷史博物館,人們在這裡,可以完整地“聽聽老街的故事”。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46.37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