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是2005年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兆光。本書討論了近來中國文史學界的一些新變化和關於文史研究的學術規範問題,力圖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境遇、問題與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
- 作者:葛兆光
- ISBN:9787108022011
- 頁數:375
- 定價:34.00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5-04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視野、角度與方法
- 叢書: 三聯講壇叢書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精選一批有特色的選修課、專題課與有影響的演講,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希望藉此促進校園與社會的互動,讓課堂走出大學圍牆,使普通讀者也能感知並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和前沿問題。
這份課堂講錄大致可以按內容分為四類:一類是討論現代西方新理論和新方法如何能夠運用到中國思想是的研究中,這裡包括年鑑學派、福柯和後現代歷史學;一類是討論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包括考古發現、文物、圖像、甚至地圖,主要是想改變過去思想史研究資料狹隘其實是視野狹隘的缺欠;一類是嘗試使思想史與其他歷史研究領域——比如文明史、知識史、觀念史、法律史以及社會史——之間有溝通和互動;一類是與傳統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減法”。此外,在一頭一尾,
作者介紹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國中畢來以後,曾經在貴州苗族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1984年研究生畢業。曾經在江蘇揚州師範學遼歷史系任教。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與兼職教授。並曾應邀先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化名著導讀》、《中國宗教與文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研究》、《歷史與文化理論》、《中國學術經典選讀與研究》、《宗教文獻概論》、《思想史經典著作研讀》等課程。
作品目錄
自序
引言 近年來文史研究領域的新變
開場白
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變化
二 常識的變化:關天重建學術研究的基礎
三 基礎的動搖與瓦解:以國家、傳統、現代為例
四 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實例
五 文史領域:關注重心與使用資料的變化
六 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一講 法國年鑑學派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年鑑學派的來龍去脈
二 年鑑學派的主要傾向及對中國史學的啟發
三 對年鑑學派的批評及60年代後年鑑學派的變化
四 個案介紹:以《國王神跡》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二講 福柯的理論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一 知識考古學與思想史研究
二 關於思想史的重新考察
三 知識考古學視野中的思想史資料
四 思想史可以這樣寫:瘋癲、刑法與監獄的背後
五 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三講 後現代歷史學的洞見與不見
一 關於《懷柔遠人》和《白銀資本》在中國的爭論
二 什麼是後現代歷史學的主要觀念?
三 歷史是虛構文本、是散文作品嗎?
四 歷史文本真偽問題的另類觀察
五 歷史的寫法與讀法
六 後現代歷史學的不見或局限
[建議閱讀文獻]
第四講 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一 思想史研究如何感到資料的局限和侷促?
二 不在過去思想史視野範圍裡面的各種資料
三 思想史怎樣才能充分運用這些資料?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五講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與思想史研究
一 歷來的考古發現對學術史之影響
二 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發現和思想史的再認識
三 思想史的觀念如何改變才能回應不斷出現的考古發現
[建議閱讀文獻]
第六講 關於圖像的思想史研究
第七講 作為思想史資料的古輿圖
第八講 文化史與文明史——以宋代中國的歷史為例
第九講 知識史與思想史——以西洋天學進入中國及其對傳統思想的影響為例
第十講 在法律史、社會史與思想史之間——以傳統社會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分配為例
第十一講 觀念史的研究方法——以陸九淵的“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為例
第十二講 文化史與思想史研究的“視域”轉換——以“唐宋”、“宋明”兩個不同研究範式為例
第十三講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第十四講 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變化——以日本學者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為例
附說 想像的邊界——關於文史研究的學術規範
引言 近年來文史研究領域的新變
開場白
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變化
二 常識的變化:關天重建學術研究的基礎
三 基礎的動搖與瓦解:以國家、傳統、現代為例
四 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實例
五 文史領域:關注重心與使用資料的變化
六 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一講 法國年鑑學派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年鑑學派的來龍去脈
二 年鑑學派的主要傾向及對中國史學的啟發
三 對年鑑學派的批評及60年代後年鑑學派的變化
四 個案介紹:以《國王神跡》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二講 福柯的理論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一 知識考古學與思想史研究
二 關於思想史的重新考察
三 知識考古學視野中的思想史資料
四 思想史可以這樣寫:瘋癲、刑法與監獄的背後
五 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三講 後現代歷史學的洞見與不見
一 關於《懷柔遠人》和《白銀資本》在中國的爭論
二 什麼是後現代歷史學的主要觀念?
三 歷史是虛構文本、是散文作品嗎?
四 歷史文本真偽問題的另類觀察
五 歷史的寫法與讀法
六 後現代歷史學的不見或局限
[建議閱讀文獻]
第四講 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一 思想史研究如何感到資料的局限和侷促?
二 不在過去思想史視野範圍裡面的各種資料
三 思想史怎樣才能充分運用這些資料?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五講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與思想史研究
一 歷來的考古發現對學術史之影響
二 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發現和思想史的再認識
三 思想史的觀念如何改變才能回應不斷出現的考古發現
[建議閱讀文獻]
第六講 關於圖像的思想史研究
第七講 作為思想史資料的古輿圖
第八講 文化史與文明史——以宋代中國的歷史為例
第九講 知識史與思想史——以西洋天學進入中國及其對傳統思想的影響為例
第十講 在法律史、社會史與思想史之間——以傳統社會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分配為例
第十一講 觀念史的研究方法——以陸九淵的“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為例
第十二講 文化史與思想史研究的“視域”轉換——以“唐宋”、“宋明”兩個不同研究範式為例
第十三講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第十四講 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變化——以日本學者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為例
附說 想像的邊界——關於文史研究的學術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