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思想·文獻·歷史:思孟學派新探
- 作者:杜維明
- 頁數: 344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4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301134498
條形碼: 9787301134498
尺寸: 22.6 x 15.2 x 1.6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杜維明,祖籍雲南,1962年台灣東海大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現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社長、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
內容簡介
《思想?文獻?歷史:思孟學派新探》是在杜維明教授召集下的2006-2007年度哈佛-燕京學社“思孟學派工作坊”的集體研究成果。陳來、梁濤等學者圍繞與思孟學派關係密切的近年來的出土文獻《五行篇》,從哲學、歷史和文學多個視角,梳理和還原思孟學派的淵源與傳承,具有學術史上的重大價值。
目錄
前言 杜維明
《五行》經說分別為子思、孟子所作論——兼論郭店楚簡《五行》篇出土的歷史意義 陳 來
竹簡《五行》篇與子思思想研究 陳 來
一、論五行、善、德
二、論仁、智、聖之思
三、論聰明、聞見、聖智
四、論仁、義、禮之端緒與發作
五、論心與慎獨
六、子思五行說中的“聖智”與“仁”
七、聖智說的政治解讀
帛書《五行》篇說部思想研究——兼論帛書《五行》篇與孟子的思想 陳 來
一、德氣說
二、聰明聖智說
三、天道說
四、舍體說
五、仁義說
六、大體說
七、《五行》與《孟子》
《緇衣》、《表記》、《坊記》思想試探——兼論“子曰”與儒學的內在詮釋問題 梁 濤
一、《緇衣》、《表記》、《坊記》中“子曰”的問題
二、《緇衣》、《表記》、《坊記》思想試探
三、“子曰”與儒學的內在詮釋問題
從簡帛《五行》“經”到帛書《五行》“說”——兼論孟氏之儒對子思之儒的繼承與發展 梁 濤
一、從“為德”、“為善”的二元論到“為德”的一元論
二、從超越、內在的天人關係到內在、同一的天人關係
三、從“德之行”到“德之氣”
即生言性的傳統與孟子性善論 梁 濤
一、即生言性的意蘊及其不同命題表述
二、孟、告“生之謂性”之辯疏解
三、孟子性善論與即生言性傳統
思孟學派的歷史建構 陳 靜
一、緣起
二、思孟學派是一個現代名號
三、關於孟子師承的考辨
四、《非十二子》最早並提思孟
五、結 語
近代學術視野中的子思研究 乾春松
一、“五行與思、孟”:關於子思學派的文字的校勘與注釋
二、子思思想的特質:“誠”及其他
三、思孟的傳承和《中庸》《孟子》先後問題
四、簡短的結語
先秦兩漢文獻所見子思資料 張豐乾
思孟學派與“民之父母” 張豐乾
一、家國(邦)天下與修身
二、一體化與分離化
三、從《詩經》看“民之父母”
四、“作民父母”的根本依據與豐富內涵
五、孔子論“民之父母”
六、思盂學派與民之父母
七、勸勉、批判與革命
八、自我定位與大同理想
論子思學派之《詩》學 張豐乾
一、孔門《詩》教與子思學派
二、毛詩詁訓傳與子思學派
三、子思學派所引《詩》篇及原詩主題
四、子思學派引《詩》之體例
論毛詩詩教觀與思孟學派的思想聯繫 劉寧
一、問題的提出
二、毛詩“情志”說與思孟學派對道德情感的認識
三、“以史說詩”的美刺說與思孟學派的政教觀
《中庸》“道不遠人”章義疏 方旭東
為何子思說“忠恕”與《論語》不同?——道學解釋及其問題 方旭東
《中庸》的天下國家觀 乾春松
一、問題的緣起
二、制度的現實性和境界性
三、“懷柔遠人”,從《中庸》來考量天下制度的心理基礎
四、“以人治人”與當下的世界
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