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saluenense Franch.):直立灌木,高0.3-1.2米。幼枝密被鱗片和褐色長剛毛。葉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上面暗淡或光亮,下面褐色、淡褐色或黃綠色。花序頂生,1-3花;花冠寬漏斗狀,長1.8-3厘米,紫色、紫紅色或深紅色,內有紫色斑點。蒴果卵球形。花期6-8月,果期8月以後。
生於岩坡杜鵑灌叢或山谷流石坡,常自成灌叢,產中國四川、雲南和西藏。緬甸東北部也有。該物種因花朵美麗,顏色鮮艷,人工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扦插,嫩枝,栽培技術,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期控制,病蟲防治,葉腫病,葉斑病,幣厄病,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怒江杜鵑是直立灌木,高0.3-1.2(-1.5)米。幼枝密被鱗片和褐色長剛毛。葉橢圓形、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1.5-3厘米,寬0.8-1.4厘米,頂端鈍圓,具直立或反折的短尖頭,基部通常鈍圓,有時寬楔形,上面暗淡或光亮,鱗片疏或密,下面密被覆瓦狀鱗片,褐色、淡褐色或黃綠色,鱗片邊緣有細圓齒,沿葉脈有時疏生長剛毛,通常邊緣於幼時有長剛毛,以後漸脫落;葉柄長2-4毫米,被鱗片和剛毛。
花序頂生,1-3花,花梗長0.7-1.5厘米,紅色,被鱗片,有疏或密的剛毛或無毛;萼紅紫色,萼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9毫米,外面被疏或密的鱗片,被微柔毛或有時並有剛毛,有長或短的緣毛;花冠寬漏斗狀,長1.8-3厘米,紫色、紫紅色或深紅色,內有紫色斑點,外面密被短柔毛,有或無鱗片;雄蕊長短不一,露出花冠筒外,短於花冠,花絲基部密被柔毛,花柱紅色,伸出花冠,基部有微柔毛或無。
蒴果卵球形,高5-9毫米,被宿萼。花期6-8月,果期8月以後。
主要變種
怒江杜鵑 | 怒江杜鵑(原變種): Rhododendron saluenense Franch. var. saluenense 生於岩坡杜鵑灌叢或山谷流石坡,常自成灌叢,海拔3000-4000米。產中國四川西南、雲南西北、西藏東南(察隅)。緬甸東北部也有分布。 |
平臥怒江杜鵑 | 平臥怒江杜鵑(變種):亦稱平臥杜鵑 Rhododendron saluenense Franch. var. prostratum (W. W. Smith) R. C. Fang 匍匐狀矮小灌木,高(5-)10-30(-60)厘米;葉較小,長7-17毫米;花冠較短小,長1.4-2.5厘米;花萼外面無鱗片或偶有數個鱗片,被微毛或近無毛,邊緣有短睫毛。其餘特徵同原變種。 生於岩坡杜鵑灌叢或高山灌叢草甸,海拔(3300-)3800-4800米。產中國雲南西北部(貢山、德欽、中甸、維西、麗江)。模式標本采自麗江。 |
生長習性
杜鵑花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6-8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繁殖方式
扦插
扦插繁殖是杜鵑花栽培中套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化的新枝,長約5-8厘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然後扦插在疏鬆透氣、富含腐植質的酸性土壤中,溫度保持在20-25℃,遮陰並經常噴霧保濕,以促進萌發新根。
嫩枝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對於難以成活的名貴品種如西鵑等,先剪去嫩枝約3-4厘米作接穗,將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鵑作砧木,採用嫩枝劈接,然後置陰棚下用塑膠薄膜綁紮,並用塑膠袋將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濕。
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
杜鵑生長發育要求酸性土壤。由於北方土壤多偏鹼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製。杜鵑的根係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後施1-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境,北方氣候乾燥,應及時澆水並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於改善土質及花朵質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為加速植株盛開,杜鵑常通過摘心來促發新枝,對於花朵簇擁、影響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這樣不但使當年花大色鮮,也有利於植株來年生長開花。杜鵑萌發力強,枝條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發育,降低其觀賞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過修枝來調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後及秋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
花期控制
杜鵑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冷藏和加溫處理,可以人為控制花期。要使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控溫在20-25℃,並經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80%以上的相對濕度,這樣經過一個半月即可開花。要使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杜鵑,讓其一直處於低溫狀態,保持溫度2-4℃,盆乾時澆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開花。
病蟲防治
葉腫病
發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發芽前可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0的波爾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噴1次;發病後可噴灑65-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4次,隔7-10天噴1次。
葉斑病
葉斑病和褐斑病。於5-8月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銹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為防止葉片黃化,還可增施硫酸亞鐵。
幣厄病
受害嫩枝葉片頂端布滿稠密的白色或粉紅色的蟎質層,有時葉片產生蟎癭,多由蚜蟲刺傷葉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葉的同時,噴灑含硫酸銅的藥劑;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或將呋喃丹直接放於盆內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蟲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蟲。
主要價值
杜鵑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是花籬的良好材料,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牆或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