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堰塞湖群演變對河流生態的影響

《怒江堰塞湖群演變對河流生態的影響》是依託清華大學,由王兆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怒江堰塞湖群演變對河流生態的影響
  • 依託單位:清華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兆印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怒江是我國西南地區乃至東南亞地區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河流,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保護價值和巨大的水電開發潛力。由於地殼運動導致河流下切,怒江多深切V型河谷,經常發生崩塌滑坡和土石流,形成一系列堰塞湖。本項目分析怒江堰塞湖演變對水生物棲息地的影響,研究梯級堰塞湖群對怒江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多樣性的影響。擬對怒江進行綜合野外調查和堰塞湖淤積泥沙、底棲無脊椎動物和魚類採樣分析鑑定。藉助DEM 分析、遙感影像解譯和生物棲息地多樣性分析,研究怒江滑坡土石流堰塞湖對河流棲息地底質和水流的影響,以及導致物種多樣性的變化規律。本項目還研究堰塞壩河床結構對棲息地穩定性的作用;構建怒江流域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分布圖譜;類比梯級堰塞壩和梯級開發對怒江水生態的影響,為科學開發怒江水電資源同時保護生態提供科學支撐。

結題摘要

怒江是我國西南地區乃至東南亞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河流。怒江峽谷為深切 V 型河谷,崩塌滑坡和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有些堵江形成堰塞壩並穩定保存。怒江峽谷河段形成堰塞湖緩流與堰塞壩激流不斷重複的河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究怒江堰塞壩-湖對河流水生棲息地和生物種群演替的影響,怒江大型底棲動物及魚類空間分布特徵與棲息地穩定性和多樣性的關係,以及形成堰塞壩的土石流特徵和堰塞壩穩定性。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科學總結了以堰塞壩-堰塞湖體系為基礎的棲息地對水生生物群落特徵的影響,建立了怒江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名錄。發現怒江峽谷段底棲動物多樣性具有“編碼多樣性低而分異多樣性高”的特點,揭示了怒江中游土石流沉積物及堰塞湖系統通過提高區域棲息地多樣性、增大環境梯度從而提高怒江中下游流域底棲動物資源多樣性的積極作用。 (2)在考察過程中首次採集到中國境內的無爪蜉科新物種樣本,並結合該物種的行為習性和棲息環境指出怒江中游峽谷段土石流沉積物及堰塞湖系統對於該新物種生存的重要意義。總結了自然本底條件下怒江魚類對重金屬的富集規律。 (3)通過野外測量和計算得到怒江土石流形成所需水動力條件,提出了土石流溝和山洪溝的判別準則。明確怒江土石流扇地貌特徵和堵江條件。通過大比尺土石流試驗探究怒江土石流不穩定運動的機理,揭示了溝岸側蝕是土石流形成條件降低和規模增大的重要原因。 (4)通過水槽試驗揭示了怒江堰塞壩-堰塞湖構成的階梯-深潭系統通過地貌變化適應水流條件增強的特點,並發現引起階梯-深潭結構失穩的直接原因是階梯結構的微小形變。 本項目完成研究目標。總計發表期刊論文17篇,其中SCI論文8篇、EI論文8篇、中文核心論文1篇,會議論文5篇,中文專著1部,英文專著1部。項目資助在站博士後1名、畢業博士生1名、在讀研究生3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