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湖村

快湖村

快湖村隸屬於廣東梅州市平遠縣中行鎮,在中行圩東面1公里。東接河頭鎮,南連良畲村,西連官坑、中行兩村,北與八尺鎮樟田交界。面積約9.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2多畝、山地面積17520畝。401戶共1594人,農業人口年均收入3879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快湖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梅州市
  • 電話區號:0753
  • 面積:約9.13平方公里
歷史,地理位置,行政區劃,

歷史

2004年9月,下村村委和快湖村委會合併,成為快湖村委會。村委會下轄12個村民小組:稱勾水、青招角、務子地、社上、社下底背、杉樹垇、大士宮、下村、友誼、鹽布潭、平安畲。村委會駐地在下村,即今下村國小側旁。

地理位置

快湖又稱“拐湖”,地名自古有之,何以取名,無從查考。整個村地勢為寬闊的長山坑,206國道貫穿其中,村頭至村尾自北向南長10公里,民房聚落呈條狀在國道兩旁或依兩旁山腳而建,磚瓦平房與鋼筋水泥樓房各占一半左右,4011594人,均為漢族,講客家話。國道兩旁田地平曠,土肥水足。村民利用交通發達的有利條件,進行多種經營,除種水稻外,種植西瓜、甜玉米、生薑、烤菸等。經濟良種水稻制種在中行鎮內最早進行,規模也最大,全年制種面積達400多畝。青年人出外打工的多。村中有靈芝種植場地35畝,有柑、橙種植基地200畝。近年,村民陸續在國道兩旁開設商店,供銷貨物及車輛修理等。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村民購買的汽車總計28輛多,用於貨運和客運。有國小2間,總計教職工4人,在校學生67人。有水力發電站2座,發電量分別為25千瓦和70千瓦。排灌站一座。
快湖村

行政區劃

快湖村委會還包括另外6個自然村。
快湖村
大王坑自然村,大王坑自然村在村委會北8公里處,離206國道兩公里,位於河頭黃田水庫尾。大王坑古時稱旱塘缺,地勢為深山坑,村中有小溪流過。村中原住有宮、沈兩姓人,有兩座房屋,後沈姓人家遷往八尺樟田,現住宮姓4戶14人。村民種植水稻、花生。地句來歷無從考查。
底背村自然村,底背村又稱“小快湖”,清朝年間稱街背村,因村門口有街道而名,後諧成底背村。在村委會東4公里處,離206國道1公里。地勢為平坦的山窩地,有小溪從村中流過,小溪兩岸是民房和農田,一派田園風光。26戶100多人,房屋依山而建,多為磚瓦平房,部份鋼筋混凝土房。據說古人最早到快湖落居的地點是在底背村,清朝時底背村丁口就有100多,現村側還有古時築的石寨,1936年前後,石寨內還留存有幾個人才扛得動的鐵炮。山上有稀土資源,村民種水稻兼養魚、種果樹。村中有200畝柑橙種植基地。
番坑裡自然村,在村委會北4公里,離206國道1公里。長形山窩,3戶16人,山上多杉木,交通不便,有山間小路,東接206國道,西通下官坑,主種水稻,並種果樹。
珠寶堂自然村,在村委會北1.5公里處,距206國道500米,地勢為山坑,14戶57人,房屋除近年有一座混凝土樓房外,其餘全是磚瓦平房,建在村中小溪兩岸山坡上,主種水稻,兼種花生、黃豆、水果及養魚,村東面有百畝臍橙種植基地。
吳林自然村,在村委會西南2.5公里處,離206國道2公里。地勢為山坑,村中有黃姓人的祖墳似魚形,魚形角之村名因此而得,後諧間成“魚林角”。7戶29人,中行河流經此地,民房建在河兩岸,主種水稻,兼種花生、黃豆、甘薯、李、柚等水果。因土肥水足,家家多種蔬菜,每年有很多蔬菜上市,有機耕路通206國道。
平安畲自然村,在村委會南3公里處,離206國道500米,位於黃坑嶂山腳下,是山叢中深藏的山窩,外面不易發現。舊時兵荒馬亂,此地可避亂,故名村子四面。青山環繞,村前村後有濃密的風景林。全村16戶74人,房屋為磚瓦平房,分散在高低的山腳和山坡地上。主種水稻,兼種花生、黃豆及水果、柿、柚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