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28甲教練機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南昌中央飛機製造廠遷往四川南川的叢林海孔洞中,更名為空軍第二飛機製造廠。該處是一個很大的天然山洞,洞內建有三層樓房供辦公之用,其他地方分別為製造生產車間。1938年初,中國計畫仿製伊-16戰鬥機120架。因蘇聯不願提供技術支持,航空委員會責成第二飛機製造廠自行研製,主要是根據伊-16戰鬥機反設計測繪形成總體圖, 利用被擊落的伊-16戰鬥機殘骸中可用部件,以及南昌中央飛機製造廠剩餘材料拼湊,個別重要零部件改向美國採購,採用萊特“旋風”715馬力發動機、變距螺旋槳,武器改用美制柯爾特12.7毫米口徑機槍或丹麥制20毫米口徑航炮,這些都與伊-16戰鬥機有較大區別。1939年初,第一架試製機完成,經4個月試車和靜力試驗後試飛,結果良好,隨即又製造2架該機。1940年8月,向美國採購的60架份材料經滇緬公路運抵昆明,年底才到達第二飛機製造廠,但距當初計畫時已逾兩年半,此時伊-16戰鬥機已落伍。經重新論證,最後決定改為仿製伊-16УТИ教練機,賦予型號忠28甲教練機。至1943年,共製造30架。尚未交付使用時,國際國內形勢已大變,美國援助的新型飛機源源到達,該機已無用武之地。1944年,航空委員會將一批該機撥給後方各大學作為教學用。後未見下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