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意南昌飛機製造廠,在七七事變遭到日機轟炸,在時任南川縣長陳文藻的幫助下,飛機廠內遷到重慶南川縣叢林鎮海孔洞,成立《民國第二飛機製造廠》,歷時約9年。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南川第二飛機製造廠
- 外文名稱:Nanchuan second aircraft manufacturing
- 總部地點:南川
- 經營範圍:飛機製造
戰前發展,歷史沿革,建飛機廠,轉移洞中,投入生產,研製飛機,廠內組織,回遷南昌,
戰前發展
1931年第一次“一二八”淞滬抗戰,日軍的飛機大炮讓十九路軍和第五軍損失慘重,民國政府遂決定派孔祥熙趕赴歐美,採購武器軍火以及協商合建飛機製造廠。
該廠曾經數次在南川縣城招工(共有十二期)。抗戰初期,在蘇聯專家彼得洛夫的指導下,參與了仿造蘇伊-16戰鬥機,命名忠甲28戰機,其後仿製德制滑翔機。部分職工在錢昌祚廠長帶領下,和雷允飛機製造廠職工參與了在緬甸八莫和仰光建立裝配車間,為陳納德的美國飛虎隊裝配P-40戰鬥機,為保衛重慶作出了貢獻。
在簡陋的山洞,第二飛機製造廠的職工們,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近代中國第一架軍用運輸機中運1號,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頑強犧牲精。
第二飛機製造廠建設是分期進行的。在川湘公路49公里處修建一條約7.6公里的簡易公路與海孔洞相通,在洞內建有1200平方米的簡易工房,在洞外建有機身庫、辦公室;沿公路建小型工房20餘棟。在後溝建有1000平方米的員工宿舍。該廠全稱為“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其通訊信箱為“南川叢林十號”。
該廠在1937年~1948年期間,先後由朱霖、錢昌詐、黎國培、錢印昌、馬德樹等任廠長,正式員工1200人、民工200人。1939~1944年仿製伊爾驅逐機3架,改進型30架,仿製H17型中級滑翔機30架,製造初級滑翔機6架。1944~1947年主要設計新機,先後設計中運1式、中運2式運輸機。中運1式屬於中級雙發動機運輸機,這是中國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架運輸機,1944年10月在重慶白市驛機場試飛成功。
日本侵略軍曾獲悉國民政府在南川縣建有飛機製造廠的情報,先後5次派飛機轟炸,但工廠隱蔽,防護較好,未能找到目標,卻在距工廠20公里的南川縣城投下大量炸彈。1947年,飛機廠奉令遷往江西南昌駐馬店。
歷史沿革
建飛機廠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國民政府將全國十幾家飛機製造維修工廠整合成四家較大的飛機製造廠:由廣州、韶關、貴陽、昆明到宜蘭的第一飛機製造廠,由南昌到南川又從南川遷回南昌第二飛機製造廠,由成都到台中的第三飛機製造廠,桂林的第四飛機製造廠。
1935年,中國和義大利簽訂契約,在南昌建廠招聘員工修配飛機,全名為中央南昌飛機廠。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義大利員工回國,工廠開始疏散機器設備。1937年 8月,日機炸毀廠房和未來得及疏散的物資。昱年,該廠奉命晝夜拆遷殘存設備向四川轉移,人員和設備大多由鄱陽湖乘木船經九江、武漢再到達重慶。 4月,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重慶航空站站長張式群以“慶字686號”公函致南川縣政府,文稱“查南川縣屬附近有可容納二萬餘人之山洞,地形隱蔽,能否適宜儲藏軍用品?”南川縣縣長陳文藻6天后復函,稱“本縣山洞頗多,而最適應儲藏軍用品者尚推叢林鄉屬之海孔洞及金佛山之古佛洞,海孔洞鄰近馬路,交通便利 ……古佛洞容量較海孔洞尤大,唯于山頂交通不便耳…… ”。接此復函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派員實地踏勘,確定徵用海孔洞。
轉移洞中
海孔洞位於原重慶市南川縣屬原叢林鄉(今歸重慶市萬盛區)。洞高約6O多米,寬處約50多米,深約300米,洞內鐘乳石光怪離奇,有暗河從洞深處流出。以前是個寺院,方丈們在洞口懸壁上刻有“豁然開朗”四個大字。國民政府征買當地民田3340多畝,征地由南川縣政府召集當地有關部門評定價格,征地款11630.60元。省政府通知以海孔為中心,半徑30華里範圍內的樹木由飛機廠低價購用,將廠轄幅員縱約5華里,橫約3華里的範圍劃為特別警戒區。在川湘公路49公里處修築一條7.6公里的簡易公路與海孔洞相通。沿公路一線建房屋12O余幢。當時外人並不知道這裡征地做什麼,為了保密,當時的通訊地址是:南川縣叢林溝10號。1939年上半年,人員設備陸續轉至海孔廠區。工廠基建工程分兩期進行,在洞內建了一棟3層樓的車間大樓,1200平方米。洞口修建了3層樓高的工務樓。洞內兩邊是廠房,中間通道可停放裝配20多架戰鬥機。廠房內設有機工、鉗工、白鐵、機身、機翼、電鍍等車間。在洞外還建有鑄鍛、油縫、修配、木工、修理等車間。生活設施遠離廠區,雖然簡陋,還基本齊全,有職工宿舍、文化體育設施,天然游泳池,洞內建築有較好的防潮、防火設施。洞外有防空偽裝,用松枝鋪蓋。後來,又先後修建了一些生產和生活設施,在洞外建了機身庫、辦公室,沿公路建了職工醫院、宿舍。後又修建了職工俱樂部、託兒所等。
投入生產
1941年10月16日,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軍政廳發給第二飛機製造廠空軍軍旗一面、上校階級旗一面,以示廠的級別和享受的政治待遇。該廠建成後,改名為“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製造廠”(通常稱南川飛機廠),逐步投入生產。 朱霖任首任廠長。
從1939年到1947年,這個廠研製了6種飛機。忠28甲下單翼驅逐機是仿製蘇制伊-16飛機,重量為1556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時455公里,先後造了3架,後來又將這型飛機改成教練機,共製造了30架,這在抗戰時期是很了不起的。
研製飛機
從1940年到1942年,飛機廠試製了兩種滑翔機,生產了30多架。然而這個廠最大的成就是自行研製了中國第一架運輸機“中運1號”以及它的改進型“中運2號”。
戰爭歲月中的工作是非常艱苦的,因為交通極其不便,物價飛漲,給生產、生活帶來難以想像的困難,更加上日本飛機幾度搜尋轟炸,環境險惡,“中運”號運輸機就是在這樣艱難的困境下,從1941年冬季開始自行設計製造的。“中運”飛機由林同驊任總設計師,顧光復、高幫俊任副總設計師,設計員有陸孝彭、張桂聯、程寶蕖等20多人。到1942年秋,基本完成總體設計等工作,至1944年8月就完成了生產、總裝,製造出首架飛機,被命名為“中運”1號。員工們將飛機拆開分裝在幾輛汽車上,為躲避日機轟炸,車隊晝伏夜行,經過七八天周折,終於到達重慶白市驛機場裝配試飛。
“中運一號”因受戰時航空材料限制,採用了木質和金屬混合結構,只有副翼和襟翼採用鋁合金結構;乘員11名,除正、副駕駛和領航外,可乘旅客8人;兩台萊特公司的旋風975E3活塞式發動機,安裝在中翼上,功率為330千瓦;機長11.05米,機高11.95米,翼展15.85米,正常空機質量3147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54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為344千米/小時。首飛時試飛員李興唐、林同驊和檢驗員林同驥(林同驊堂弟)一同登機,順利升空,在白市驛機場上空盤旋20多分鐘後,平安降落,成功完成首飛。經數次試飛後,決定由重慶飛往成都。朱霖廠長親自登機,與林同驊等一起飛行。11月18日,經59分鐘由重慶飛到成都。1946年底,“中運一號”奉命移交給國民黨空軍空運大隊。在“中運一號”的基礎上,又改進、設計試製了“中運二號”,機體結構與一號大體相同,但起落架採用了成套的美制P40B戰鬥機的液壓起落架,並且在尾輪機構、襟翼操縱、機艙內部和安全舒適性方面,都有較大改進。1948年2月19日,“中運二號”又在重慶首飛成功。之後,對“中運二號”還不斷進行了改進,並開發出全金屬結構的“中運三號”,其設計速度則達到353公里/小時。僅從性能參數上看,“中運”系列運輸機已經不輸給使用至今的蘇制安-2(運五)運輸機,但此間全國內戰正酣,“中運”號飛機始終未投入批量生產。現在,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了一架“中運1號”飛機,是由現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的林同驊教授捐款複製的。
1939年初,錢昌祚擔任廠長,開始仿製蘇E-16驅逐機。錢廠長到廠後與技術員工研究設計生產工藝流程線,蘇聯專家彼得諾夫進行指導,員工情緒高昂,工作努力,無加班費亦毫無怨言。半年後樣機試製完成,命名為忠二八甲式(時為民國28年)。送重慶廣陽壩機場,著名試飛員王漢勛試飛成功。1940年春,單座機改造雙座教練驅逐機又試飛成功,投入批量生產,以補充空軍驅逐機訓練及作戰損耗。
但是當時東南沿海港口淪陷,一切戰略物資供應中斷。一度時期工廠的柴油發電機供油斷絕,改用菜油,以致數日間菜油價格上漲了5倍。工廠有10輛卡車,因汽油供應困難而改用酒精,卡車開往重慶途中常停在酒店加灌燃料。
忠二八甲式使用的是美國進口發動機,由蘇聯供應儀表、物資。因發動機及大批航空器材不能及時運到,總共只製造了20架“忠28甲”式驅逐機、30架訓練機。後來工廠奉命造首批滑翔機,數量也只有十多架。
為了保證安全,錢昌祚規定了嚴格的工作紀律,除飛機廠員工外,任何人不準靠近洞口。為了防止日本特務滲透竊取情報,附近的村民進出海孔壩,胸前都要別布條做的胸標,並且不準村民賣菜。在廠內,錢昌祚很受員工歡迎。除了航空業務過硬外,他還為員工擺平了駐軍士兵對員工的刁難:駐軍曾以捉賭為名為難員工,錢廠長即與駐軍長官邱清泉會晤,邱下令制止了士兵的刁難行為。工廠常舉辦同樂晚會,員工特意為錢擺沙發椅坐前排。
忠二八甲式使用的是美國進口發動機,由蘇聯供應儀表、物資。因發動機及大批航空器材不能及時運到,總共只製造了20架“忠28甲”式驅逐機、30架訓練機。後來工廠奉命造首批滑翔機,數量也只有十多架。
為了保證安全,錢昌祚規定了嚴格的工作紀律,除飛機廠員工外,任何人不準靠近洞口。為了防止日本特務滲透竊取情報,附近的村民進出海孔壩,胸前都要別布條做的胸標,並且不準村民賣菜。在廠內,錢昌祚很受員工歡迎。除了航空業務過硬外,他還為員工擺平了駐軍士兵對員工的刁難:駐軍曾以捉賭為名為難員工,錢廠長即與駐軍長官邱清泉會晤,邱下令制止了士兵的刁難行為。工廠常舉辦同樂晚會,員工特意為錢擺沙發椅坐前排。
1941年5月,錢昌祚離任,黎國培繼任廠長,1942年秋-1948年馬德樹接任。
廠內組織
第二飛機廠內,國民黨設有南川叢林溝航空委員會第二十六區黨部。工廠行政由廠長負責,廠內生產業務機構有:工務處、總務科、廠務課、支配課、檢驗課、設計課、會議課。科課下設有:裝配、油漆縫工、機翼、機身、鑄造、白鐵、鉗工、焊工沖砂、木工、機工、鍛鍊、修配、工具、準備、器材、購材、外勤、事務、文書、保管、水電、醫務、人事、出納、會計等股。另外,還有消防隊、駐渝修理所、駐渝辦事處。1941年第二飛機製造廠有正式職工約1200多人,民工約200人。其中職員275人,工人1000餘人。職員職稱有一等機械正15人,二等機械正1人,二等機械佐42人,三等機械正1人,三等機械佐2人。少校科長1人,上尉2人、中尉4人,準佐3人,薦七級會計室主任1人。職工工資,職員均實行月薪制、月工資(法幣)50-170元。工人實行計時工資制,時工資0.10-0.46元。月薪按204.10時計算。
第二飛機製造廠內有中國共產黨的秘密組織,與南川縣特別支部聯繫,工程師喻乃喜是共產黨員,組織關係由上級轉給南川縣特別支部,由王紹余作聯絡通訊工作。喻乃喜在廠內發展過黨員。廠黨員劉鳴異暴露身份被扣押,南川特支聯繫喻乃喜以工程師身份將劉保釋脫險。
飛機廠除組織生產和安排職工生活外,還組織防空、防特、防盜等工作。工廠有一個營駐紮,洞口架有機槍,山頂設有崗哨。在後溝炮台山建有防空、戰壕等工事。日軍知道南川叢林有飛機廠後,先後五次派飛機來轟炸,因工廠隱蔽防護較好,未炸到。1939年10月13日上午,日軍飛機18架炸飛機廠未找到,在南川縣城投彈142枚,造成死傷310人(死168人),房屋、商店等財產損失158萬多元。
第二飛機製造廠堅持生產至抗戰勝利兩年後,總計有上百架飛機在山洞中製造成功,裝備抗戰空軍作戰鬥訓練之用。
回遷南昌
1946年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決定,第二飛機製造廠遷回江西南昌。工廠遷走後在重慶海棠溪民生碼頭71號設有駐川留守處,由葉永安任處長,後改為駐渝辦公室。製造的“中運二”型飛機,試飛成功後無空運隊接收,廠長馬德樹下令在渝拆卸,運南昌青雲譜機場(南昌解放後交給了人民解放軍)。飛機廠遷走後留下的房屋地產,以出租形式交南川縣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