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敬質文損益

《忠敬質文損益》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忠敬質文損益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忠敬質文損益
問:忠敬質文,百代循環之教也。五帝何為而不用?三王何故而相承?將時有同異耶?道有優劣耶?又三代之際,損益不同,所祖三才,其義安在?豈除舊布新,務於相反相異乎?復扶衰救弊,其道不得不然乎?又國家祖述五帝,憲章三代,質文忠敬,大備於今,而尚人鮮朴忠,俗多利巧。欲救斯弊,其道如何?
臣聞步驟殊時,質文異制,五帝以道化,三王以禮教。道者無為,無為故無失,無失故無革,是以唐虞相承,無所改易也;禮者有作,有作則有弊,有弊則有救,故殷周相代,有所損益也。損益之教,本乎三才。夏之教尚忠。忠本於人,人道以善教人,忠之至也,故曰忠者人之教也。忠之弊其民野,救野莫若敬,故殷之教尚敬。敬本於地,地道謙卑,天之所生,地敬養之,故曰敬者地之教也。敬之弊其人詭,救詭莫若文,故周之教尚文。文本於天,天道垂文,而人則之,故曰文者天之教也。文之弊,其人僿,救僿莫若忠。然則三王之所祖不同者,非欲自異而相反也,蓋扶衰救弊,各隨其運也。運苟有異,教亦不同,雖忠與敬,各繫於時,而質與文,俱致於理。標其教則殊制,臻其極則同歸,亦猶水火之相形,同根於冥化,共濟於人用也,寒暑之相代,同本於元氣,共成於歲功也。三王之道,亦如是焉。我國家欽若五帝,憲章三代,典謨不易之道,祖述而大用,忠敬迭救之教,具舉而兼行,可謂文質協和,禮樂明備之代也。然臣聞孔子曰:“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損益始終,若循環然,其繼周者,百代可知也。”臣觀周之弊也,爵賞黷,刑罰窮,而秦反用刑名,祚因中絕,及漢雜以霸道,德又下衰,迨於魏晉以還,未有繼而救者,是以周之文弊,今有遺風,故人鮮朴忠,俗猶利巧。伏願陛下以繼周為己任,以行夏為時宜,稍益質而損文,漸尚忠而救僿,斟酌於教,經緯其人,使瞻前而道繼三王,顧後而光垂萬葉。則盡善之道,大同之風,不專於上古矣。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