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
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5}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還有{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的住房。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360}戶飲用井水,有36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6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6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60}戶。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村內主幹道均為否;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13}輛,機車{36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2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畝。
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5}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還有{7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65.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64.21}萬元,畜牧業收入{478.1}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80頭,肉牛281頭,肉羊125頭); 林業收入{26.63}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96.86}萬元, 工資性收入{10}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504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7}人 ,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10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
{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64.21}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香蕉大棗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3}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0}戶,共鄉村人口{1616}人,其中男性{$性別結構男}人,女性{747}人。其中農業人口{1616}人,勞動力120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2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1}人,享受低保{9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130.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 距離鎮衛生院6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506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40人,距離永甸中學2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5人,其中小學生140人,中學生7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4.65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人,其中男黨員{34}人。村委會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組成,下設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比較低,農民種植、養殖業科技利用率低,缺乏生產資金等原因,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交通、水利、文化教育、人口衛生等基礎設施滯後,農村通電、通路、通水、通廣播電視、通電話等情況較差。由於進村道路是土路,經常發生晴通雨阻現象,給民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提升民眾科技意識,穩定糧食產業,改造提升甘蔗、林果、畜牧業,加速烤菸、泡核桃生產,想方設發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