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21日傍晚,區司令員的我正在河北省興隆縣時任冀東軍分五指山東麓達峪村處理事務,突然接到緊急報告:敵人探知李運昌蹤分區機關危在旦夕跡,7000日偽軍突襲包圍,已堵住所有下山路口。一時間,近300人的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忘不了救命恩人
- 時間:1943年1月21日
- 地點:河北省興隆市
- 人物:麻利嫂
作者:,張翠屏,朱海清,
作者:
李運昌
正文
情急中,人稱“麻利嫂”的
張翠屏
挺身而出,30剛出頭的她當時已有身孕,我見此情形非常猶豫,麻利嫂卻爽朗地說:“咱山里人身子骨硬棒,司令員就別婆婆媽媽了,跟我走!”
山瘮夜黑,雪瑩草滑。陣陣追殺的槍聲里,麻利嫂帶部隊跨谷爬坡,踏窪鑽溝,艱難穿越原始灌木林,來到數十丈高光溜溜的峭壁前,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兒,一頭是部隊安危,另一頭是麻利嫂的身子。思忖間,“麻利嫂”帶著接到一起的綁腿,麻利地手摳腳楔,獨自爬上了崖頂,把綁腿拴在樹上,另一頭拋下峭壁。我帶指戰員就用這條麻利嫂開闢的生命線,翻越了鬼門關,大批日偽軍被遠遠拋在山那邊。
突圍途中,麻利嫂忽然一陣肚痛,呻吟一聲倒在冰上。我急忙命令戰士面向外圍成特殊“產房”,給麻利嫂擋風。片刻,麻利嫂身下發出了呱呱的嬰兒啼哭聲!幾名戰士忙用大衣和擔架裹好嬰兒抬著大嫂上路。
拂曉,部隊脫離險境,在堡壘戶家,我按民俗提點紅糖、白面和雞蛋慰問麻利嫂。對我表達的謝意和歉疚,麻利嫂大氣地“拒絕”,並只求我一件事,“給孩子起個名。”從此“冰兒”名和它的來歷深深銘記在我的腦海里。
戰事緊,風聲急。未曾想,與救命恩人短促一見,竟成了永別。
1949年秋,我調北京工作前,委託幾位抗日老戰士繼續幫我尋找救命恩人母子。
幾十年來,我尋恩人之願望愈加強烈。終於在1988年4月17日,我與“冰兒”
朱海清
在承德綺望樓見了面。
爺孫倆一番親熱後,冰兒向我道出了又一番感天動地情。
部隊突圍後,為防敵特追殺“給李運昌帶路的人”,麻利嫂抱著司令起名的孩子東躲西藏,更不敢對人稱自己的孩子叫“冰兒”。
1982年,“冰兒”媽去世,咽氣前才告訴冰兒:爸爸朱殿昆為送雞毛信,死於鬼子槍下,母親曾為李運昌帶路突圍。媽媽還特別叮囑:“絕不能去找李司令,不能給政府添麻煩,別給爹媽臉上抹黑。”
麻利嫂駕鶴西去,鄉親們幫助整理老人遺物,一個舊式木匣中,偶然發現了冰兒從不知曉的母親的兩件珍愛:當年突圍路線圖和約7000斤當年八路軍及縣區人員在自己家吃飯打下的近百張欠糧條。解放初的三年,政府曾布告持條人兌換小米,而冰兒與母親,餓著肚皮度日子,為的是不給政府添麻煩,更令人遺憾的是匣子裡的兩件珍品,祭奠時一把火“給老太太帶了去”。
手握麻利嫂照片,回顧61年前救我們突圍的驚險一幕,今年97歲的我深切體會到,黨和人民、子弟兵與老百姓的血肉聯繫,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今天,仍具有無價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