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朱幼安、盧靜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對一種志留紀有頜魚類,闊背志留魚(Silurolepis platydorsalis)的最新研究,證明這件標本在之前的描述中也被前後顛倒了,過去隸屬胴甲魚類的闊背志留魚實為我國特有的志留紀全頜盾皮魚,對追溯有頜脊椎動物的最早期演化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志留紀全頜盾皮魚
- 界:動物界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志留紀有頜魚類的化石十分珍罕。上世紀70年代,我國學者在雲南曲靖志留紀地層中發現一件長方形的較完整的魚類軀甲化石,並命名為闊背志留魚。2010年,根據軀甲長方形、有兩塊中背片等特徵將志留魚歸入胴甲魚類(antiarchs)。胴甲魚類是盾皮魚中的一大類,也是泥盆紀“魚類的時代”的代表化石之一,將薄板龍化石前後顛倒的愛德華·科普(Edward D. Cope)曾將胴甲魚類軀甲化石誤認為史前的海鞘,為了與現生海鞘區分而冠以“反向”(antiarch)之名,沿用至今。
近十年來,在曲靖志留紀地層中又發現了大量完整保存的早期有頜魚類,其中長吻麒麟魚(Qilinyu rostrata)的發現表明早期有頜魚類形態非常多樣,長方形而有多塊中背片的軀甲不再只是胴甲魚類的專利。這也促使研究者重新審視志留魚化石。經過仔細觀察和進一步細心修理,在志留魚軀甲的“後緣”暴露了與頭甲關節的構造,這就意味著,這裡其實是軀甲的前緣,標本在過去的研究中被前後顛倒了。據此更正的軀甲骨片樣式和頭頸關節的形態都證明,志留魚化石實際上屬於一種與長吻麒麟魚親緣關係很近的,目前只在中國志留紀地層中發現過的有頜魚類,即全頜盾皮魚類(maxillate placoderms),該類目前還包括著名的初始全頜魚(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
形態特徵
在全頜盾皮魚類新發現的基礎上,該研究釐清了外骨骼頭頸關節在最早有頜脊椎動物中的特徵演化。大多數有頜脊椎動物頭和軀幹之間都有程度不等的可動性,但外骨骼的頭頸關節,即顱頂甲和軀甲/膜質肩帶之間的關節僅見於膜質骨甲發達的早期有頜脊椎動物。傳統上將外骨骼頸關節劃分為“滑動關節”、“屈戌關節”、“反屈戌關節”等大類。本研究首次詳細解析了這些大類所包括的諸多獨立解剖特徵,結果顯示如麒麟魚和志留魚這樣的志留紀全頜盾皮魚類,其外骨骼頭頸關節鑲嵌了上述類別的不同特徵,而無法歸入以上任一類別,且過去所分的這些大類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界限,實際上可以通過分步演化互相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