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成語)

忍辱負重(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忍辱負重是一個漢語辭彙,漢語是rěn rǔ fù zhòng,意思是承擔重任。負,擔當。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例,為了完成國家交給我的任務,我只能忍辱負重。出自《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忍辱負重
  •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 拼音: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釋:為了完成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
解釋,詞語辨析,成語典故,出處,典故,陸遜小傳,原文,典例,

解釋

忍受屈辱,承擔重任。負,擔當。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

詞語辨析

示例:胡仇嘆道:“‘~’。鄭兄,真不可及!”
反義詞忍無可忍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造句:為了國家,他只能忍辱負重。

成語典故

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典故

三國的時候,吳國有一位名將叫陸遜。他出身江南士族,豁達大度,善於謀略,孫權把他的兄長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他為妻。
公元220年10月,曹丕讓他的親信聯名上書,勸漢獻帝讓位給魏王。於是,曹丕罷黜了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東漢王朝正式結束。大臣們認為既然漢獻帝已經下位,劉備是漢家皇室後代,理應接替皇位。於是,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即位,就是漢昭烈帝。劉備即位之後,第一件要緊的事就是進攻東吳,報東吳占領荊州,關羽被殺之仇。
公元222年,劉備率軍攻吳,陸遜被任命為大都督。劉備心急火燎,出兵沒幾個月,就攻占了東吳的五六百里的土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他要隨軍官員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翻山越嶺一直進軍到了猇亭。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里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只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雙方相持了半年。
東吳將士看到蜀軍得寸進尺,步步緊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軍大戰一場。可是大都督陸遜卻不同意。
當時,東吳的諸將,有的是孫策的舊將,有的過去就是孫堅手下的人,有的則是宮室貴族。這些人不少都是打仗的能手,立過大功。對孫權派年青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裡憤憤不平。
陸遜見眾將如此粗魯,不理解他的戰略意圖,心裡很生氣,便手拿孫權授予他的“尚方寶劍”嚴厲地說:“劉備天下知名,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我雖然是個書生,但是是奉主上的命令來行事的,你們只有服從。主上之所以委屈諸君派在我這兒,就是因為我有可取得地方,希望你們能夠忍辱負重,遵守軍令,不得違抗。”
一天,陸遜突然召集將士們,宣布要向蜀軍進攻。將士們說:“要打劉備,早該動手了。現在讓他進來了五六百里地,主要的關口要道,都讓他占了。我們打過去,不會有好處。”
陸遜向他們解釋說:“劉備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現在,他們在這兒呆了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兵士們已經很疲勞了。我們要打勝仗,是時候了。”
當天晚上,陸遜命令將士每人各帶一束茅草和火種,預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到了三更,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兵士,沖近蜀營,用茅草點起火把,在蜀營的木柵欄邊放起火來。那天晚上,風颳得很大,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點著了一個營,附近的營也就一起延燒起來。一下子就攻破了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
等到劉備發現火起,已經無法抵抗。在蜀兵將士的保護下,劉備總算衝出了火網,逃上了馬鞍山。這一戰,劉備兵士死傷不計其數。一直戰鬥到夜裡,劉備才帶著殘兵敗將,突圍逃走,最後逃到了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縣白帝山上)。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歷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猇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

陸遜小傳

陸遜(183-245年),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陸遜出生於世宦之家,十歲喪父,十五、六歲時就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公元219年,受呂蒙舉薦為荊州督。因成功奪取荊州,升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公元222年,陸遜用火攻擊敗劉備。公元229年,任上大將軍、大都護,鎮守武昌。公元244年,代顧雍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原文

初,孫桓別討備前鋒於夷道,為備所圍,求救於遜。遜曰:“未可。”諸將曰:“孫安東公族,見圍已困,奈何不救?”遜曰:“安東得士眾心,城牢糧足,無可憂也。待吾計展,欲不救安東,安東自解。”及方略大施,備果奔潰。桓後見遜曰:“前實怨不見救,定至今日,乃知調度自有方耳。”
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剪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仆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權聞之,曰:“君何以初不啟諸將違節度者邪?”遜對曰:“受恩深重,任過其才。又此諸將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國家所當與共克定大事者。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權大笑稱善,加拜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即改封江陵候。

典例

西伯、仲尼屈原左丘、孫子、呂不韋韓非勾踐司馬遷曹雪芹伍子胥卞和晉文公亨利四世、孫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