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與學術》主要內容:龍榆生(1902—1966)是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詞學家之一,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三大家。他的一生,褒貶爭議較大,使得作為學者的龍榆生具有更大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與學術》精選了有關龍榆生治學和生平的一些重要文章。
基本介紹
- 書名: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與學術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355頁
- 開本:32
-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作者:張暉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804794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與學術》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張暉(1977—2013),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博士、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詩學、詞學、清代文學和古典文學理論,2013年3月15日因急性白血病在北京猝然去世。著作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詩史》(2007)、《清詞的傳承與開拓》(合著,2008)、《中國“詩史”傳統》(2012)、《無聲無光集》(2013)、《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即出)、《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即出);整理作品有《施淑儀集》(2011)、《忍寒詩詞歌詞集》(2012)、《陳乃文詩文集》(2014);編著有《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2006)、《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和學術》(2014)、《中國文學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龍榆生全集》。
圖書目錄
代序:相識相知十五年
——《忍寒廬學記》出版之際憶張暉
自傳:苜蓿生涯過廿年
治學語要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一幕軍事活動
悼念龍榆生先生
榆師在暨南大學及其後情況之零星回憶
龍榆生先生的音樂因緣
我的筆名
記先師龍榆生先生遺事
我所了解的龍沐勛老師
詞人龍沐勛先生
憶著名詩詞專家龍榆生老師
“月上潮平,靜愛幽花語”
——懷念龍榆生先生
待漏傳衣意未遲
——憶龍榆生師在研究班的教學
龍榆生先生和我的白話詩詞習作
“好教我留住芳華”
——懷念我的父親龍沐勛
記父親的一篇佚文
記抗日戰爭中幾名書生的一次軍事行動
潛移默化的家教
——憶父親和家庭對我成長的影響
憶先君
玫瑰三願
——紀念父親龍七誕辰一百周年
明暗之間:記石承先生
徘徊在文化與政治之間
——汪偽時期詞人龍榆生的活動
任拋心力作詞人
讀《年譜》
書香氤氳的鳧鴨塘
——龍榆生先生的家學淵源
論龍榆生的詞學成就及其特色
論龍榆生的詞學研究貢獻
《中國韻文史》導讀
《東坡樂府箋》導言
論《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黃侃日記中的龍榆生
顧頡剛日記中的龍榆生
吳湖帆日記中的龍榆生
夏承燾日記中的龍榆生
龍榆生簡譜
龍榆生著作目錄
編後記
——《忍寒廬學記》出版之際憶張暉
自傳:苜蓿生涯過廿年
治學語要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一幕軍事活動
悼念龍榆生先生
榆師在暨南大學及其後情況之零星回憶
龍榆生先生的音樂因緣
我的筆名
記先師龍榆生先生遺事
我所了解的龍沐勛老師
詞人龍沐勛先生
憶著名詩詞專家龍榆生老師
“月上潮平,靜愛幽花語”
——懷念龍榆生先生
待漏傳衣意未遲
——憶龍榆生師在研究班的教學
龍榆生先生和我的白話詩詞習作
“好教我留住芳華”
——懷念我的父親龍沐勛
記父親的一篇佚文
記抗日戰爭中幾名書生的一次軍事行動
潛移默化的家教
——憶父親和家庭對我成長的影響
憶先君
玫瑰三願
——紀念父親龍七誕辰一百周年
明暗之間:記石承先生
徘徊在文化與政治之間
——汪偽時期詞人龍榆生的活動
任拋心力作詞人
讀《年譜》
書香氤氳的鳧鴨塘
——龍榆生先生的家學淵源
論龍榆生的詞學成就及其特色
論龍榆生的詞學研究貢獻
《中國韻文史》導讀
《東坡樂府箋》導言
論《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黃侃日記中的龍榆生
顧頡剛日記中的龍榆生
吳湖帆日記中的龍榆生
夏承燾日記中的龍榆生
龍榆生簡譜
龍榆生著作目錄
編後記
名人推薦
榆師(龍榆生)在詩詞上的貢獻,簡單說來有三點:詩學王荊公、楊誠齋,晚年寫的五言古詩尤其好,詞的功力更深,能融吳夢窗與蘇辛為一體;對詞曲的發展、詞曲的作法兩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科學的研究整理,這是過去的詞人以及當代講古典文史的人都沒有能做到的;試圖把傳統的詩詞用之於今日的音樂創作,早在三十年代便作此努力,這照我看應是符合“古為今用”的原則的,至少在學習音樂的青年接受一點古典詩詞的優秀傳統上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黃永年
龍榆生先生給我留下了兩個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他對學術虔誠的態度。龍榆生先生是一個天資很高的人,他在三四十歲撰寫的多篇詞學論文就展現了他把握巨觀問題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不僅僅依靠天資就可以獲得的,龍榆生為此付出了極為艱苦的勞動。他每天三四點鐘起床工作,終身如此。第二個深刻印象是他尊師重道的品格。依靠自學成才的龍榆生感激每一個給予他指點和幫助的師長前輩。所謂學術傳承,首先老師要“傳”。若無師長引路,後學終究不得其門而入。他畢生整理師長前輩的遺著,傾其所有為之校勘出版,其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張暉
——黃永年
龍榆生先生給我留下了兩個深刻的印象。首先是他對學術虔誠的態度。龍榆生先生是一個天資很高的人,他在三四十歲撰寫的多篇詞學論文就展現了他把握巨觀問題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不僅僅依靠天資就可以獲得的,龍榆生為此付出了極為艱苦的勞動。他每天三四點鐘起床工作,終身如此。第二個深刻印象是他尊師重道的品格。依靠自學成才的龍榆生感激每一個給予他指點和幫助的師長前輩。所謂學術傳承,首先老師要“傳”。若無師長引路,後學終究不得其門而入。他畢生整理師長前輩的遺著,傾其所有為之校勘出版,其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張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