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絲體葉的兩面生,多生葉表,存留,展生或形成灰白色斑塊;子囊果散生,或由散生 到聚生,球形,深褐色,直徑65~100(平均77.8)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忍冬叉絲殼
- 外文名::Microsphaera lonicerae
- 定名人:(DC.)Wint. in Rabenh.
- 中國分布:遼寧瀋陽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分布,相關論述,
基本信息
拉丁名 :Microsphaera lonicerae
中文名 :忍冬叉絲殼
定名人: (DC.)Wint. in Rabenh.
形態描述
壁細胞15~20×10~12.5μm;附屬 5~15根,長55~140μm,為子囊果直徑的0.7~2.1倍,基部粗5~10μm,主幹平滑或略 粗糙,無隔膜或具1隔膜,無色,或基部或隔膜下淺褐色,3~5次雙分叉,分枝較鬆散, 枝多不反卷,頂端鈍圓;子囊3~7個,卵形或亞球形、橢圓形或擬卵形,無柄或具短柄 34~58×29~49μm;子囊孢子2~5個,橢圓形或卵形,16.3~25.0×8.8~16.3μm。
分布
中國分布: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遼寧瀋陽(37845)。
新疆忍冬 Lonicera tatarica L.:新疆烏魯木齊(37846)。
世界分布:中國、日本、比利時、西班牙、匈牙利、蘇聯、芬蘭、希臘、法國、波蘭、羅馬尼亞、美國、挪威、南斯拉夫、荷蘭、葡萄牙、奧地利、義大利、瑞士、瑞典、民主德國、聯邦德國。
相關論述
新疆Lonicera tatarica L. 上的叉絲殼與遼寧 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上的有些差異:前者附屬絲較長,為子囊果直徑的1.3~2.1倍;後者短,為0.7~1.1倍。子囊孢子的數目和大小也有所不同:前者3~5個,16.3~25.0×8.8~16.3μm;後者2~5個,16.8~22.5×10.0~13.8μm。
Braun(1982d)根據附屬絲的數目、長度(與子囊果直徑比)、分枝狀態(緊密或鬆散)等將 Microsphaera lonicerae(DC.)Wint. 分為 3個變種:原變種附屬絲平均約 6~12根,柔韌,長度為子囊果直徑的 1~3倍,頂部分枝常鬆散而很不規則,分布在歐洲;Microspha. era lonicerae(DC.)Wint. var. ehrenbergii(Lev.)Braun,附屬絲約10~20根或更多,堅硬,長度為子囊果直徑的1~2倍,分枝鬆散至緊密,歐洲較普遍,亞洲也有,北美較少;Microsphaera lonicerae(DC.)Wint. var. flexuosa Braun的附屬絲(4~)6~12(~15)根,曲折狀,長為子囊果直徑的1.5~3倍,頂部雙分叉,密集。分布於北美。我國的菌其性狀界於這些變種之間,故暫不分變種。Braun認為遼寧忍冬上的種(HMAS 37845)似為 Microsphaera miurae Braun(標本未成熟),新疆忍冬上的菌(37846)為 Microsphaera lonicerae(DC.)Wint. var. ehrenbergii(Lev.)Bra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