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效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精義》卷下。具有解毒攻積的功效。主治久患瘰癧不效。
基本介紹
- 名稱:必效散《外科精義》
-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
- 功用:解毒攻積
- 主治:久患瘰癧不效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斑蝥(去頭翅)四十個,巴豆(去皮心膜)五個,白檳榔一個。
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取雞子清二個去黃,調藥勻卻,傾在雞子殼內,濕紙數重糊定,無令透氣,坐飯甑內與飯一處蒸,飯熟取藥,曬乾,為極細末。用時相度虛實,虛人每服半錢,實人每服一錢,並用炒生薑酒下。五更初服藥,至平明取下惡物,如覺小腹內疼痛,便用苘麻子燒灰入沒藥等分,同研細,用茶調下一錢,便入大腸。其取下惡物,如爛肉老鼠兒及新成卵內雀兒,是藥之效。
功用
解毒攻積。
主治
久患瘰癧不效。
方義
本方中南硼砂清熱解毒,消腫;輕粉殺蟲,攻毒,斂瘡;麝香活血通經,消腫止痛;斑蝥破血逐瘀,散結消瘸,攻毒蝕瘡;巴豆破積,逐水;白檳榔殺蟲,破積,降氣行滯,行水化濕;上述方劑對久患瘰癧不效效果顯著。
使用注意
婦人有胎,不可服。
附註
小兒初生以至四五歲而患瘰癧者,乃稟母之肝膽經郁大滯氣所致也。在乳下者,必以治母為主,有寒熱,先與小柴胡湯加當歸、芍藥;寒熱退,而後與加昧逍遙散。若肝脾血虛有熱者,與加味歸脾湯,兒亦與服數匙,自然漸愈。甫至成童而患,乃手足少陽、足厥陰三經風熱,或肝疳、食積所致,當審其所因所屬而治之。若赤腫而癢者,肝經熱毒也,用人參敗毒散;作痛寒熱者.肝火內作也,用加昧小柴胡湯;不痛而小便黃,肝血虛也,用六昧地黃丸;隱於肉里而色不變者,肝疳內作也,用九味蘆薈丸;膿成而不潰,已潰而不斂者,脾氣虛弱也,用益氣養榮湯。(《廣嗣全訣》)
文獻摘要
1、方論選錄
《外科理例》:“小水澀滯,或微痛,此癧欲下也。進益元散一服,其毒即下。斑蝥、巴豆似為峻利,然巴豆能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嘗遇富商項有癧痕頗大,詢之,彼雲,因怒而致,困苦二年,百法不應,方與藥一服,即退二三,再服頓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禮求之,乃是必效散。”
《外科精義》:“結核菌為比較頑固的菌種之一,較為難治。本方所用藥物絕大多數為毒性較大的品種,南鵬砂即硼砂,為天然硼酸鈉。輕粉為一氯化汞,有一定毒性,巴豆為峻下劑,主成分為毒蛋白,毒性強烈,斑蝥為昆蟲類藥物,含斑酸蝥,毒性很強,特別對泌尿系統有很大的刺激性。本方在臨床不可輕用,但作為動物試驗是很好的研究素材,可能找到治瘰癘的有效藥方,錄此供實驗研究者參考。”
《廣嗣全訣》:“瘰癧氣血無虧,癧核不去者,服之大有神效。雖有斑蝥,然已炒熟且有巴豆制之。弱者先服益氣養榮湯數貼;壯者服後用益氣養榮湯,屢試屢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