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訪談:畢卡索說

心靈訪談:畢卡索說

本書以虛擬問答的形式,用極淺顯的語言,介紹畢卡索的人生及其作品、藝術思想,包括:死與生、詩歌與藝術、立體主義風格、全能藝術家、藝術收藏家、藝術與政治、愛與家庭生活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心靈訪談:畢卡索說
  • 作者:尼爾·考克斯 (Neil Cox)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185頁
  • 開本:32
  • 外文名:Q&A Picasso
  • 譯者:楊秀敏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心靈訪談:畢卡索說》編輯推薦:畢卡索說,作為藝術家,“要創造,而不能像猴子一樣,只是模仿自然。”現代派藝術家認為,如果要對世界進行二維複製的話,那么與繪畫相比,攝影總是會更加有效地滿足這一想法。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現代藝術已經有意識地將自己視為後攝影藝術,一直都在尋求某種不同的依據,希望以此為繪畫樹立新的形象,擺脫傳統上認為繪畫就是模仿世界表象的看法。立體主義出現之前,現代繪畫已經在嘗試打破這種一致性。例如,凡·高(VanGogh)是根據情感印象,而非視覺感受,來選擇事物和人物的色彩。

圖書目錄

序 西蒙·沙瑪
導言
巴勃羅·畢卡索的一生(1881—1973)
現在我們開始聊聊吧
死——與生
詩歌與藝術
創造立體主義
全能的藝術家
“實物”的重要性
風格與技法
藝術品收藏者
藝術與政治
名人表演
愛情與家庭生活
拓展閱讀
索引

序言

畢卡索說,作為藝術家,“要創造,而不能像猴子一樣,只是模仿自然。”現代派藝術家認為,如果要對世界進行二維複製的話,那么與繪畫相比,攝影總是會更加有效地滿足這一想法。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現代藝術已經有意識地將自己視為後攝影藝術,一直都在尋求某種不同的依據,希望以此為繪畫樹立新的形象,擺脫傳統上認為繪畫就是模仿世界表象的看法。立體主義出現之前,現代繪畫已經在嘗試打破這種一致性。例如,凡·高(VanGogh)是根據情感印象,而非視覺感受,來選擇事物和人物的色彩。1910年左右,畢卡索和他的朋友喬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受到保羅·塞尚(PaulC6zanne)的觸動——不久前,塞尚將實物形體分解成晶體構造般的多面結構,這種結構與實物之間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藕斷絲連的——而這兩位藝術家卻走向極端,徹底和這種相似的舊傳統一刀兩段。
對相似性的背離指向兩個方向:裝飾和雕塑。裝飾性的方式,以馬蒂斯(Matisse)為例,所選擇的道路是進行抽象:將平淡、艷麗色彩調配成粼粼波光,使我們感覺躍動,笑意蕩漾。畢卡索選擇的,卻是另外一條道路。在所有的現代藝術家中,他是最不受情感影響且最具有雕塑感的。畢卡索所選擇的道路是,盡力在繪畫中表現出觸感。儘管他把自己立體主義的實驗稱作是純粹的組合畫法的開始,但與此同時,他也堅定地認為,這些作品並不是對於事物本身的再現。形體上看起來好像是在時間中震顫,但在立體派對形體的魔幻表現的深層,是某種實質性的、堅實的東西。從不同的側面對一個形體進行多維度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再現了那個形體的真相。所以,正如那些工程和建築的顏色——銹棕色、土赭色以及鋼灰色——會轉移觀察者對暴露著的腳手架的注意,而正是在腳手架上寄託著畢卡索關於根本性的“形”的觀念。
立體主義者懷著強烈的信念提出挑戰。他們聲稱,通過打破事物和人物顯而易見的表象,可以提供另一種真實——記憶或幻覺的真實,多年之後,畢卡索說:“每一種向我們傳達真實感的形體,都是那種距離眼睛看到的表象最遠的形體;藝術家的眼睛需要朝向一種更高的真實,而他的作品就是要喚起這種真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