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Mohsen Makhmalbaf向理想主義的一次回歸,真理永遠勝過荒謬複雜的時代是他的思想學說的哲學基礎,如同Mohsen Makhmalbaf以前拍過的關於阿富汗的電影一樣,從某種意義上,《螞蟻的尖叫》(Scream of the Ants)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寓言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 編劇: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 主演:Mamhoud Chokrollahi,Mahnour Shadzi,Karl Maass
- 對白語言:波斯語
- imdb編碼:tt0949524
- 中文名:心靈印記
- 外文名:The mind
- 其它譯名:螞蟻的尖叫
- 製片地區:伊朗/法國
- 類型:劇情/冒險
- 片長:85分鐘
- 上映時間:2006
《心靈印記》
導演
伊朗電影.2006年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最新力作。
電影介紹
電影跟隨一對夫婦在南亞大陸旅行,忠實記錄下點點滴滴的經歷:妻子相信上帝,雖然她的丈夫是個無神論者。Mohsen Makhmalbaf把他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這對夫婦旅行途中的對話呈現給觀眾。影片中激勵人心的地方當數對“神聖”主題的討論,以及恆河邊上生與死共存的場景。的確,影片《螞蟻的尖叫》將帶給人們深深的反思,甚至超越影片本身。
所獲獎項
影片在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義大利都靈影展、德國慕尼黑影展、韓國釜山影展參展獲獎。
影視詳情:
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重生“寓言”作品!
當你踩過這片大地,螞蟻的尖叫是生命最後的吶喊。
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墜入情網,婚後,他們背起行囊,帶著椅子,到印度蜜月旅行,尋找傳說中的放牛聖人。一路人,他們遇見用眼神停住火車的老者、把自己當成桌椅的少女、浴火重生的男人;當地人說,要見到聖人,必須成為謀殺者,踩著螞蟻屍體前進。種種奇遇顛覆過往知識與經驗,他們開始將行囊一件件丟下,最後連椅子都遺留在沙漠中。唯有蒙上雙眼、捂住耳朵,才能遇見心中渴求的真理,漫漫恆河前,愛情不過是絢麗幻影。
本片是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年過半百後,以“反智”之姿對世界回眸一望所粹取出的“生死寓言”。他用行囊代表人出生後背負的包袱,椅子代表個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價值,當捨棄所有後,留下的會是最純淨的美麗?還是最赤裸的傷痛?這是一場探索心靈的印度遊記,也是追求生命真諦的恆河洗禮。和阿巴斯齊名的馬克馬巴夫,1996年創立‘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除了致力電影創作教學外,他們一家人都是優秀電影人才。以《蘋果》一片轟動坎城影展的女兒莎米拉更成為伊朗新一代電影導演代言人。馬克馬巴夫更希望電影之家能持續以獨特觀點創作充滿生命力的電影。
關於電影:
一個男人想在沙漠中和上帝對話,但當他開始演講時,沙漠中所有生物都因為他與上帝談話的方式受到驚嚇,逃之夭夭。這是馬克馬巴夫2005年拍攝的8分鐘短片《椅子》(The Chair)的劇情。《心靈印記》是馬克馬巴夫以此片為故事原型,用同樣的男女主角,在同樣的地點—印度—拍攝。除了延續哲學議題,片中更對上帝存在與否展開激辯;旅人將身上的‘包袱’以及隨身攜帶的‘椅子’由扛起到拋下的過程,更是馬克馬巴夫對生命本質的重新思考。
馬克馬巴夫曾表示,他熱愛印度,能夠在印度拍電影是他長達15年來的夢想,但迂腐的官僚體系卻讓他困難重重,雖有豐富的創作資歷,但為了得到拍攝許可,還是得準備一大堆紙本資料以應付政府的繁文縟節。在拍片過程中,他甚至自嘲,如果可以用一個空間就能把整部電影拍完,那印度絕對是拍電影的完美之地。
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重生“寓言”作品!
當你踩過這片大地,螞蟻的尖叫是生命最後的吶喊。
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墜入情網,婚後,他們背起行囊,帶著椅子,到印度蜜月旅行,尋找傳說中的放牛聖人。一路人,他們遇見用眼神停住火車的老者、把自己當成桌椅的少女、浴火重生的男人;當地人說,要見到聖人,必須成為謀殺者,踩著螞蟻屍體前進。種種奇遇顛覆過往知識與經驗,他們開始將行囊一件件丟下,最後連椅子都遺留在沙漠中。唯有蒙上雙眼、捂住耳朵,才能遇見心中渴求的真理,漫漫恆河前,愛情不過是絢麗幻影。
本片是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年過半百後,以“反智”之姿對世界回眸一望所粹取出的“生死寓言”。他用行囊代表人出生後背負的包袱,椅子代表個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價值,當捨棄所有後,留下的會是最純淨的美麗?還是最赤裸的傷痛?這是一場探索心靈的印度遊記,也是追求生命真諦的恆河洗禮。和阿巴斯齊名的馬克馬巴夫,1996年創立‘馬克馬巴夫電影之家’,除了致力電影創作教學外,他們一家人都是優秀電影人才。以《蘋果》一片轟動坎城影展的女兒莎米拉更成為伊朗新一代電影導演代言人。馬克馬巴夫更希望電影之家能持續以獨特觀點創作充滿生命力的電影。
關於電影:
一個男人想在沙漠中和上帝對話,但當他開始演講時,沙漠中所有生物都因為他與上帝談話的方式受到驚嚇,逃之夭夭。這是馬克馬巴夫2005年拍攝的8分鐘短片《椅子》(The Chair)的劇情。《心靈印記》是馬克馬巴夫以此片為故事原型,用同樣的男女主角,在同樣的地點—印度—拍攝。除了延續哲學議題,片中更對上帝存在與否展開激辯;旅人將身上的‘包袱’以及隨身攜帶的‘椅子’由扛起到拋下的過程,更是馬克馬巴夫對生命本質的重新思考。
馬克馬巴夫曾表示,他熱愛印度,能夠在印度拍電影是他長達15年來的夢想,但迂腐的官僚體系卻讓他困難重重,雖有豐富的創作資歷,但為了得到拍攝許可,還是得準備一大堆紙本資料以應付政府的繁文縟節。在拍片過程中,他甚至自嘲,如果可以用一個空間就能把整部電影拍完,那印度絕對是拍電影的完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