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是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本文章被編入魯教版國中八上語文書第10課。2006年,四川大學附屬國小把《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改編為校歌,歌名《百合花開》。

基本介紹

  • 書名: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 又名:百合花開
  • 作者林清玄[台灣]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03-05
  • 出版地北京
  • 文體:寓言體散文
作品影響,創作背景,原文,啟示,作者簡介,

作品影響

該作品 被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國中六年級下(預備班)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第三單元自讀篇目第十二課(第55~57頁)和“山東出版社五四制國中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十課”

創作背景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裡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捨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原文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裡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的心裡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 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溫柔的一角。
不管別人怎么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啟示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達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我愛你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正因為這個典型的意義,四川大學附屬國小把此改編為校歌,歌名《百合花開》

作者簡介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
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20次。
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而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1973年開始)。
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於台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傑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傑出校友獎、成功雜誌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他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國小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台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
尤其是80年代後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台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國小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並非最初的願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後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麼,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7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8歲,獲得了全國兒童繪畫賽優選,10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遊記》。
1972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常活躍,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誌》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並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也自認,然還未到定下1個風格,1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恆的新人,1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林清玄的散文創作大體上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壇的78年間,散文集有《蓮花開落》、《冷月鐘笛》等;第2個階段是他從1980年結集《溫一壺月光下酒》起,相繼出版了《白雪少年》、《鴛鴦香爐》、《迷路的雲》、《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80年代後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寫作最辛苦和最多產量的第3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學界內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