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霍勞博士指出:孩子長期生活在精神壓抑、無人關心或經常挨打受罵的家庭環境中,就會引起體內激素分泌的減少,導致生長發育障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性矮小症
- 提出者:霍勞
- 套用學科:精神病學
- 適用領域範圍:激素分泌
心理性矮小症,症狀,建議,分辨疾病,看標準,檢查發育,排除法,
心理性矮小症
有關統計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西班牙、朝鮮、越南等國失去雙親的孤兒,平均身高要比同齡兒童矮几厘米。科學家們為此做過試驗,他們將一批受到精神壓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歡樂的環境中,讓他們受到模擬親人的愛撫和家庭的溫暖,3個月後約有95%的孩子發育情況發生了變化,生長停滯現象得以消除,身高得到明顯的增長,基本上接近其他同齡兒童身高增長的水平。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愛撫的缺乏、精神上的壓力和心靈的創傷,都可引發孩子生長發育障礙。
現在人對於身高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達到高人一等的目標,也會嘗試不同的增高方法,但是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對於如何快速增高還是存在眾多誤區,只有避開這些對於增高認識的誤區,才能夠實現快速增高的夢想。
症狀
表現孩子可能長不高的第六點
●夫妻倆常年在異地工作,或者每天早出晚歸,和孩子近距離接觸的時間很少,幾乎不知道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況;
●夫妻離異後,有了各自的生活,對孩子疏於照顧關心,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也不愛與人交流,性格變得孤僻;
●夫妻關係不和,經常爭吵爭執,甚至為了瑣碎的小事打鬧,也不顧及孩子是否在場,有何感受;
●夫妻倆注重個人生活,對於孩子他們往往只提供物質,很少過問精神感受,孩子感受不到和諧的家庭氣氛;
●夫妻脾氣不好,急性子,動不動就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很少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安慰;
●孩子平時不愛說話,父母只單純理解為性格內向,不太注意觀察孩子性格,忽略了孩子是否有自卑或自閉傾向;
●對孩子要求高,各方面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一廂情願以為是為孩子好,不管是否超過他們承受範圍。
建議
有五個做法建議父母多試試
●如果夫妻與孩子在異地,每周最少和孩子通兩次電話,或者上網和孩子視頻聊天。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時刻在關心關注他,更有安全感。
●如果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每天要有足夠時間和孩子交流,說話時用目光注視著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全神貫注的關心。
●和孩子說話時最好蹲下來,和孩子的身高相近,就好像和好朋友談話一樣,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知道你並不是在教訓他們,給他們可以自由自在表達感受和想法的空間,即使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可能不正確。
●談話時最好多問“什麼”,不要總問“為什麼”,因為孩子還不太會分析答案背後的原因,他一般只能回答不知道,可以問“今天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呀”“今天放學之後你想做什麼呢”等等。
●多用肢體語言,一個擁抱、拍拍肩膀等這些肢體語言比一百句“我很關心你”還有用。
分辨疾病
看標準
兒童生長發育分為三個階段,各個階段對應一定的生長標準:
■嬰幼兒期:出生至3歲。出生後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增長25厘米。第二年生長速度為10厘米。此期主要是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調控。
■兒童期:從3歲開始直至青春期開始前(女孩約10歲,男孩約12歲)。此期間每年增長5-7厘米。
■青春期:女孩身高可增加20-25厘米,而男孩青春期比女孩青春期遲2年開始,因此比女孩可多獲得8-10厘米的身高。
檢查發育
■長期在班裡坐第一排。
■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相差5厘米以上。
■3-18歲期間平均每年長不到5厘米。
排除法
據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熊豐介紹,臨床上,孩子身高取決於父母遺傳基因,如果父母身材矮小,孩子也不會長很高。
其次,孕婦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如果感染、難產、出生窒息,以及肥胖、身患甲狀腺等疾病,也會直接影響孩子身高發育。
此外,如果從小營養跟不上,身體瘦小、貧血等,缺少身體基礎,也會導致身高問題。
排除以上因素,就要考慮心理性矮小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