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預

心理干預(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有計畫、按步驟地對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徵或心理問題施加影響,使之發生朝向預期目標變化的過程。

心理干預的手段包括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心理康復、心理危機干預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干預
  • 外文名: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 手段: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心理康復
  • 目的:找到新的生活目標
內容方式,健康促進,預防干預,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干預範圍,臨床研究,社會影響,

內容方式

心理干預包括健康促進、預防性干預、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等。

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 是指在普通人群中建立良好的行為,思想和生活方式。健康促進包括以下內容:積極的心理健康(positive mental health):保護抗應急損傷的能力,增強自我控制,促進個人發展。危險因素(risk factor):易感的人格因素或環境因素。保護因素(protect factor):與危險因素相反。不易發生某種心理障礙的人格因素、行為方式或環境因素。

預防干預

預防性干預(preventive intervention)是指有針對性的採取降低危險因素和增強保護因素的措施。包括 普遍性干預、選擇性預防干預、指導性預防干預三種方式。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指受過專業訓練的諮詢者依據心理學理論和技術,通過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幫助其認識自己,克服心理困擾,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促進其成長的過程。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治療者,在一定的程式中通過與患者的不斷交流,在構成密切的治療關係的基礎上,運用心理治療的有關理論和技術,使其產生心理、行為甚至生理的變化,促進人格的發展和成熟,消除或緩解其心身症狀的心理干預過程。

干預範圍

健康促進面向普通人群,目標是促進心理健康和幸福。屬於一級干預。 預防性干預針對高危人群,目標是減少發生心理障礙的危險性。屬於二級預防。心理治療針對已經出現心理障礙的個體,目標是減輕障礙。屬於三級預防。
對健康人、有心理困擾、社會適應不良、發生重大事件後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人以及綜合醫院臨床各科的心理問題、精神科及相關的病人都應該進行心理干預。

臨床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心理干預已經套用於社會各界各個領域以及臨床醫學的各個方面,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上海市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干預對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影響效果探討研究(上海市黃浦區衛生局局級課題----課題編號HWY-04133)顯示:心理干預後男女生的CBCL總分均顯著降低,其中男生分裂樣、交往不良、強迫性、體訴、攻擊性五個因子分顯著下降,女生抑鬱、體訴、分裂樣、多動四個因子分顯著降低。心理干預能夠改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降低或減少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
廣東河源精神衛生防治院對支持性心理干預對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的研究對河源某社區330名老年人的生存質量進行入戶調查.並將符合研究要求的老年人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各165人,對干預組病人進行3 個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預分別於干預前後採用症狀自評量表為測評工具,對兩組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分析。.結果顯示:①干預前,兩組軀體化、強迫症狀、抑鬱焦慮、恐怖因子分顯著高於常模(P<0.01);人際、敵對因子分顯著低於常模(P<0.01);②心理乾預後,抑鬱、焦慮、軀體化分值較干預前顯著降低,強迫症狀、恐怖、人際關係、敵對分值與干預前相比無顯著差異,分值均高於常模。證明支持性心理干預對社區普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成都軍區峨眉療養院劉同想、田徑、顏加強等人對心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療效的影響進行探討。他們對患者在內科治療的同時,套用支持性心理治療對干預組一些不正確的認知進行糾正,套用心理測驗量表對照觀察兩周。結果發現心理干預能有效地穩定病人情緒;消除焦慮、抑鬱、敵對性症狀,也改善了軀體症狀。老年糖尿病軀體治療的同時,輔以心理干預能促進疾病的康復,臨床應予重視。當代著名糖尿病專家聶文濤在其專著《有效康復糖尿病》中也提出糖尿病患者的焦慮可以引發高血糖。這種由焦慮會引起高血糖,像針對其他焦慮症一樣,需要依賴醫生和他的病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來消除。
覃莉莉、李冰等在東蘭縣婦幼保健院選擇符合標準的產婦200例為干預組,隨機抽取200例為對照組,對干預組給予必要的心理干預,對照組為常規分娩法.比較各組產婦產後出血發生率的差異。發現心理干預組產後出血發生率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對產婦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干預,可以明顯減少產後出血發生率,對產婦康復和產後出預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社會影響

據2013年04月22日《成都日報》報導:地震傷員開始接受心理干預。 四川省級、成都市級醫院組建心理危機干預、支持小組 給予地震傷員心理幫助和支持。成都市各醫院收治的雅安災區地震傷員數量正在增加,為了讓傷員的身體傷害和心理傷害得到同步治療,2013年04月21日 ,心理危機干預專家開始對地震傷員進行心理干預,給予傷者心理支持、安撫。
心理專家分組入駐
市四醫院成立的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已分組進入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對地震傷員進行心理干預。另外,該院還派出心理干預專家組深入雅安災區,支援那裡的心理干預工作。
21日下午,在市二醫院骨科病房,心理干預專家袁茵正在對地震傷員王國慶進行心理干預。袁茵告訴記者,地震發生時,40多歲的王國慶正在山上乾農活,因為站的地勢高,他目睹了大地劇烈抖動、山石如暴雨般滾落以及房屋變成一片廢墟的慘景,而他也被震落的巨石砸中導致嚴重骨折。悲劇發生後,王國慶出現了對餘震的過分警覺、大腦反覆閃回地震場景、情緒煩躁等嚴重心理反應,“如果不及時對他進行心理干預,這種心理傷害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21日下午,袁茵對王國慶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心理疏導,鼓勵他把內心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袁茵將根據第一步的情緒釋放情況,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
袁茵告訴記者,市四醫院於地震發生當日便成立了心理干預小組,一旦市管公立醫院收治地震傷員便立即投入干預工作。21日,有3名心理專家進入市二醫院,有6名心理專家進入市一醫院,另外還有3人心理干預專家組前往蘆山縣,為當地民眾和傷員提供心理干預服務。袁茵告訴記者,地震造成的心理傷害比較特別,因此,專家組將每隔一天就要對傷員進行一次干預治療。她說,如果其他醫院需要心理專家,可以與市四醫院取得聯繫,他們會及時提供幫助。
心理支持從“心”開始
21日早上10∶30,省醫院ICU病房里,5歲的女孩曉曉(化名)正在媽媽和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洗頭。作為省醫院收治的年齡最小的“4·20”蘆山地震傷員,曉曉也是最早接受心理支持幫助的傷員之一,“現在娃娃的情緒穩定多了,不再顯得那么煩躁和害怕。”曉曉的母親說。
據介紹,地震發生後,省醫院很快組建了心理支持小組,給予地震傷員心理幫助和支持,並啟動了心理應急方案。該小組由心身醫學中心主任周波牽頭,成員包括醫院的心理工作者、碩士研究生等。
周波說,對於住院的傷員,他們在前天晚上就進行了早期的心理支持,結果發現傷員對傷口疼痛和疾病的擔心比較明顯,心理上的負擔比較重,“比如一些壓縮性骨折的傷員,因為害怕癱瘓,臥床之後就不敢挪動身體,結果時間一長雙腿發麻,反而心裡更擔心。”他說,其實這類傷者並非完全不能移動,可以進行軸性翻身等,但是傷員自己不了解情況,所以心裡十分擔憂,“為此,我們在積極與傷者、家屬溝通後,也和主治醫生進行了聯繫,然而進行了相應處理。”
周波告訴記者,接下來心理支持小組成員還將分組到相關科室進一步了解傷員的情況,給予傷者心理支持、安撫。同時,還會對傷員的心理反應作出初步評估,並建立相關記錄,“醫院還成立了心理支持熱線,並配置專人管理和接聽電話,以便傷者在遇到困難時,能得到相應的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