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統治世界3:戰爭篇·理性操控

心理學統治世界3:戰爭篇·理性操控

讀懂世界格局,看透群體心理,你將掌握時代的命脈!心理學創史人勒龐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勒龐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大師中的大師,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個體是如何被群體淹沒的?領袖是如何控制群體的?作者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淹沒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冶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它在闡述瘋狂民意背後的理性操控,還客觀分析了大眾心理學與政治、經濟、戰爭、民族、宗教、神權、犯罪、法律、教育之間的神秘關聯,舉例解析了黨派專政、社會騷亂、宗教虐待、社會鬥爭、民眾盲從等一系列社會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它觸動了當時法國當權派的神經,也促使這書當時在法國被180多個黨政圖書館絕密珍藏,但絕不暢銷。中國迄今為止首次對勒龐所有作品最全的一次結集出版!《心理學統治世界》作為大眾讀物引進出版。這部作品曾在法國3次被禁7次限級閱讀,解禁後被翻譯成24種語言,80多國黨政圖書館絕密珍藏,暢銷136個國家。至今仍在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毫無疑問,勒龐把心理學的作用帶到了世界的最頂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學統治世界3:戰爭篇·理性操控
  • 外文名:La Premiere Guerre Mondiale Et Ses Origines
  •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品牌:全媒時代
  • 譯者:張曉寧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50810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讀懂世界格局,看透群體心理,你將掌握時代的命脈!
一部講透政治、經濟、管理學的心理學巔峰巨著。
希特勒、拿破崙、墨索里尼、羅斯福、亞歷山大德里,必讀的枕邊書!
《烏合之眾》作者勒龐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3次被禁7次限級閱讀80多國黨政圖書館絕密珍藏。
解禁後暢銷全球,各國黨政、工商、企業領導人手一冊。
翻譯成24種語言,暢銷全球136國。
讀懂世界格局,看透群體心理,你將掌握時代的命脈!
一部講透政治、經濟、管理學的心理學巔峰巨著。
希特勒、拿破崙、墨索里尼、羅斯福、亞歷山大德里,必讀的枕邊書!
《烏合之眾》作者勒龐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3次被禁7次限級閱讀80多國黨政圖書館絕密珍藏。
解禁後暢銷全球,各國黨政、工商、企業領導人手一冊。
翻譯成24種語言,暢銷全球136國。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自1894年始,寫下等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至今仍在國際學術界有廣泛影響。本次是對勒龐所有作品迄今為止最全的一次結集出版——在《心理學統治世界3》里,將收錄勒龐除本書之外的所有作品,其中包括《烏合之眾》《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它的起源》《戰爭心理學》等

媒體推薦

勒龐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大師,是他把心理學帶到了世界的最高端。
——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
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莫屬。
——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奧爾波特
勒龐的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美國社會學大師默頓

圖書目錄

卷一
當前研究必需的心理學原理/001
序言:戰爭的心理學研究/002
第一章情感的、集體的、神秘主義的力量及其在
國家生命中的作用/008
第二章人格的多種形態/017
卷二
現代德國的演進/023
第一章德國國力的崛起和發展/024
第二章德國哲學家對國家的定義以及對歷史的闡釋/033
第三章德國的經濟演進/044
第四章現代德國人的心理/054
卷三
戰爭的遠因/069
第一章戰爭的經濟與政治原因/070
第二章種族仇恨/079
第三章德國人的侵略姿態與復仇思想/086
第四章神秘主義影響在戰爭起源中扮演的角色/霸權理想/090
卷四
戰爭的近因/099
第一章奧地利政府的最後通牒和外交談判周/100
第二章英國人起初的反戰情緒/109
第三章英國國民心理的演變/114
第四章德、奧、俄、法在外交談判進程中的各自作用/121
第五章大眾心理對戰爭起因的影響/130
第六章奧、德、俄三國君主意志的作用/137
第七章究竟是誰想發動戰爭?/147
第八章德國和各國國內探討戰爭起因的觀點/153

後記

在本書中我已經展現了歐洲戰爭的起源,也指出了其中所蘊含的心理層面的教訓,但要深入探討其政治、心理和社會影響,則需另起一冊。
本書每章所得出的整體結論都非常具體,無法以一個總結進行簡要概說,因此我儘量簡約地談一談我自己對這些結論的看法。
此前,歐洲一直遭受巨大的震盪,那些欣然相信一切已經結束的人一批接一批地死去;然而,一個新世界從滿目廢墟中誕生。
從歷史上看,當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似乎只有在這樣重大的危機之時才能繼續前進,也許只有這些危機才能將這些國家從已經根深蒂固的舊模式中脫離出來,從業已深入骨髓的習慣和偏見中擺脫出來。
現在德國正以犧牲自己的財富和未來繁榮為代價來追求其他國家屈從與她的專橫自大,我們詛咒她也完全合情合理;但如果沒有發生戰爭,那么德國必然在世界仍保持漠然的態度時逐步將其可怕的霸權之夢變為現實,當其他各國終於意識到日耳曼暴君帶來的沉重壓力並試圖擺脫時,為時已晚,工業、科學、商業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國家財富資源都將落入德國人之手。
和平能帶給德國人的是那股巨大的狂熱浪潮所無法給予的;但他們被夢想遮住了雙眼,看不清真相,因為他們自認可以再建一個羅馬帝國。但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即便德國軍隊能橫掃所有的戰場,能將所有城池夷為平地,那都是不可能的,因為世界太渴望自由,進行反抗的方式太多太多,任何凱撒大帝都無望將世界納入其統治之下。
現代社會的心態已經不可能允許任何主宰世界的統治,儘管這樣的想法曾令無數征服者為之傾倒。自我們今天的時代,大部分國家寧願消亡也不願屈從於憑武力施加的苟活。這些國家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識,不會讓任何獨裁者的.奴役他人的欲望得逞,儘管被侵略的國家無疑會遭到破壞,他們卻不需擔心淪為奴役。
偉大的歐洲各國的命運如何,我們無從得知。未來是一本人類智慧無法參透的書。儘管無人知曉未來,我們至少可以回顧過往。現在源自過去,過去包含著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的因由,以及未來一切的因由。今之頹喪錯漏、幾近毀滅,皆源起於過往;今乃過往之後果,過往乃今之由來。
孟德斯鳩(Montestquieu)認為,羅馬人之所以偉大,原因之一在於他們總是能認識到敵人的優點,並隨之改善自己的方法。我們應牢記這一點,認真地學習德國人的軍事和工業體系。當然,我們不能全盤照搬,因為他們的心態與我們不同,但可以通過不同的過程,尋求相似的結果。
當今的德國絕不是其歷史學家曾構想過的傑出民族。德國人是耶拿戰爭中被拿破崙輕鬆征服者的後裔。除了異常嚴格的記錄和適應現代需求的嚴密組織,德國人並沒有真正的過人之處。
德國的神秘主義傾向並不妨礙其追求實際目標。不像法國大革命時的軍隊,德國軍隊並不是為了讓某種能令被征服者追隨的信仰獲勝,而是為了贏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獲得商業利潤。我們在這方面難以超越德國,但我們其他已經經受時間洗禮的卓越品質仍然會屹立不倒。

序言

古斯塔夫·勒龐的《戰爭心理學》成書於1915年之秋。當此之時,法國已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漸已習慣戰爭特有的負擔、節奏與艱辛。無論是平民還是士兵,都進入了斯多葛主義那種屈從現實與放任自流的狀態:一時滿懷希望迎接勝利,一時坐看戰爭苦難持續。儘管法國還在盼望下一輪“大推進”將帶來勝利與和平,但在1915年的秋天,局勢已很明朗:戰爭至少還得持續一個冬天。9月下旬,法軍在香檳戰區發起新一輪攻勢,卻和阿圖瓦與弗蘭德斯的春季攻勢一樣,未能打破西線的僵局,年內結束戰爭的希望淪為泡影。儘管如此,香檳攻勢失利的苦澀與失落並沒有動搖法國人的信念:為奪取最終勝利,法國將不計代價、繼續戰鬥。士兵們要奮戰到底,平民們要出於道德義務為祖國奉獻力量,知識精英與道德權威們也要擔當起引領全民的特殊使命,為法國參戰尋找合理解釋。勒龐撰寫《戰爭心理學》正是基於以上背景。
在開戰的頭幾個月內,法國的學者與作家們紛紛加入筆者謂之為“知識動員”的宣傳活動,在國內外出版刊物並進行公共演講。在國際輿論戰場上,他們與德國人展開激烈交鋒,駁斥德國人對戰爭不負有責任的主張;在對國內及中立國的宣傳中,他們也詳盡論述了法國為何必須戰鬥並將繼續戰鬥,直至獲取最終勝利。
在以上活動中,法國人發現了兩個問題,並紛紛給予了極大關注。第一個問題有關德國學者們在開戰頭幾周內的奇怪表現:為什麼93名最傑出的德國學者公然違抗眾所周知的事實,拋出一份顛倒黑白的宣言?這分明與他們客觀公正的學術作風大相逕庭。在這份臭名昭著的《93宣言》中,德國學者們全盤否認了德國一切罪行:蓄意挑起戰爭、侵犯比利時中立地位、殘害無辜平民、違反國際法、故意無視既定公約。這徹頭徹尾的謊言激怒了法國的知識分子們,他們決心列出所有罪證,讓一切針對德國的指控都變得不容辯駁。
《93宣言》引起法國知識界思考:是什麼原因促使這些世界知名的德國學者背棄學術聲名,拋棄真理,轉而捍衛謊言。與此同時,法國人還發現了第二個問題:在香檳攻勢失敗後,法軍處於空前的不利地位,卻體現出堅忍不拔的意志與非凡的決心,這又該如何解釋?第一個問題使人警覺,第二個問題則令人敬畏。德國學者在戰爭動員下發表《93宣言》的行徑為人不齒,法軍面對戰爭的表現出人意料,二者卻同樣發人深省。
對於以上問題,古斯塔夫·勒龐在《戰爭心理學》中給出了答案,這些答案都基於一些他在已有著作中充分闡述的原則。他寫這本書的目的看來並非為加入本來就已是眾說紛紜的公共討論,而是要改變這種討論的性質,利用心理學規律更充分有力地解釋德國學術界何以如此癲狂、法國人何以如此充滿鬥志。勒龐堅信只有心理學才能揭開集體行為的謎團,因此否定了所有現存解釋,認為它們不準確、沒有說服力,沒能認識到“那種感性、神秘、共同的力量”在政治家、知名學者和普通士兵的集體行為中所扮演的決定性角色。《戰爭心理學》一書引入了心理學原則,以彌補以上提及的不足,同時也捍衛了勒龐本身的學術地位——當時他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了,直至1914年,占據學界主導地位的都是笛卡爾主義與新康德理性主義學派。
勒龐一直力圖在作品中宣介,集體行為是非理性(但是真實的)力量的產物,這對當時統領法國學術與教育界、並限制勒龐學術成就的理性主義思維構成了挑戰。在第三共和國時期,一名學者若要成就學術名譽,或是在巴黎大學獲取一席教職,或是獲準加入法蘭西學院的五個學院之一。在這兩條前進道路上,勒龐都持續地、反覆地受到阻遏。他不僅不能在巴黎大學或是巴黎任何一所與之相當的教育機構獲得教職,也沒能被選入法蘭西科學院。他逐漸開始厭惡這種被學界放逐與邊緣化的處境,被迫加入法國知識界的大討論中。因此,《戰爭心理學》不僅針對國外敵對勢力,也是對國內知識界主導思想與個別人士的反駁。
乍一看來,與“一戰”期間法國學者們寫作並出版的許多文章和書籍相比,《戰爭心理學》並無特殊之處。在此書中,勒龐每每不留情面地將德國人稱作禽獸。這或許比同類作品更加露骨地流露出反德傾向,但也不算太突出。說到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