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機理,心電轉復器,本質,心律失常的電轉復,自動心律轉復除顫器,
作用機理
電轉復作用的機理 異位心律起源於折返激動或異位灶自律性增強。如果在短時間內突然對心肌通以相對的高壓器電流,則此一瞬間心肌全部除極,一切異常激動都已消除。然後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竇房結即可發出激動控制心臟。這就是電轉復的根據。但是心臟接受外來電流刺激,並非全無危險。心動周期中存在一個易損期,約相當於心電圖中 T波前肢剛達頂點的20~30ms時間內,大約相當於心室肌相對不應期。這個時期內心肌若接受電流刺激、容易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因此期心室肌剛開始復極不久,各部心肌復極程度不等,存在電位差別,若接受刺激則易形成折返激動。為了避開“易損期”,電復律器均有心電圖 R波驅動電的同步裝置。對心室纖顫以外的各種異位快速心律的轉復,都通過此同步裝置,使輸出的電流刺激落在 R波後的絕對不應期內,以免發生危險。
心電轉復器
本質
心電轉復器或除顫器實際上是一個儲足電能的電容器。可由心電圖 R波觸發或由按鈕隨時觸發放出規定量的直流電。放電時有R波同步及非同步兩種方法,轉復器上有指示按鈕可供選擇。前者用於 R波清晰的各種異位性心動過速,R波觸發放電,可以避開心動周期中的易損期。後者用於心室撲動或纖顫。當心室肌已處於室顫時,R波同步裝置不起作用,即以按鈕隨時觸發放電。
心律失常的電轉復
心律失常的電轉復有兩種適應情況。一種是選擇性轉復,如對二尖瓣狹窄後持續時間不長的心房纖顫的轉復,患者有一定的準備措施。另一種是緊急轉復,如對室顫的轉復,則須爭分奪秒儘早放電。體外電轉復也可出現合併症,如轉復後若竇房結功能不好可出現較長時間的心搏停頓,緩慢的交界逸搏心律,多於數秒或數十秒之後恢復竇性心律,或仍回到原來的異位節律(如心房纖顫)。極少數患者因心臟擴大明顯,心功能差,轉復後可出現肺水腫,心力衰竭。若房顫患者原來心房內有血栓,轉復後血栓可脫落引起身體各部栓塞。有栓塞史者,轉復前宜用抗凝治療2周。電轉復的適應症包括影響生活或有血液動力學障礙,對藥物治療失效或因副作用不宜使用藥物的各種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纖顫(是實際臨床工作使用電轉復最多的疾病)、心房撲動(電轉復的成功率幾乎是100%,電轉復是糾正心房撲動的首選方法)、室性心動過速(首選方法應為電轉復,不成功時可靜注溴苄銨250mg之後再行電擊)等。
自動心律轉復除顫器
由於有些患者反覆出現心室性心動過速或室顫而致突然死亡。1981年有人設計了一種植入體內的自動心律轉復除顫器,可自動感知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然後自動放出電能以轉復心律或除顫。裝置一次可放電 100次上下。目前這類方法仍在研究改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