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兇猛

心學兇猛

《心學兇猛》是2015年1月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沙灘孤雁。

基本介紹

  • 書名:心學兇猛
  • 又名:最通俗的《傳習錄》,最易懂的王陽明
  • 作者:沙灘孤雁
  • 原版名稱:開談《傳習錄》——王陽明心學聖經獨家趣解
  • ISBN:9787504754998
  • 類別:國學普及讀物
  • 頁數:278
  • 定價:36元
  •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精選明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先生的語錄體心學讀本《傳習錄》核心篇章,逐節翻譯並詳盡解析。開民間類“百家講壇”之風格,以現代視角解讀400多年前的儒家經典。
本書前身是發表於天涯論壇的熱帖《開談<傳習錄>》,作者沙灘孤雁以草根之身解讀心學聖經,甫一開貼,擁躉者無數,好評鵲起。後因緣際會,得中國財富出版社張艷華女士協助,終於精簡出版。
按作者所言,全書亮點全在解析部分,蓋翻譯古文,但凡有古文根基者皆不甚難,唯解讀文義,古為今用,能令人讀之既不枯燥且能獲益,非別具匠心者不能。話雖如此,全書在注釋之精詳,譯文之流暢方面,皆出同類圖書之右,可以說在專業性和通俗性兩方面達到了很好的統一。

目錄

寫在前面
千古難辨“親”與“新”
至善只在心中尋
心外絕無“事”與“理”
學問思辨不能少
知行豈能分兩邊?
“格物”帶您“止至善”
“盡心知性”聖人事
此“物”非彼“物”
撥亂反正為“格物”
不離天理是“主一”
立志!立志!
看病下藥,謙和處友
痼疾還需猛藥除
心如明鏡皆能照
此心不於事上磨,更於何處磨此心?
千金難買是“中庸”
君子不器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除卻人情更無事
陽明教你修心法
集得義來鬼見愁
七情中和為至情
操舍皆在我心田
大中至正一貫串
因時制宜
守得雲開見月明
那“道”卻在燈火闌珊處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移步景自現,何須問前程
磨刀不誤砍柴工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千古在此一日
垂拱而治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斬草除根
人在學在,人亡學亡
儒家VS墨家
一場由除草引起的答辯
不患妨功,惟患奪志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莽長
為學大病在好名
悔過以改之為貴
智者和愚者
無中生有
君子慎獨
幾人真肯愛此身?
蕭惠觸的四鼻子灰
行知合一
閉上眼睛就是天黑
致知正是為窮理
致良知
必有事焉
顏回的樂和七情的樂
情順萬事而無情
為學終身只一事
機詐孫猴兒,良知如來掌
真專一和真持敬
陸子之學有點粗
只是致知
實踐出真知
格物常見問題答疑
屬官很忙咋求學?
循序漸進致此知
聖人只是知天理
動止最難是得體
去惡善自來
著實用功自受益
陽明談占卜
思無邪
聖人儀態自雍容
大道至簡
睡著如何致良知?
“厚”與“薄”
治病良方莫作踐
良知只是是非心
陽明一語解糾紛
蘇張之智聖人資
格物詳解
知覺之處即是心
變動不居
快馬猶然需加鞭
內容節選:
……
【解析】
探討一下“未發之中”,先說一下這個“中”字,河南方言,對什麼事情表示同意或者讚許,就會說“中”,可以說用得非常傳神,這種說法比現在的以北京方言為基礎的國語更能體現傳統漢語的神韻。
“中”是個啥東西?大家不要望文生義,以為“中”就是中間,程頤對“中”的解釋是“不偏之謂中”,當然了,程頤後面還有一句“不易之謂庸”,這是程頤在解釋“中庸”這兩個字的意思。在這裡我要為“中庸”這兩個字洗洗冤屈,因為當代一些人往往把“中庸”這兩個字往“平庸”的溝裡帶,所謂的“中庸之道”仿佛也成了明哲保身,自私自利處世方式的貶義詞。
我可以很嚴肅地說,這樣理解是不對的,通過程頤的解釋,我們追本溯源,將“中庸”換成現代話就是“不偏頗不變易”。這裡只講“中”字,所以我們只看“不偏頗”,至於“庸”字的“不變易”,後面會講到。
“不偏頗”這三個字,發揮起來意義很廣,我通過舉例來說明為何“不偏頗”的“中”字不能理解為“平庸”之意。在李連杰的成名電影《少林寺》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王仁則的官兵來圍剿少林寺,少林眾僧礙於佛門不殺生的戒律,一忍再忍。後來當老方丈被火燒死後,忍無可忍的僧眾終於和王仁則的官兵廝殺起來,少林寺那個二當家的胖和尚在後來的混戰中也動手殺死了一個向他襲擊的官兵,攙扶他的小和尚說:“師傅,你殺生了!”,胖和尚情緒激動地說:“該殺,該殺!”
問題來了,胖和尚此時算是犯戒了嗎?答曰:沒有犯戒。戒律中的“不殺生”這三個字,關鍵是如何理解這個“生”字,從字面意思理解,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稱之為生,螞蟻和蚊子都是生命,更別說五大三粗的人了。之所以說胖和尚沒有犯戒,那是因為他殺的不是“生”,各位看到這裡可能要蹦起來了,一個活蹦亂跳的人被老和尚幹掉了,我非要說他殺掉的不是生命,難道老和尚弄碎的是一個紙人?
理解“生”字,首先要說在佛門看來,什麼是“生”,佛門中對“生”的注釋中非常有名的一句是“眾生平等”,也就是說,“生”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平等”。所謂平等,是不分高低貴賤,大家都是一樣的,當那個官兵舉刀向老和尚頭頂砍去的那一剎那,他就已經脫離了佛門對“生”的定義,他此時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剝奪另一個生命,而且是出於一種邪惡的目的,這樣就已經違背了“平等”這一定義。因為他此時的舉動表明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是凌駕於老和尚的生命之上的。
當然,在他做這個惡行之前,佛門還沒有放棄他,可以稱之為“生”,或者說在他舉起屠刀的那一剎那,他幡然有悟,放下屠刀,即便不能立地成佛,也是回歸到了佛門的“生”的定義範疇內。但是,就在他舉刀的這一剎那,他的那顆發惡之心已經讓他變成了“魔”,而斬妖除魔是佛門的副業之一,我們熟悉的法海同志就是將這一副業當作主業來抓的典型,以持仗捧缽作為白娘子剋星的形象出現在《白蛇傳》中的。
那么,當老和尚殺死那個正在行兇中的官兵時,不是殺生,只是除魔。也許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老和尚是在殺生,但是從佛門的觀點看,他僅僅是在履行佛門眾多業務中的一項“除魔”業務,不用這么反應過度。佛門還說過佛祖也有“獅子吼”的時候,並不是呆板的永遠那么慈眉善目,這裡要尤其注意。
回到“中”字上來,老和尚的除魔,從行動上來說表現得是很激進了,但是,這種狀態依然符合“中”字。舉這個例子,是讓大家明白,所謂的“中”字並不是毫無原則的活稀泥,關鍵是要切中事理之肯綮。
現在來解釋“未發之中”,“未發”,是指事理沒有顯現時的狀態,是就心體而言,既然“未發”,此時在心體上求的是什麼“中”呢?陽明回答得很明確:“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求此心的寧靜,只是息心的入門法則,只是固守一個“靜”字,還不是功夫的得力處。
陽明提出的“靜中去人慾存天理”和現在美國在反恐戰爭中提倡的“先發制人”戰略很類似。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對美國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在災難發生之時,美國需要做的是“事上磨”,當時連恐怖份子的影子都找不到,美國再強大,也是有力無處使,只能以“美國之難,美國應之”的堅貞強毅來應對,稱之為動心韌性之時。災難之後,美國提出了“先發制人”戰略,就是不等恐怖份子上門,在災難沒有發生之前,加強警戒,並且在世界各地主動出擊殲滅恐怖份子,而不是等到災難真的發生了才倉促應對。
這個就符合“未發之中”了,即在事件沒有真正發生時就下力氣,弭禍患於未發。回歸到自我心體修養,“事上磨”很難,“未發之中”同樣不易。這個實際上已經牽涉到“慎獨”這個儒家學說十分重要的概念了,展開來談又是一篇大文章,這裡不過多枝蔓。
總的來說,“未發之中”講求的就是在寧靜無事之時,能反觀自心,將寧靜中內心萌發的“不正”念頭扼殺於萌芽狀態,用中醫的理論來講,這叫做“治未病”;用兵法的思想來說,是將力量用在戰場之外,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所以說“不戰”,是因為你在事理沒有發見時已經將內心廓清為明鏡狀態,當然就可以事來能應,可以“不戰而勝”了,但並不是真的不戰,而是你把戰線前移了,在寧靜存心之時你已經“戰鬥”過了,等於美國的“先發制人”,不再等到拉登們把美國的大廈用飛機撞毀,就提前把他們的肉體和精神消滅掉。
“未發之中”正好和上面講過的“事上磨”相對照來學習,“事上磨”重點落在事理髮見處用功,側重於外用;“未發之中”是於事理沒有顯現時用功,側重於內明,這樣說,只是為了大家學習的方便,如果按照陽明先生的本意,外用也好,內明也好,唯一的原則都是遵循天理,所以它們何嘗不是一件事呢?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