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大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大靜脈
- 外文名: great cardiac vein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年度: 2014年
心大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心大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多起於心尖和前室間溝下1/3段,與左冠狀動脈的前室間支伴行,上行至冠狀溝,向左繞過心左緣至心膈面,注入冠狀竇左側的靜脈。主要屬支有左、右室前靜脈...
靜脈是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臟的血管,常同相應的動脈伴行,數目比動脈多,管徑較粗,容血量多。體循環中約65~70%的血含於靜脈中(門脈系統、肝和脾貯存的血除外)。肺循環中靜脈含血約50~55%。靜脈管壁比動脈薄而柔弱,彈性也小,故在固定染色的切片中,管壁常癟陷,管腔變扁或呈不規則形。一、分級 小靜脈...
由體內的靜脈匯集成的靜脈,包括一條來自頭頸、上肢等處血液的上腔靜脈和一條來自下肢、腹部等處血液的下腔靜脈,直接與右心房相連。解剖結構 直竇始於大腦大靜脈與下矢狀竇匯合的膨大處,是僅次於上矢狀竇的第二大引流靜脈,橫切面呈三角形,成人面積為12.6mm²,兒童為9.5mm²。匯入該血管的主要有以下幾支...
冠狀靜脈回流分三部分:①回流入冠狀竇的各屬支(心大靜脈、心中靜脈、心小靜脈、左室後靜脈、左房斜靜脈等)。靜脈解特點 冠狀靜脈又稱胃左靜脈,是門靜脈系統中最具有臨床重要性的交通血管,它與食管下段靜脈叢相吻合,並與上腔靜脈屬支奇靜脈和半奇靜脈相交通。正常人冠狀靜脈分為5型,以胃左靜脈優勢型最為...
心中靜脈 心中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起於心尖部,與後室間支伴行,上行注入冠狀竇末端,收納左、右心室後壁,室間隔後部和心尖部靜脈血的靜脈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心包靜脈 心包靜脈(pericardial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引流心包靜脈血的管道。一般均與動脈伴行,匯入奇靜脈、半奇靜脈、胸廓內靜脈及膈下靜脈。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血液在靜脈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稱為靜脈血壓,簡稱靜脈壓。靜脈壓很低。故一般以水柱高低表示。不同部位的靜脈其壓力不等,愈近心臟壓力愈低。正常人平臥時,肘部靜脈壓為4-14厘米水柱。胸腔大靜脈(上、下靜脈)或右心房內的血壓稱為中心靜脈壓,正常時為5-12厘米水柱。靜脈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靜脈與...
前大靜脈(precava,Vena Cavaanterior),是由胚胎的顧維爾氏管變化而來。在魚類以外的脊椎動物中,指引導身體各部靜脈血到心臟去的大靜脈。可區分為前大靜脈和後大靜脈。前大靜脈(precava,Vena Cavaanterior)是由胚胎的顧維爾氏管變化而來。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各有1對,把來自頸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的血液送到...
第一章 心房顫動的發生機制 一、心房顫動的流行病學及分類 二、心房顫動的病因學 三、心房顫動的電生理機制 四、心房顫動的生物學機制 第二章 射頻消融心臟大靜脈治療心房顫動的歷史沿革 一、肺靜脈導管消融技術的發展史 二、其他肺靜脈消融方法及評價 第三章 肺靜脈的解剖與電生理特點 一、肺靜脈的解剖及...
肺靜脈連線肺與左心房的大靜脈。左右各兩條,分別為左、右肺上靜脈和下靜脈。運輸經肺排出的二氧化碳並把飽含氧氣的血液運到左心房,有別於體循環的靜脈。解剖結構 1、肺靜脈:肺靜脈是從肺輸送動脈血至左心房的血管,故為肺的功能血管,它不同於體循環的靜脈。肺靜脈無瓣,其屬支起自肺泡壁周圍的毛細血管網...
一般中小動脈的伴行靜脈有兩條。所以靜脈的數量多,與相應的動脈比較,靜脈的管徑大、管壁薄、彈性小,並有由內皮向腔內形成的靜脈瓣,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此外,靜脈比動脈的變異大,甚至同一條靜脈的不同區段往往也有較大差異。管徑約在10毫米以上的靜脈,一般稱為大靜脈。如上、下腔靜脈、無名靜脈、鎖骨...
中心靜脈壓(CVP)是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處的壓力,通過上、下腔靜脈或右心房內置管測得,它反映右房壓,是臨床觀察血液動力學的主要指標之一,它受心功能、循環血容量及血管張力3個因素影響。通常將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壓稱為中心靜脈壓。測定CVP對了解有效循環血容量和心功能有重要意義。正常值為0.5~...
心靜脈 心靜脈(cardiac vein)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公布時間 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動物學名詞》第一版。
中心靜脈壓偏低指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得血壓小於正常值為0.49-1.18Kpa(5-12cmH2O)。原因 低血容量、脫水、周圍血管張力下降等能使中心靜脈壓偏低。檢查 測得中心靜脈壓血壓小於正常值為0.49kPa 右心房和胸腔內大靜脈的血壓稱為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的高低取決於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回心血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心小靜脈 心小靜脈(small cardiac vein)是2014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出自《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起自右房後面和心下緣,收納下緣及右房室前、後壁的部分血液,上行至冠狀溝的靜脈。多注入心中靜脈,少數注入冠狀竇右端。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心最小靜脈 心最小靜脈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位於心壁內的小靜脈。直接開口於心房或心室腔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下腔靜脈體內最大的靜脈乾,為下腔靜脈系的主幹,在第5腰椎平面,由左、右髂總靜脈合成,沿腹主動脈右側上升,經肝的後方,穿膈的腔靜脈孔入胸腔,進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腔和腹腔的靜脈血。當下腔靜脈阻塞時,在腹壁的兩側、臍平面以下可見到曲張血管。解剖結構 1、下腔靜脈:下腔靜脈是收集下半身的靜脈血...
心血管系由連線心臟的大動脈,漸為中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中靜脈、大靜脈組成,輸導血液、氧、營養物質、激素、抗體等;淋巴系,由毛細淋巴管、小淋巴管、中淋巴管、大淋巴管,入腔靜脈,將淋巴液、淋巴細胞及抗體導入血循環中,發揮重要免疫作用,為血管系的輔助管道。脈管系統對全身所有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
心靜脈 心的靜脈可以分為淺靜脈和深靜脈兩個系統。淺靜脈起於心肌各部,在心外膜下匯合成網、乾、最後大部分靜脈血由冠狀竇收集匯入右心房。冠狀竇的主要屬支有心大、中、小靜脈,此外冠狀竇還收集一些零星的小靜脈屬支;亦有些小靜脈可以直接注入心腔。深靜脈也起於心肌層,直接匯入心腔,以回流至右心房者居多...
大血管是大動脈和大靜脈的合稱,指人體的主動脈——最主要的動脈。從外形上看,大血管口徑大,管徑粗;從功能上講,大血管的功能作用也很大,人體所有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都來源於它。會出現狹窄性和擴張性的大血管疾病,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和充血性心衰及動脈瘤,還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術語釋義 大血管,顧名思義就...
小靜脈起於毛細血管,在回心過程中逐漸匯合成中靜脈、大靜脈,最後注入心房。靜脈壁上有靜脈瓣,尤其下肢靜脈中較多而發達,它能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向心臟流動。但腹腔內的大靜脈,如門靜脈,上下腔靜脈無靜脈瓣,可因腹內壓高低影響向靜脈回血。大循環的靜脈可分為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和心靜脈系。⑴上腔...
靜脈是引導血液流回心房的血管。小靜脈起源於毛細血管,在回心過程中,管腔越變越粗,最後匯成大靜脈注入心房。毛細血管是器官內極細微的小血管。管徑平均7~9微米,需藉助顯微鏡才能看見,在組織內連於小動脈和小靜脈之間,數量極其豐富,幾乎遍及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壁極薄、通透性強,同時血液在毛細血管內流動緩慢,...
(二)心外側副血管 (三)冠狀動脈間側副血管 第二節靜脈 一、冠狀竇 (一)心大靜脈 (二)心中靜脈 (三)心小靜脈 (四)左房斜靜脈 (五)左室後靜脈 二、心前靜脈 三、心最小靜脈 第三節神經 第四節淋巴引流 一、心壁內的淋巴管 (一)心內膜的淋巴管 (二)心肌層的淋巴管 (三)心外膜的...
血液再經毛細血管床進入類似毛細血管的薄壁微靜脈。微靜脈的血匯入小靜脈,小靜脈再匯入較大的靜脈,最後由大靜脈——腔靜脈把含氧量較低的血液又運回心臟。在神經體液調節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統循環不息。根據循環途徑不同,可分為大(體)循環和小(肺)循環兩種。大循環(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經主...
本書可供心臟外科、麻醉科、心內科的醫師、研究生和護理人員參考。作品目錄 目錄 第I篇 基礎知識 1 正常心臟的胚胎髮育 心臟及其鄰近大血管的早期發育 心房和近心大靜脈的發育 房室管的分隔與房室瓣的形成 心室的發育與分隔 鄰近心臟大動脈的發育 主動脈弓、頭臂動脈及肺動脈的發育 2 心臟套用解剖及顯微結構 ...
左冠狀動脈的供血量一般比右冠狀動脈大得多,這同左心負荷大且肌組織豐厚是一致的。冠狀動脈的分支由心外膜進入心肌膜,在肌纖維間形成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些毛細血管匯成心靜脈,經冠狀竇入右心房,有一部分血液經幾條小靜脈直接導入右心房。房室瓣的緻密結締組織中很少或沒有血管,各瓣膜內皮下層的血液供應也不...
凡是從心室所發出的血管及其分支都稱為動脈。它是將心室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器官和組織去的血管。其中左心室發出的動脈及其分支都運送的是氧飽和的動脈血,而右心室所發出的動脈及其分支則運送的是靜脈血。按動脈管徑的大小,可分為大、中、小、微四級。它們之間相互移行沒有明顯的界限。其共同的基本結構都由內、...
機體某一局部的主要血管(動脈或靜脈)的血流受阻後,該部原有吻合支的血管擴張,形成旁路,使血液迂迴地通過這些旁路,恢復了循環,這種循環途徑稱為側支循環,又稱為代償性循環。有效側支循環形成的條件有以下三點:①原有血管間必須有足夠的吻合支。正常時有些動脈(如腸系膜動脈的小分支)為網狀分支,其間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