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血管穩態和重構的轉錄後調控機制研究

心力衰竭中血管穩態和重構的轉錄後調控機制研究

《心力衰竭中血管穩態和重構的轉錄後調控機制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汪道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力衰竭中血管穩態和重構的轉錄後調控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汪道文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心力衰竭是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發展到終末階段的臨床綜合徵,其預後差,死亡率高。研究表明,血管穩態功能從多個方面參與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調控過程,包括血管生成、血管張力調節、出血/止血功能、抗氧化、抗炎等。我們前期研究發現,miRNAs為代表的非編碼RNAs在內皮細胞功能、血管生成、糖脂代謝、氧化應激、內質網應激、等與心力衰竭密切相關的病理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本項目中我們將以心力衰竭時心肌血管穩態和重構障礙及其轉錄後調控機制的研究為中心,在人心力衰竭樣本、模式動物和細胞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理學、基因組學、系統生物學、分子影像學、化學、生物信息學等手段,研究闡明血管結構與功能穩態,尤其是血管新生障礙在心力衰竭過程中調控的關鍵非編碼RNAs的作用機制、信號和網路模式。本研究將為心力衰竭發病機制提供新學說,為研究心力衰竭新的預防及治療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據。

結題摘要

心力衰竭是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發展到終末階段的臨床綜合徵,其預後差,死亡率高。既往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從多個角度參與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調控過程,包括血管生成、血管張力調節、出血/止血功能、抗氧化、抗炎等。我們的前期研究發現,以miRNAs為代表的非編碼RNAs在內皮細胞功能、血管生成、糖脂代謝調控、氧化應激反應、內質網應激反應等與心力衰竭密切相關的多種病理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本項目中我們以心力衰竭時心臟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和血管新生障礙及其轉錄後調控機制的研究為中心,在人心力衰竭樣本、模式動物和細胞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理學、基因組學、系統生物學、分子影像學、化學、生物信息學等手段,研究闡明了血管結構與功能穩態,尤其是血管新生障礙在心力衰竭過程中調控的關鍵非編碼RNAs的作用機制、信號和網路模式。具體發現如下: 1. 通過篩選不同病因導致的心力衰竭狀態下差異性表達的非編碼RNAs譜,我們發現不同miR-21等非編碼RNA可作為心力衰竭的生物學標誌物,不僅心力衰竭時外周血與心肌組織的lncRNA表達譜不同,而且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的非編碼RNAs表達譜也不同。 2. 非編碼RNA,如miR-665、miR-214和lncRNA RP11-544D21.2等可以通過調控內皮細胞功能影響心臟微血管生成,參與心力衰竭。 3. miR-21通過上調線粒體基因的翻譯可以降低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升高的血壓並緩解血管和心肌重構。 4. miR-320a損傷內皮細胞,抑制血管生成,促進化療藥物導致的心力衰竭。 5. KSHV病毒編碼的miRNA通過損傷心臟微血管通透性促進擴張型心肌病導致的心力衰竭。 6. AMPKα2通過促進PINK1磷酸化、增強線粒體自噬保護心力衰竭。 7. 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等介導的炎症反應促進心力衰竭。 8. miR-30c通過多種病理生理過程參與糖尿病心肌病等。 本項目為心力衰竭發病機制提供了新學說,為研究基於非編碼RNA的針對心力衰竭新的預防及治療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